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帝王

第16章 改革思路

大秦帝王 一颗绿竹 2553 2025-05-14 09:42

  多年战乱让百姓流离失所,民生疲敝。传统的世卿世禄制使得贵族垄断权力,新的人才难以出头,军队也因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战斗力不足。土地贫瘠,耕作方式落后,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所有的问题都理清楚后,那么接下来就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了。

  秦王云想起前世商鞅变法,那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让秦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迅速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让平民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推行土地私有制,鼓励农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让秦国焕然一新。

  秦王云下定决心,他要以商鞅变法为蓝本,对秦国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他要让秦国强大起来,抵御外敌,让百姓安居乐业。他知道,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但他别无选择,为了秦国的未来,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在秦国的朝堂之上,世卿世禄制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平民阶层喘不过气。贵族们凭借出身世代垄断着权力与资源,新的人才难以出头,国家的活力被严重抑制。秦王云深知,要让秦国走出困境,必须废除这一旧制。

  另外,在秦国的土地上,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对朝廷的政令阳奉阴违,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秦王云知道,只有加强中央集权,才能让朝廷对全国有更强的控制力。而前世秦国的郡县制将是他主要的参考依据。

  另外秦国贫瘠的土地需要进行改善,耕作手段需要进步。

  秦王云深知水利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他想要效仿郑国渠,在秦国境内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将关中地区土地改善,他要沃野千里,要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只有这样,才能支撑秦国的统一大业。

  另外耕作手段需要进步,前世的曲辕犁将会是秦国耕作进步的重要工具。

  商业和手工业也需要规范。秦王云认为,只有商业和手工业有序发展,才能进一步推动秦国经济的繁荣。

  军队方面也需要改革,需要打通上升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支撑住秦王云心中的野望。

  在秦国以往,世卿世禄制下,军队晋升通道狭窄,士兵们出生入死,却难以获得应有的荣誉与地位,军队战斗力因此大受影响。秦王云深知此弊,以商鞅变法为鉴,决心全面改革军制。

  整个秦国的发展方向都在秦王云的心里,他又太多的想法需要实现,但是细数秦国朝堂,可用之人实在不多。他需要人才,大量的人才,各行各业的人才。

  秦国的人才不够,那就向六国去招募,他相信一定会找到属于他的商鞅,属于他的郑国。

  另一边,魏国,大梁。客卿卫旭带着满心的决绝,来到了李荀的书房。李荀正低头处理着政务,见卫旭进来,微微抬了抬眼。卫旭拱手行礼,语气坚定地说道:“右相,在下卫旭,有一事相告。”李荀放下手中的笔,看着他,示意他继续说。

  卫旭深吸一口气,将早已准备好的辞呈呈上,说道:“在下在府中多年,虽蒙右相厚爱,但始终未能得偿所愿。如今在下已心灰意冷,决定离开魏国,另寻他处。”李荀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他拿起辞呈仔细看了看,沉吟片刻道:“卫旭,你可莫要冲动。你在府中的才能,我是知道的,只是有些事情并非一蹴而就。”

  卫旭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右相,在下心意已决。魏国虽大,却容不下我这样无背景之人。在下不想再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才华。”李荀沉默不语,他知道卫旭的离开已成定局,但他心中也有自己的盘算,于是说道:“好吧,既然你执意要走,我也不强留。不过,你可愿再等我几日,我再去向魏王争取一下,或许还有转机。”卫旭心中明白,这不过是李荀的托词,但也不想与之争执,便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李荀在卫旭离开后,便着手准备向魏王争取。他仔细梳理了卫旭在府中提出的各项建议,以及这些建议为府中事务处理带来的积极影响,将之整理成一份详细的奏折。

  次日早朝,李荀早早来到朝堂,待魏王上朝后,他便出列,拱手行礼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魏王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李荀便将卫旭之事细细道来,他说道:“陛下,卫旭此人虽出身寒微,但在臣府中屡次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此人若能重用,对我魏国发展大有裨益。如此人才,若不能为我魏国所用,实乃可惜。”

  魏王听后,眉头微皱,并未立刻表态。他心中对卫旭的出身始终耿耿于怀,觉得一个没有背景的落魄书生,即便有些才能,也难以担当大任。而且魏国朝廷内部势力错综复杂,他更倾向于重用那些有家族背景的人,以稳固自己的统治。思及此,魏王淡淡地说道:“爱卿所言孤已知晓,但卫旭毕竟出身卑微,孤担心他难以服众,还是再观察观察吧。”

  李荀见魏王态度犹豫,又继续说道:“陛下,如今各国人才争夺激烈,若我魏国不能及时重用人才,只怕会被其他国家抢占先机。卫旭的才能有目共睹,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他定能为我魏国做出更大的贡献。”魏王却依旧不为所动,摆了摆手道:“此事孤自有考量,爱卿不必再言。”李荀无奈,只得退下,心中满是担忧与不甘。

  李荀回到府中,将争取失败的消息告知了卫旭。卫旭听后,虽心中早已有所预料,但仍是感到一阵失落。他看向李荀,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拱手说道:“右相,在下早已料到会是如此结果,多谢右相费心。”

  李荀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惋惜:“卫旭,我实在无能为力。魏王他……”卫旭摇了摇头,打断了他的话:“右相不必再言,在下明白。魏国已无我卫旭的立足之地,离开是我最好的选择。”说完,他便转身准备离去。

  李荀看着卫旭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卫旭的才能,若让他去往其他国家,定会成为魏国的心腹大患。想到此处,李荀的眼神逐渐变得冰冷起来。他唤来心腹,低声说道:“你去安排一下,务必在卫旭离开魏国的路上,将他解决掉,绝不能让他为其他国家所用。”心腹领命而去。

  卫旭并未察觉到李荀的异样,他带着满心的失望与对未来的迷茫,毅然踏上了离开魏国的道路。他不知道,等待他的,不仅仅是未知的前途,还有致命的危险。而李荀,则站在府中,目送着他离开,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心中充满了对权力的执着和对潜在威胁的防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