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储君日常系造反指南

第14章 郓王与太子,云朵和泥巴

  梁门大街,临近秘书省衙门路口。

  车队排成了一条长龙。

  一众郡王、国公都待在马车内,无人敢说话。

  道路两侧的禁军士兵、开封府衙役也都木在原地,一动都不敢动。

  太子、郓王、林灵素,这三人抢道。

  除了皇帝赵佶,谁掺和进去都只会惹得一身骚。

  一些行在后面的士大夫官员知晓此情况后,直接选择绕道而行。

  赵楷站在马车前方,看向赵桓。

  他别住了林灵素的马车,一旁的距离完全够一辆马车轻松通过。

  赵桓若有胆,挥一下马鞭就能行在最前方。

  “国之储君,怎能让臣,请太子兄先行!”赵楷见赵桓犹豫,再次高声说道。

  声音清亮,足以传数百米。

  赵楷如此做,是为了朝堂秩序、储君尊严和国之礼法。

  不然他们这些亲王、郡王、国公都被一个道士欺负,以后的日子将会更加难过。

  赵桓顿时有些急了。

  他朝着身旁的耿南仲小声道:“要不……咱们……咱们过去吧!”

  耿南仲摇了摇头。

  “殿下,此时以静制动方为上策,待官家知晓,定有口谕传来,我们一动,不但得罪了元妙先生,而且还会成为此次抢道的主凶!”

  “明堂大飨的一些事情,我还没有布置,万一……万一出现差错……”

  “即使出了差错,也比当下将此事做错要强!”耿南仲加重了声音。

  就在这时。

  林灵素的马车里传来一道声音。

  “退!”

  张如晦甚感意外。

  没想到将道家地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林灵素,竟要选择避让。

  张如晦大手一挥。

  林灵素的仪仗、马车,迅速后撤,路口很快就剩下了赵楷的车驾。

  “真是老狐狸啊!”赵楷感叹道。

  林灵素如此做。

  不是惧东宫,也非惧郓王府,更不是想要息事宁人。

  而是他相信,此事过后,赵佶会给他一个交待,会令赵桓与赵楷付出代价。

  赵楷丝毫不惧,因为他早就想好要如何解释。

  当即。

  赵楷将马车赶到一旁,示意太子先行。

  太子赵桓顿时傻眼了。

  他没想到林灵素会来这么一招,这是逼着他犯错,然后让皇帝赵佶训斥他呢!

  但是他必须要走。

  此时若不走,而让赵楷走在前面,东宫更丢人。

  当即。

  赵楷的车驾朝前行去,大路上的车队缓缓移动了起来。

  ……

  约一刻钟后。

  宗室子弟们陆续进入明堂大殿。

  去年四月才建成的明堂,那是相当气派。

  大殿五门同开,金光闪耀。

  地面铺着五色之石,栏杆、石柱皆以铜制辟邪神兽作为装饰。

  屋顶以琉璃缘里及顶盖鸱尾缀饰,上施铜云龙。

  庭院有松、桧、梓等,殿角设有锤铃,殿后散落诸多别殿。

  论奢侈,论有审美的奢侈,古之帝王鲜有能与赵佶相比。

  赵楷一入殿。

  便从多名士大夫官员的表情看出,他们皆已知晓抢道之事。

  赵楷听从赵桓昨日的建议。

  找了一个不显眼的角落与一旁的几个小皇弟说笑起来,丝毫没将刚才的抢道之事放在心上。

  赵桓则是四处奔走,检查着最后的筹备情况。

  他的心中甚是忐忑,害怕赵佶到来后,率先劈头盖脸地骂他一顿。

  又过了片刻。

  林灵素才带着张如晦到来,官员们纷纷拱手行礼。

  很快。

  身穿黄褙子、顶西青冠的赵佶来到了明堂大殿。

  他这身打扮似乎已告诉所有人:林灵素的地位比东宫储君更加尊崇。

  “元妙先生,来,与朕共祭!”赵佶高声道。

  当即,祭祀便开始了。

  赵桓计划的是伴君左右,随问随答,为此还研究了赵佶可能提出的问题,准备了十余种回答方式。

  但此刻。

  他却是两腿发软,想要距离赵佶与林灵素远一些。

  耿南仲只好另寻一名太常寺官员,代替了赵桓的任务。

  祭祀很繁琐,也很无聊。

  历经一个多时辰,才终于结束,接下来,乃是午宴时间。

  就在这时。

  赵桓与赵楷几乎同时收到赵佶口谕,唤他们前往左侧偏殿。

  ……

  偏殿内。

  赵佶坐在御塌之上。

  面色白皙、下巴处无一根胡须的梁师成与胡须几乎全白的蔡京坐于下首,知入内内侍省杨戬站于一侧。

  这三人,可谓是当下赵佶最信任的臣子。

  赵桓与赵楷朝着赵佶拱手,唤道:“参见父皇!”

