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圣皇封赏,必承天光
这日晚,祁景给薛美人指了一条明路,与其自己做针织,不如把技术教出去,
祁景把宫里的部分织娘交给薛美人领导,并给薛夜来设计了几款与众不同的服饰。
本来要做主子的薛美人一下子成了织娘的主管。
非常遗憾的是,祁景想进一步做更深入指导的时候,遇到了不太方便的事,只能说来的早不如来到巧。
为了不落下皇威积攒的进度,祁景只能送薛美人回去,自己去找二乔。
自从有了雄风再现这个天命,100点皇威只需十个夜晚。
转眼过了7日,已经到了5月中旬,在祁景对后宫狂轰乱炸将近20天后,天命点数又重新站上了300点,同时妲己也怀孕了。
祁景选择暂时忽略帝卡的激活,准备继续把皇威值投入到人物卡池。
一来现在朝中还是缺人,因为留都的事情,沈炼,和珅,沈鲤,申时行都被调走,朝中只有冯保,严嵩,张居正每日替自己打擂。
二来后宫也缺人……拥有了这个天命后,每到夜间祁景就越难以压制小腹中的怒气…
其实打造一个温泉池,把这些名妃叫到一起,是不是比单刷皇威值要快一些?
这思路真是莫名的熟悉。
“皇上,霍将军凯旋已经到最近的驿站休息,按礼部规定,明日便会入京受勋。”
冯保把祁景从对皇威积累的优化的沉思中唤醒。
“好,礼部都安排好了吗?让所有军功将士入城受封,场面要弄得热闹。”
这又是一个刷皇威的活动。
祁景打算让霍去病简单带兵入京城受封,
严格来说,祁景想把这次受封搞成一次阅兵。
京师百姓苦鞑靼瓦剌久已,
数年前京师保卫战的影响还未消散,
祁景就是要用这一只强兵,
在大明百姓心中重新梳理起对大明军队的信心。
也要震慑朝中宵小。
本来这件事祁景是想交给礼部尚书胡濙来办的,
结果这人说他最近身体不好,怕办不好,让严嵩来办。
祁景没惯着这位中正派的元老,反正于谦都被架空拿下了,礼部那点事,早晚要给严嵩。
“严嵩大人说已经准备好,
明日会让全城百姓看着霍字旗穿过德胜门,
也会让鞑靼细作数清每柄带血的陌刀。”
祁景听到冯保的回答微微一怔
“这是严嵩说的?”
“是严大人说的”
“他怎么这么燃?”
……
严嵩踏着晨雾穿过五凤楼时,德胜门外的甬道已铺就三丈宽的猩红毡毯。
他弯腰捻了捻毯缘金丝绣的云龙纹,转头对工部主事道:
“吉时前三刻必须完成最后熏香,这金猊炉里的沉水香各自认领,若少添半钱,渎职处理。”
德胜门城楼此刻正悬着十二面玄色战旗,每面正面绣着大明二字金纹的旗角都用铜狮镇着,这是严嵩特别增设的古礼。
城垛两侧的仪仗金吾卫已换上簇新的锁子甲,腰间的玉牌在晨光中泛起青白
“禀大人,献俘用的青铜戟已从武库取出。”
“多谢公公”
司礼监太监的清单上列着三百件礼器,严嵩逐条核验时,手指停在太庙献俘鼓条目:
“敢问公公,这面鼓的皮面为何未换新?
霍将军斩的是鞑靼左贤王部,按礼要用白犀皮蒙鼓。”
他挥动朱笔在旁批注“即刻更易”时,城下忽然传来礼乐试奏,
十二面建鼓与二十四支筚篥的合鸣震得檐角铜铃簌簌作响。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霍去病的白马已踏过德胜桥。
他银甲肩头的狮头吞肩兽在曦光中泛着冷芒,身后跟着八百亲兵威武雄壮,再后是五千铁骑,皆重甲长枪。
这只部队每人的铁盔都插着三根白翎——这是祁景特批的殊荣,象征三日内斩敌三万的功绩。
“恭迎霍将军!”
随着城门守将的唱喝,得胜大街上突然飘起杏花雨。
祁景立在观礼台上看得真切,那是严嵩安排的三十名童子攀在临街阁楼,将早春最后一批干花混着银箔倾洒——
本来严嵩要用金箔,但是被祁景驳回了。
霍去病战马行至街中段时,两侧金吾卫忽然以戟柄顿地,百声闷响惊起栖在城楼的鸽群,羽翼扑棱声与百姓的高呼:
“皇上万岁,大明万岁,将军万胜。”充斥整个京城。
人群中有一个壮硕的小儿看着面前白马银甲的霍去病,拉着身边的父亲:
“父亲,您看到了吗,霍字旗,这位将军也姓霍!他叫霍无棘!”
那父亲显然也看到了,只是看着霍去病那年轻的面庞,震惊的说不出话。
这才数月,那日拦他问路的青年居然已经成了将军,还带兵斩了3万蛮夷。
早知当日……
这时严嵩从一侧疾步追上队列,低声提醒:“将军请稍驻马。”
只见前方道路三十六名太常寺乐工抬着三牲五谷拦路,这是《周礼》记载的王师献捷古仪。
当辰时的日晷影指向巳字,霍去病已跪在紫宸殿前的蟠龙御道上。
祁景扶着鎏金凭几起身时,瞥见严嵩正在丹墀下以手势指挥十二名通赞官——他们捧着玉圭的动作经过数百次排练,云板敲击完全同步。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司礼监掌印冯保展开五色绫绢圣旨,这封圣旨帛书边缘竟用金线绣着箭簇纹,这也是严嵩为突显军功特别设计的装帧。
当念到“阵亡将士遗属免赋十年“时,霍去病身后传来压抑的呜咽。
严嵩早料到这般情景,已命光禄寺在玄武门外设下五百桌豆腐宴——按《大明会典》规制,阵亡者家属享三牲祭品前需先食素斋净心。
圣旨末句“钦哉”余音未散,十二面景阳钟突然撞响。
严嵩望着霍去病三跪九叩时甲胄碰撞的铮鸣,终于松开了紧攥的笏板。
他昨夜亲自校准的日晷分毫不差,此刻正有云隙天光斜照在霍将军的甲冠上,
严嵩带头高呼:
“圣皇封赏,必承天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余臣子也只得跟着高呼,现任礼部尚书胡濙脸却已经黑下来,
本来这个差事应该是自己的,但是他推辞了,特意给皇上推荐严嵩上。
胡濙不是好心把机会让给严嵩,
凯旋回朝的礼节十分复杂,甚至有很多细节没经历过是不可能知道的,记录这些礼节的书,胡濙都让人“借走”了。
到时候只等着这场凯旋的礼仪办砸了,丢人的可不仅是严嵩,那就是皇上,是凯旋的这位年轻将领,是大明朝廷。
到时候甚至自己不用攻击严嵩,皇帝就会对严嵩有意见;
但胡濙没想到,这严嵩不显山不露水,也没有求助自己,居然事事具悉,把这场礼仪办的滴水不漏,甚至皆有典籍出处。
最后这一嗓子,更是把马屁拍到了天上。
一旁的商辂察觉到了胡大人的异常,看了一眼严嵩,又看了一眼胡濙,轻笑了一下,也加入了称赞的队伍。
而高台上的祁景心里也在感叹,严嵩这人真他妈灵。
哪个领导不愿意用这样事情办的用心,马屁拍的走心的下属。
这以后要是贪点就贪点吧,不是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