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罪案平反
远处的冒乎图眼见箭矢飞来,心中大骇,急忙高喊:“护纛!护纛!”
同时将手中的兵器掷了出去,想要阻挡这一击。
然而羽箭先发,且速度更胜一筹,眨眼间便已逼近大纛。
周围乱糟糟的蛮兵还在愣神之时,只听得头顶传来响动。
“咔嚓——”
箭矢精准地穿透了上方的旗杆,旗杆应声而断,狼头大纛轰然倒下。
大纛一倒,周边不明真相的北蛮士兵顿时阵角大乱。
就连原本还在勉励维持的部分将领,此时也不免惊慌失措,想向后方逃去。
“撤退!全军撤退!”
冒乎图见此情况,心知大势已去悲愤交加。
只得下了这么一道命令后,转头朝后方迅速遁走。
但是此时的北蛮大军,已陷入彻底的混乱,命令根本无法有效传达下去。
罗平边和一众骑兵,此刻也迅速突破了狼卫防线。
如同尖刀一般,将整个战场切割开来,只待后方赶来的联军收尾。
不过蛮军数量实在太多,冒乎图在亲兵的护卫下,仍是勉强杀出了一条血路,朝西北方向仓皇逃窜。
……
“天顺八年初,北蛮单于冒乎图率众十万,自河西而下,侵河西,破华元,兵威涂关。魏王诏天下兵马共讨之,是役,蛮军大败,损兵数万,涂关之围遂解。”——《魏书》-卷七十-北蛮狼庭列传-第十三
……
天顺八年,三月二十七。
击破北蛮大军的当晚,王天成等一众将领收到了魏王的诏书。
先是肯定了勤王诸军的战果,让他们各自呈上军报,好计赏酬功。
其次,令诸军先于涂关之外驻扎,说是要以防蛮军残部侵扰。
而周毅这几天,则是在忙着处理善后之事。
自蓝关城出发,两度破蛮。陷阵营伤亡的将士也达到了六十余人,其中阵亡者二十三,重伤者十四,轻伤者无碍。
阵亡者不必多说,敛其尸骨葬之,或送回北地。
重伤者大多是肢体残缺,若是放在前世古代,大概率救不回来。
不过此世有疗伤丹药,不说断之重生,好歹也能保住一条性命。
他出银钱先垫付了重伤战兵的赏赐,而后让其护送阵亡尸骸回北地郡。
周毅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去的车队,心中不免有些沉重。
“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情绪,转身来到剑岭军营地的军帐前。
帐内,宇文御正坐在案前,手中拿着一份书信,眉头紧锁。
“师尊。”
见周毅走来,他抬头问道:“你营中将士的抚恤都安排妥当了?”
“已经安排妥当,留有亲眷地址者,派人护送回北地了。”
宇文御微微颔首,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他道:“你看看这个。”
接过书信,周毅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
“为何要等李光牧班师回朝后,我等才能进入涂关?”
宇文御面色平淡的回答道:“此次勤王之事,本身就有颇多疑点。”
“李光牧是君上最信任的将军,他回来之后,君上才能放心让我等入关。”
周毅点点头,他最近才从边关发迹,对朝堂之事了解不多,也没什么渠道。
许多方面,需要通过宇文御这个边将师父才能知晓。
“你的名字我已经报上去了,破北蛮,保定安,阵夺大纛,军功卓著。”
但你军职太低,君上会不会赐爵封地我也摸不准。”
说到此处,宇文御略微犹豫后道:“若是君上真要赐爵,定然会平反你之前的罪行。”
闻言,周毅微微一愣,他都快忘了自己是罪卒开局。
若是赐爵平反,自己的身份……,要知道他之前可是长信候府世子。
“我大魏无多勋之制,若是君上赐爵,毅自当出府单开一脉!”周毅斩钉截铁道。
先不说长信侯的爵位能不能轮得到他,就凭刺杀导致原身死亡这一点,他就不可能再回到长信侯府。
说不定,日后还会兵戎相见!
宇文御闻言,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他缓缓站起身来,沉声道:“你能有此觉悟,为师甚是欣慰。长信侯府虽爵高禄厚,但之前的事你也了解。”
“如今你能自立门户,凭借军功封爵,前途不可限量,若是再回到侯府,反而会受制于人。”
“师尊所言,毅定当铭记于心!”
宇文御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又叹了口气,道:“虽是如此,但朝堂之事向来复杂,切莫因一时之功,而得意忘形。”
言罢,摆了摆手道:“你在边关待久了,下去好好准备,切莫君前失仪。”
周毅应了一声,随即转身离开了军帐。
三日后,李光牧率八万大军抵达涂关,勤王联军也终于进入了涂关。
不过涂关离王都还有些距离,王都也不可能让这么多大军入城。
所以,勤王军诸将率领亲卫先行,快马进入了王都受赏,大军在城外驻扎。
……
与此同时,魏国王都,宫殿内。
魏王刘昭德一如既往的靠在龙榻上,闭目养神。
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朝堂上的事务大多交由王后贾黛和太子刘祁业处理,自己则只在关键时刻做出决策。
此时贾黛正与刘祁业一同跪坐于御前,整理批阅着勤王诸将送上来的军报。
不多时,刘祁业突然停下动作看着手中的军报。
略微犹豫后,他轻声念道:“剑岭军陷阵营统领周毅,破北蛮,保定安,阵夺大纛,军功卓著。”
身后龙榻上的刘昭德闻言,眉头微微一挑,缓缓睁开眼睛,问道:“周毅……此人是长信侯前世子?可有附带身份文书。”
旁边校对的贾黛看了眼文书,开口道:“正是。当初长信侯府世子周毅,因大不敬罪被贬为边军罪卒。”
“后以功抵罪,因屡立奇功,现担任剑岭军陷阵营百将之职,剑岭军指挥使宇文御已将其功绩上报。”
刘昭德略微沉思,随即回道:“长信侯府之事,朕当初也有所耳闻,那案子疑点颇多。”
“着大理寺重新审理,确保刑归有罪,不陷无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