  赵佶脸色铁青,瞪眼道:“你们两个可以啊!街头闹市,逼得元妙先生退让,比朕的派头都要大!”

  赵桓一脸委屈。

  “父皇,是三弟鲁莽,驾车冲了过去,我……我是愿为元妙先生让道的!”赵桓率先想到的就是自救。

  赵佶看向赵楷。

  “楷儿,你如何解释?”

  赵楷缓了缓,说道:“爹爹,确实是我与元妙先生抢道,但我不是为了自己,亦不是为了太子兄,而是为了您,为了咱们赵家天下!”

  “元妙先生,贵为仙卿,又是您的座上宾,我若与其相遇,自然应避让,但太子的车驾不能!”

  “国之储君,代表的是皇家脸面,在我大宋境内,最尊贵者,除了您,只能是东宫储君!”

  “若有人僭越,那就是辱没皇权,莫说元妙先生是太上老君转世,即使老君亲至,在我大宋境内,他依然是臣,臣与君,臣必须避之,不然君权受损,威胁到的是您的皇威,是大宋江山的稳固!”

  “今日,东宫车驾若让道,朝堂官员会如何想,以后只尊仙卿而不敬皇权?天下百姓会如何想,唤官家万岁不如挂道尊画像祈福?”

  “爹爹,儿臣以为,神权依附于皇权之上,唯有皇权拥有绝对权威,神权才能令天下百姓尊崇信服!”

  ……

  赵楷这番话,是在暗讽林灵素在用神权挑战帝王的皇权。

  日后一旦道家势大,赵佶是天帝长子,未来的赵家帝王可不是。

  此乃赵宋江山覆灭之隐患。

  赵佶定然不愿背上“大宋始亡于赵佶崇道”这样的恶名。

  梁师成和蔡京听着赵楷的话语,眼神相对,都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赵佶思索片刻,嘴角微微上翘,面色变得和煦起来。

  赵楷今日此举,确实在为他着想,为皇家着想,为至高无上的皇权着想。

  神权是什么,赵佶比任何人都清楚。

  赵佶看向赵桓,问道:“桓儿,你如何看待你三弟的说法?”

  赵桓缓了缓,道:“儿臣……儿臣……全听父皇的。”

  赵佶微微皱眉。

  “桓儿,今日明堂大飨,东宫筹备一般,日后,你便不要再提举此类事务了!”

  “楷儿,你今日抢道,还是太任性了,日后断不可为!”

  “都下去吧!”

  说罢,赵佶朝着赵楷与赵桓摆了摆手。

  二人躬身拱手,当即退了出去。

  赵桓走出偏殿的那一刻,强忍着才没流出眼泪来。

  他心中苦啊!

  辛苦一个月,得到两字评价:一般!

  赵楷先踹林灵素弟子,又夺林灵素的道,犯下两项大错,却只得了个“任性”的评价。

  关键“任性”二字,一细琢磨,不像是训斥,更像是宠溺。

  随即,便是宴饮时刻。

  赵楷大口吃喝,与诸位皇子有说有笑。

  赵桓却是一副苦瓜脸,没哭已经是忍耐到了极限,今晚必然又要去摔一阵子瓷器了。

  宴后,赵佶率先离开。

  杨戬站在大殿最前方高声道:“官家口谕:日后,凡涉及朝拜祭祀天帝类事宜,元妙先生当居最前,日常出行,王先行,诸臣不可争道!”

  听到此话。

  蔡京、郑居中、余深、王黼、白时中、薛昂、范致虚、冯熙载等相公皆是露出一抹喜色,又迅速恢复常态。

  林灵素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然后又瞬间恢复作一副仙风道骨的仪态。

  赵楷的脸上,难掩心中喜悦。

  赵佶如此做,说明已将他的话听在心里。

  这道口谕意味着:林灵素的好日子已经是兔子的尾巴,秋天的蚂蚱,过年时的猪,戏台上的官,长不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