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李纲的好奇
种师道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眼里的欣赏却是一点儿都不含糊。
当初也正是因为李纲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种师道才和他成为忘年交的。
“若是能改,我便不是李纲李伯纪了!”
看着老友一脸逗趣儿的表情,李纲收回一脸严厉的表情,有些自嘲的说了一句。
“如今朝廷选择北上伐辽,实有两不该!”
“第一不该,不该在如此时机选择北上攻辽;一旦辽亡,唇亡齿寒,大宋更是需要直面比辽人更加残酷的金人。”
“第二不该,则是不该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用以充当军费;如此一来,伐辽原本是一件看似利国利民之事,实则却引得百姓怨声载道,反而落了下乘!”
李纲心里面清楚,如今的宋辽关系,相比于金人,的的确确可以算得上一句兄弟之邦了。
他看得明白,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现在的辽国,守着燕云十六州和金人交战,实际上间接性的充当了大宋的天然屏障,让金人无法在地理条件上,第一时间南下侵宋。
所以现在的宋、辽,算得上是战略上的利益共同体。
可惜赵佶他看不懂,只想着把燕云十六州夺回来。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就算你拿下了燕云,金人就不打你了吗?
对于金人来说,你大宋的中原大地就是触手可得的香饽饽,怎么可能会置之不理呢?
种师道点了点头,很是同意李纲的看法。
“不用想,定然是那蔡京老贼的奸计!”
“若非如此,怎能想得到从百姓身上压榨钱财,充作军费的伎俩?”
“如此恶贼,可惜圣上不能明察,反而一直委以重任,搅得朝堂乌烟瘴气,着实可恨!”
说着,种师道狠狠地咬了一口嘴里的肉块,仿佛咬的是蔡京身上的肉。
他数次谏言,遭受上面的贬谪和斥责,都是因为蔡京的缘故。
包括李纲也是,正是因为当初开封遭了洪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成了流民,这才上书斥责蔡京无能,后导致自己被贬福建,当了一个税官小吏,直到现在才官复原职。
“民间传有歌谣:打了桶(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
“现在桶的确是让人打破了,但是这菜什么时候才能泼,谁知道呢?”
种师道颇为无奈,蔡京身居高位,不是他能够动得了的。
李纲此前就身为京官,自然也是知晓民间广为流传的这首歌谣中,所谓的‘桶’和‘菜’各是什么意思。
方才忽然听到老友种师道提及童贯的事情,李纲顿时来了兴趣。
“此前谪居福建之地,只是略有耳闻童贯被人摘了脑袋之事。”
“不瞒老相公,当时听了这个消息,我自顾到街上沽了二斤小酒,喝了个痛快!有人能为朝廷除此大害,当浮一大白!”
李纲说着,给身前的种师道倒满酒水,然后两人对饮一番。
“不知老相公可曾听闻这除了童贯恶贼之人,何方来历?”
提及赵权,种师道也颇为好奇,将自己曾了解到的消息,都说了出来。
“有所耳闻,老夫所治西军,距离济州不远,从济州方向听到过不少传言。”
“此人据说梁山绿林出身,姓赵,单名一个权字,颇有些武艺在身,曾入了梁山贼寇一伙。”
听到这里,李纲立即问道,“梁山宋江?”
“可是目前在海州知州张叔夜帐下任职的宋江?”
种师道点了点头,对于马上要成为自己副将的人,他还是很清楚的。
“正是此人。”
“那赵权入了梁山,恰巧遇到童贯前去平叛,只一昼夜,赵权就败了童贯,然后摘了他的脑袋。”
“后来更是乘胜而击,以极快的速度拿下了当时朝廷大军驻扎的济州,成了济州的实际掌控者。”
说到这里,种师道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奇怪的神色。
“成了济州之主后,那赵权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竟然将济州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引了不少各地商贾,在济州落了户!”
李纲听着也有些迷糊了,你说他是个绿林山贼出身,我理解;有些武艺傍身,我也理解;可你说他打败童贯,攻下济州城,还有着不俗的理政能力,那我就不理解了!
这还是山贼吗?
“再后来呢?”
“后来恰巧遇上江南方腊造反,引的大宋东南动荡不安,朝廷一面派人到济州招安,一面举兵欲镇压方腊。
后来不知为何,赵权和宋江等人分道扬镳,宋江等人受了朝廷招安,赵权则是留在了济州。”
李纲听到这里忽然佩服的点了点头。
“此人眼光不俗!”
“换做他们的阵营来看,若是受了朝廷招安,那接下来务必会被朝廷当做工具,用来镇压方腊。
如此一来,既可以削弱梁山势力,使之无法成为朝廷之患,又可壮大南下剿匪之实力!”
种师道对于李纲的想法很赞同,身为军人,他的战略眼光自然也能够看到这一点。
“等到江南道平定方腊之事接近尾声之际,那赵权不知为何,忽然发了一份北上复燕云的檄文,然后就在济州地界销声匿迹。”
“此文我亦看过。”
“原先还感叹大宋有志之士不在少数,只是没想到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此人的消息了!”
种师道听了李纲的感叹,面色有些古怪的看着对方。
“伯纪官复原职,回京不久,有些事情自然没机会打听得到。”
见种师道这么一说,李纲心下好奇,追问道。
“难道老相公知晓此人现状?”
“非但知晓,而且接下来北上伐辽,说不得就要与此人打照面!”
李纲被挑起好奇心,“愿闻其详!”
“我也是不久前才得知的。”
“此人自济州消失一段时间之后,再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是辽南京析津府了。”
“也不知此人如何成为了辽人的领兵之将,带着数千辽人骑兵,在奉圣关外,打败了一伙金人。”
“在辽天祚帝失踪之后,此人联合析津府耶律大石等人,扶持了一位女子成了辽皇。”
李纲并没有因为辽国选了个女子当皇帝而好奇,毕竟辽国此前就有过好几任女子当权的先例。
“那辽帝为了感谢辅佐登基之恩,将析津府的军权几乎都交了出来,似乎是想倚仗此人与金人周旋!”
李纲听到这里,似乎看明白了一些。
“既然能够得辽人如此看重,想来此人能力不俗!老相公若是迫不得已北上,遇到此人,务必小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