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董卓逆子,开局纳妾何太后

第39章 老子深谋远虑,你们不懂!

  董卓入洛阳后,提拔了一大批名士,其中除了蔡邕外,还有一些人深得董卓的信任。

  比如周毖和伍琼。

  董卓刚到洛阳,根基比较浅,特别需要朝堂名人的支持。

  两人主动靠近董卓,董卓非常高兴,给两人都安排了重要职务。

  其中周毖作为时任豫州刺史周慎之子,天下名士,被提拔担任尚书。

  虽然职务不算很高,但是能够长期在董卓身边,董卓的很多决策,都会听一听周毖的意见。

  至于伍琼,直接被任命为城门校尉,负责洛阳城的防守。

  虽然,洛阳城的守军不完全受伍琼的调遣,但是仅仅是这么个职务,就已经非常重要了。

  两人经常被董卓召集,向董卓提出朝政建议。

  于是,周毖、伍琼和许靖等人共同商议,向董卓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策略。

  淘汰腐败昏庸的官员,提拔举荐怀才失意之士取代这些无能官员。

  董卓因此以天子名义,对天下各州郡重要职务,进行了大范围调整。

  在几人建议下。

  进用颍川荀爽、韩融、陈纪等为公、卿、郡守。

  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颍川人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人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人张邈为陈留太守。

  以及汝南袁氏袁绍为渤海太守。

  董卓这些安排里面,事实上他非常关注袁绍。

  在安排担任渤海太守的同时。

  任命韩馥担任冀州牧。

  渤海郡作为冀州的下属郡,因此袁绍必须听命于冀州牧韩馥的领导。

  在董卓的眼里,韩馥完全是自己人。

  韩馥被董卓亲自任命为冀州牧,。

  在董卓眼里,没有他,韩馥到不了这个官职。

  韩馥肯定得对他感恩戴德,韩馥的忠诚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也是他多方面考虑,才做出的选择。

  同时,有一个重要的点是,韩馥是汝南袁氏的门生。

  在董卓看来,将韩馥任命为冀州牧,成为袁绍的顶头上司。

  一方面,韩馥会感谢自己,忠诚于自己,会对袁绍起到牵制作用。

  而另一方面,韩馥作为袁家的门生,却居于主家核心子弟袁绍的头上。

  明明名气远不如袁绍,担任官职却远高于袁绍。

  那么韩馥与袁绍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并且一定是不可调和的。

  这就相当于,你和你的大学同学,本来你的学习年年第一,还是学生会主席,班长,在学校里名气无人能与你相比,不仅如此,你还有深厚背景,家里有权有势,还有钱。

  可以说,你就是天之骄子。

  然而,搞笑的是,当你毕业后,你们班里最不起眼的一个同学,他是你家里仆人的儿子,没地位,没实力,更没钱,学习还不咋样。

  就是这么一个同学,却在毕业后,当了比你官职更高的官,关键还是你的顶头上司。

  那么,你会服吗?你会安于现状吗?

  答案显而易见,你肯定不会。

  就如,这个时候的袁绍,他一样绝不可能屈服。

  袁绍绝不可能忍受原本仰仗他们家族鼻息的人,如今骑在自己的头上。

  他的唯一做法,就是想办法夺取韩馥的权力。

  把属于自己的拿回来。

  然而韩馥也不会就此认命,好不容易身居高位,如何能够放弃这难得的机会。

  可以说,一生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一刻。

  因此,韩馥肯定会想办法压制袁绍,不让袁绍崛起,两人矛盾不可能调和。

  这正是董卓的平衡之道。

  在他眼里,只要袁绍和韩馥双方斗争起来,就能留给他更多的时间掌控洛阳朝局。

  一旦他把朝局彻底掌控。

  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袁绍了。

  可以说,董卓的想法不可谓不精妙,这正是董卓对董恒的建议嗤之以鼻的原因。

  而事实上,历史上也是如此。

  韩馥在担任冀州牧之后,一直担心袁绍吞并自己。

  所以,千方百计的防范袁绍,与袁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裂痕越来越深。

  后来,双方因为共同的大义目标,一起参与了十八路诸侯反董。

  然而,韩馥也一直担心被袁绍吞并,于是大多数时间,都停留在后方。

  名义上是为了盟军筹措粮草,实质上就是在防备袁绍。

  最终韩馥还是没防住袁绍,被袁绍夺取了冀州。

  所以说,董卓的想法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是他还是小看了袁绍,小看了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没想到,袁绍凭借着一个小小的渤海郡,就能不断崛起,最终夺取了冀州,成为了天下第一大军阀。

  当然这个时候,董卓看不到这些,李儒也看不到这些。

  所以,李儒在听完董卓的分析之后,大为震惊。

  “相国谋算天下,真是让人佩服啊!”

  看着李儒满脸震惊,董卓也是非常得意。

  这可是他最为得意的决策。

  别人只看到了这个决策的执行情况。

  却无法看到决策背后他董卓的高深谋算。

  之前一直没有人与他分享,如今有人听他分享,并且大为震惊。

  这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至于董恒提到的那些话,董卓早就不放在心上了。

  而董恒提到要防范王允的话,董卓更是在李儒的吹捧声中,忘得一干二净。

  当然内心里。

  他根本没有认为董恒所说的有道理。

  ……

  董恒被卫士带走之后,很快被安排在了一个新的房间,关起来了。

  董恒不禁有些无语。

  自己一腔热血,为了家族大业,为了大汉天下。

  没想到不仅不被人理解,最后还得了一个被关禁闭的结局。

  这让他如何能够想象得到。

  董恒本以为自己说了,以董卓的枭雄才智,所以说不一定会听,但至少也会引起一些新的想法。

  结果从刚才的观察来看。

  董恒基本上可以肯定。

  自己说了这一番话,除了搞了个热闹,没啥大的效果。

  董卓那完全不在乎的表情,让董恒不由得有些气馁。

  当然从这件事情上。

  董恒也明白了。

  想要通过出谋划策的方式帮助董卓。

  从而改变自身的命运。

  恐怕是完全不可能的。

  要想真正改变一切,靠董卓没有希望,只能靠自己。

  也只有靠自己。

  想清楚了这一点之后,董恒不由的露出了无奈的微笑。

  这一次自己也不算没有收获

  至少让自己明白了,接下来自己当做什么?

  目前的状态,既然董卓要关他禁闭。

  那他也没办法反抗。

  正好借这个机会,思考一下下一步该如何谋划。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