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开局抓到刘备夫人

第115章 大好时机

  张扬遇伏后损失了些人马,但是他并未因此而泄气。

  反而重新整顿人马准备杀个回马枪。

  等到再次接近遇伏地点时,突然看到曹营方向浓烟滚滚。

  很快路边出现骚动,那些埋伏的曹兵肯定也发觉了后方大营出事。

  趁其混乱张扬突然下令杀出。

  这边夏侯英没有想到张扬会杀一个回马枪。

  曹军陷入被动。

  这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一支骑兵。

  那是张扬的最强部队。

  八百骑兵如入无人之境,或是冲锋,或是绕到敌后截杀。

  不多时曹军阵型就被冲散。

  混乱之际张扬一枪刺死了夏侯英,就此取得完胜。

  毕竟是一方诸侯,此战开始时虽然遭到些挫折,但依旧可以扭转乾坤。

  获胜后张扬没有继续向曹营进军。

  那边的浓烟未灭,曹营确保出事,张扬再带兵前去意义不大。

  反倒不如在曹军归营的必经之路上设伏。

  果然半个时辰后曹德急于返回营寨查看情况,路过此地正中埋伏被张扬杀人仰马翻,好在李典及时赶到护着逃出包围。

  好不容易撤回营寨这里早就被烧成废墟。

  没了粮草物资曹德只能下令先回荥阳。

  此战曹军更损失了将近三千人马,而李典回到荥阳后还收到了即刻返回兖州的调令。

  只剩曹德一人,他已被张扬打怕且手里兵马不到一千,再也不敢去攻武德。

  羞愤的回了开封。

  河内军取得大胜,这场胜利的关键正是戏苟的釜底抽薪,但真正把曹军赶出河内郡境内的是张扬的精锐。

  正所谓合则两利。

  张扬也意识到了这个道理,决定不再收回武德和共县,让眭固和李大目继续守城。

  表面上他好像少了两城,但实际上此举反倒使张扬收获了全郡民心,同时也给他自己找了一个帮忙抵挡曹军反扑的挡箭牌。

  其实他一点也不亏。

  东大门保住了,接下来就看西大门那边裴泽又能帮他打下几座新地盘。

  …………

  就在武德之围得解的当天。

  裴元绍在王屋山找到了一块位置极佳的安营之地。

  “从这下边通过一直往南三十里就是东桓县,若是继续往西则是绛县。”

  接着刀子又指着另外一条山路,“顺着此山路朝向西北行七十里便是襄陵。”

  “那从这里看祈城山在什么方位。”

  “正北,二十里。”

  裴元绍顺着所指一瞧,不远处果然有一座高山,那里正囤聚着两千多匈奴人。

  “如此看来这里还真是个交通要道,于此山安营刚好能够截断东西之路,也就是那李利没有走这边,要不然只需在此埋伏一军便可轻松拦住西进之路。”

  此时已经无需拦截谁,但是为了防止有兵马从西而来裴元绍决定留给刀子五百人镇守此地。

  剩下的一千余人跟随他继续向南进发。

  在邵县时县丞邵超为了家族和百姓考虑,提出请裴泽驻兵。

  这其实就等同于向裴泽宣誓效忠了。

  不久后邵超派人到各地打探消息,得知河内郡的西凉军只剩安邑城里的一千守兵,其余都调去了长安。

  也就是说远离安邑的县城几乎都没有军马把守,就算有也只是一些乡勇组成的杂牌军。

  得知这些情况后裴元绍极为心动。

  原本裴泽打算占领邵县后便据城而守一直等到年末。

  最多去王屋山再设一营互为犄角,以防西凉军。

  而他送给张扬的西进和扩张计划纯是为了取信和稳住对方。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若是张扬催得紧便出兵对周围县城做做样子。

  可现在驻守河东的两万西凉军几乎一走而空,白波贼的势力又远在北端的杨县附近。

  周边唯一的威胁就剩一个右贤王去卑。

  如此天赐良机裴泽怎能错过。

  多占城池就可多养兵,兵多了名声也会随之而起。

  更利于年末的营救计划。

  想到这里裴元绍决定先对东桓县下手。

  过了一日回家探亲的裴野回来了。

  派裴野回乡一来探一探裴家人的口风,二来也为侦查东桓城里的守卫情况。

  “启禀都尉,我已查明城内大约有两百守兵,七百乡勇。”

  东桓县城可比邵县大多了,城防也更加高大坚固,防守森严,强攻只怕会有不小的损伤。

  不想强攻最好有内应。

  东桓裴家也有几十户若能说动为内应,攻占东桓就简单多了。

  “家里人可愿助我破城?”

  “这……小弟没有提这事,只是说在河内遇上了一位同族兄长,现居河内都尉。”

  “那你家人,就是那位族长伯父听了之后什么反应?”

  “他们很高兴,还说让我请堂兄回家一起祭祖。”

  眼看就要开春农忙了,为了祈求平安,祈求丰收,每年这个时候上到朝廷下到百姓都会举行拜天祭祖仪式。

  裴家这个时候邀请裴泽一同参加拜天祭祖说明很愿意接纳他。

  其实也不难理解,谁家不想有个当大官的亲戚。

  东桓裴家只是庶出旁支,闻喜本家那边基本靠不上,族里自己培养人才也没有一个出人头地。

  混的最好的也就裴野,还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军中小校官。

  这时突然有个当郡都尉的同族要来认祖,东桓裴家求之不得。

  中午时分,裴元绍一行来到了东桓城外。

  此番进城是既为说动裴家为内应,也为给自己定下出身。

  “大哥快看这城防之上竟然全是弓箭手!”廖化偷偷数了一下,然后朝着裴元绍伸出了两根手指头。

  足足两百多名弓箭手,而且他们的武器和服饰跟徐晃第一次带去攻打神农山的那支八百人精锐一模一样。

  两百弓箭兵依托城防威力实在太大,恐怕就算说服裴家为内应也起不到什么效果,反而会使裴家遭难。

  裴元绍决定放弃游说,只当此趟来认祖。

  “没想到这东桓县竟然防守如此森严。这里的县令究竟是何许人,竟然有这么大的面子留了这一队西凉军精锐守城。”

  裴野说:“东桓县令名叫卫礼。”

  “也是姓卫!”裴元绍一脸好奇,“我记得邵县那个卧床不起的县令也姓卫吧,这么说卫家在河东还是个世家大族!”

  “堂兄说的没错,卫家乃是安邑县望族,东桓县令卫礼是卫家族长的亲叔,而那邵县县令卫宁则是为家族长的亲弟弟。”

  卫家是河东望族,因此东桓县能得西凉军相助也属正常。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