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季汉遗风

第3章 北伐之弊,天时地利人和皆失

三国:季汉遗风 无垠石 3006 2025-02-14 13:45

  “瞻儿,大鸡腿!”

  对面贵妇人,夹住了一个大鸡腿,放到了诸葛瞻的饭碗上。

  这位贵妇人,便是诸葛瞻之母黄氏,体态得当,面容姣好,岁月未能在其身上留下任何的痕迹。

  说黄月英是丑女的,肯定是杜撰的。

  更是为了体现出诸葛孔明的人格魅力。

  黄氏出身名门望族,基因传承是顶级的,怎么可能是丑女呢?

  基因突变吗?

  若是如此,那黄氏就更不可能活了下来。

  为了不败坏门庭,世家可是什么都做的出来,更何况是一个女孩呢?

  “娘,我也要!”

  一边的诸葛怀,也立即嚷嚷道,两眼放光,但表现出来的有些怯懦。

  可能是因为诸葛亮这个“生人”在吧。

  “为父,给你夹!”

  诸葛亮也露出了宠溺之色,立即夹起另一只鸡腿。

  得享天伦之乐,谁不愿意呢?

  “不要,娘,我怕!”

  只有三岁多的诸葛怀,带着哭腔,转身便躲到了黄氏的背后。

  “孩子认生!”

  “怀儿,快点回来,这是你的父亲!”

  黄氏勉强的笑了笑,这背后有道不尽的心酸。

  “唉!”

  诸葛亮放下筷子,也不由悠悠一叹,眼中满是无奈与愧疚。

  好好的一餐团圆饭,也被诸葛怀闹没了。

  “夫人,恐怕又要出征北伐了!”

  诸葛亮眉头微皱,面色凝重地说道。他沉默了许久,似乎内心正在经历着激烈的挣扎。

  一直以来,他心怀天下,立志报效先帝知遇之恩,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而,对于家庭、对于妻儿,他始终亏欠了太多。

  无负国恩,但却有愧于家人。

  这时,黄氏温柔地看了一眼丈夫,轻声说道:

  “何时启程,北方天尚寒,我特意缝制了几件厚实的衣裳风,带上,你这身子骨向来不太好,以免染了风寒。”

  “还有瞻儿和怀儿,你也不必挂念,妾身自会悉心照料好他们。”

  黄氏抬起头来,正视诸葛亮,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意,瞬间融化了诸葛亮身上厚厚的风霜。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都老夫老妻了,还在撒狗粮。

  诸葛瞻算是吃撑了。

  “陛下准许后,便出兵北伐!”

  诸葛亮说道。

  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军备充足,可以继续北伐了。

  说至北伐之事,诸葛亮身上的气息也不由变得峥嵘起来。

  这是他一生追求之事。

  “父亲大人,时机不成熟,不可北伐。”

  突然,诸葛瞻稚嫩的声音传来。

  此时,不说,怕是没有机会再说了。

  以诸葛亮这么强的责任心,吃完这顿,下顿肯定就不在家中了。

  此来,一定是为了告别。

  诸葛亮和黄氏都一齐看来,眼中没有责怪之意。

  一个八岁孩童,能知道个什么呢?

  童言无忌。

  想必,也是多想让诸葛亮留下,陪伴自己吧。

  “思远,吃饭,不要胡说!”

  黄氏严厉一声。

  古时迷信,更不可在大军出征之前,言此动摇军心之语。

  “孩儿没有胡说,此时北伐,当真不是好时机。”

  诸葛瞻自然也知道,他的话语,没有任何的说服力,继而道:

  “其一,如今时节多雨,道路泥泞,行军缓慢,军粮运行不前,必会延误战机,此为不得天时。”

  “其二,蜀中只有一州之地,曹魏占据数州,地大物博,加上我军远征,长途奔袭,魏军以逸待劳,此为不占地利。”

  “其三,此前多次伐魏无果,已致蜀民疲惫,民心不齐,大汉人才凋零,胜任战阵军事,不过尔尔,反观曹魏,人才济济,此为已失人和。”

  “此次北伐,一不得天时,二不占地利,三已失人和,如何取胜之。”

  诸葛瞻言辞凿凿,细数败势之状,就是为了能够阻止诸葛孔明继续北伐。

  不北伐,诸葛亮还有几年活头,蜀汉还有的救。

  诸葛亮原本那云淡风轻、略带不屑的神色,在听到诸葛瞻所言之后,竟不由自主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起先双眸先是微微一眯,流露出一丝赞许之色。

  但随诸葛瞻话语的继续,他的眼神逐渐变得惊愕起来,难以置信。

  紧接着,诸葛亮脸上的表情愈发凝重,震惊之色溢于言表。这种震撼如同汹涌澎湃的波涛,不断冲击着他那颗向来沉稳的心。

  甚至还生起来怀疑之心。

  当今天下大势,却被一个八岁幼童准确无误的描绘出来。

  对军事战阵,更是有一番独特的见解。

  这异常的种种,怎么能不让诸葛亮起疑。

  神童也该有个度。

  诸葛瞻如今所表现出来的,已经不是神童,而是神人了。

  “此话,是何人教你之?”

  诸葛亮脸若冰霜,语气严肃。

  这是明显是有人假借诸葛瞻之口,以此来劝谏自己的。

  诸葛亮目光如炬,似乎要从诸葛瞻的神情看出端倪来。

  心中也不由猜想起来。

  如今蜀中,权势尽归自己所有,不存在派系争斗。

  法正、庞统去世后,蜀汉之前的东山派,也就此销声匿迹。

  而刘备临终托孤的另一位顾命大臣李严,如今也成为了相府内的幕僚。

  诸葛亮是一家独大,应该没有人唱反调才是。

  而蒋琬为人磊落,有意见,也会当面提出,不会使这种手段。

  面对诸葛亮的目光,诸葛瞻没有半点的胆怯,而是直视之,大有针锋相对之模样。

  “此乃孩儿肺腑之言,无人教唆,北伐之弊,父亲大人,难道看不透吗?”

  诸葛瞻再道,神色未有半点慌张,泰然自若。

  诸葛亮见其言谈举止间,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心中的疑虑也顿然消失。

  诸葛亮识人无数,岂能看不出这是不是撒谎。

  看来是瞻儿早熟了。

  当今天下大势,蜀汉之弊,朝堂上的大多数人,都能看的出来。

  但是,作为一个八岁的孩童,能看到这一点,太难得可贵了。

  在意料之外,但作为诸葛亮的嫡长子,也是在情理之中。

  “夫君长在军旅,有所不知,思远早慧,深得大儒喜爱,此番见解,想必真的是他所感。”

  黄氏在一边开脱,言语之间,充满了溺爱。

  诸葛亮也收起来严厉的目光,心中微微一叹,自己对自己的孩子,一点都不了解。

  转念一想,瞻儿如此聪慧,为父何求?

  后继有人!

  若是有时间,亲自用心教导培养,日后定能继承衣钵,成为大器。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大有可望。

  不过,北伐之举,又势在必行,他当真是分身乏术。

  诸葛亮目光之中的愧疚之色更浓了,语气复杂的说道:

  “非为父不能观其之害,而是你,年纪尚幼,未识得北伐之利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