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安营白沟河
“除却岳飞统领的西路大军以及武松的东路军,自己手中的兴辽军一共只有三万人!”
骑在马背上,赵权慢慢分析敌我差距对比。
“好消息是自己的这支兴辽军,有五千骑兵可用,而且属于本土防御性作战!”
“坏消息是宋军虽然战斗力一般,可人数优势巨大!”
换做另一种说法,宋徽宗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一句:十五万对三万,优势在我!
赵权心里细细琢磨,随后很快就制定了作战的大致战略。
防御性作战的第一要素,就是仔细考量敌我差距分析,然后决定是以防御为主,还是以进攻代替防御!
对于这一点,赵权很清楚自己只有一个选择。
十五万对三万,人数少的一方,尽量不要选择主动进攻。
而是效仿伟人的战略思想:只要敌人大举进攻,那就战略性撤退,待到敌人显出疲态之后,立即予以迎头痛击,将追击敌人中最精锐的部分消灭之!
如此往复几次,那么之后的敌我双方实力对比,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且对于宋军,赵权其实还知道一个小知识点。
根据后人针对各朝代战争统计,宋朝和外界发生战争的胜率,反而是最高的。
胜率高达70%!
而向来以武德充沛称著的唐朝,胜率只有40%出头。
之所以两个朝代发生的战争胜率差距如此之大,而朝廷地位天差地别,是因为两个朝代发生的战争属性不一样。
纵观整个唐朝,发生的战争都是唐朝发兵攻打别人。
向西打吐蕃、大吐谷浑、向北打东突厥、西突厥、向东打靺鞨、高丽,向南一直打到交趾!
甚至还发生过大唐猛将高仙芝,带领精锐越过西域,在恒罗斯跟阿拉伯人干了一架!
这种强硬的对外主动性战争,即便是打败了,往往也是能够彰显大唐地位的战争性质,所以唐朝的地位评价很高。
反观大宋呢,发生的战争绝大多数都是防御性战争,几乎很少有主动性的对外战争。
偶有的两次,比如高梁河之战,要不是宋太宗的驴车速度快,人都要被俘虏去了,再比如雍熙北伐,被人家打的摸不着北,就连杨家将的老令公,也死在了这一战。
少有打赢了一次辽国的萧太后,还签订了个澶渊之盟,反过来赔人家的钱。
就这样的对外战争,即便胜率再高,也无法提高自己国家的地位。
别人想来打你,随时都会来!
赵权带领着兴辽军赶往白沟河方向,一路上细细思索如何才能干净利落的击溃宋军。
相比于宋军所驻扎的雄州,距离白沟河尚有一百余里,赵权麾下大军驻扎的营地,距离白沟河就很近了,只有三十里不到。
另一边,跟随张叔夜等人一起北上的宋江等人,只觉得头都大了一圈。
“大哥,这皇帝老儿也太不把咱兄弟当人了吧!”
听着黑旋风李逵的抱怨,宋江这一次罕见的没有呵斥对方,而是同样的面有愠色。
“这才刚打完方腊多久?”
“就上赶着让咱兄弟来打辽国?那些死在了江南的兄弟们骨灰,都没有来得及下葬!这不是欺负咱梁山没了了?”
李逵咋咋呼呼的说着,边上的宋江、卢俊义等人的面色也不好看。
打完了方腊班师回朝,张叔夜是帮他们请功了,他们也得了封赏。
原以为能就此过上好日子了,可是谁都没有想到,他们很多人连给死去兄弟安葬的时间都没有,就被催着加入到了征辽大军。
“大哥,铁牛话虽糙了些,但不无道理。”
“如今我梁山兄弟死了大半,张将军被命为征辽先锋官,我等在张将军帐下任职,切不可再充当出头鸟,以免重蹈征方腊之辙!”
吴用心里也担心这一次再被朝廷当炮灰,此前征方腊一战,让梁山折了大半人数。
现在的梁山,早已经没了往日的威风。
“那依照军师之见?”
宋江同样也担心这一点,只是不知道如何应对。
现在吴用提出来,他正好想听听军师的想法。
“依我之见,大哥可前往主帐,面见种帅和张将军,细细禀明如今梁山将士之境况。”
“只需表明梁山经方腊一役元气大损,将士死伤惨重,若是再用梁山军为先锋,恐误了征辽大计。”
“如此,种帅和张将军,自会酌情而视,我等亦有回旋之机!”
宋江听到吴用的话,眼睛一亮。
的确是个好办法,因为此前梁山将士死伤大半,张叔夜是亲自见过的,做不得假。
现在去说明情况,再用‘征辽大计,不容有失’的大义来当做幌子,那么绝对不会有人敢冒这个险,用自己等人做先锋。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硬要用自己等人,那么到时候自己打着打着找机会装失败跑路就行,反正我都说过了梁山将士元气大伤,是你们硬要用我们,能怪谁?
想清楚这一切,宋江心情大好。
“军师妙计,我这就前往主帐,面见种帅与张将军!”
说完之后,宋江从位置上坐起,带上盔帽,朝着大军主帐而去。
不多时,宋江来到了种师道所在的大军主帐,在亲卫的带领下,进了帐篷中之后,立即拜倒在帅位之前。
主位上面,坐的不是种师道,而是右相王黼,左手边位置上坐着的才是种师道,右手边坐着的是副将刘延庆和张叔夜。
至于再下面,则是官籍阶位要更低一些的两列随军副将。
明明是大帅主帐,但是帅位上面坐着的却是文官,却没有人觉得不合适。
“宋总管前来,所为何事?”
因平定方腊有功,在宋江还朝后,张叔夜帮其请功,因而受封武德大夫、领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张叔夜一开口,不待宋江回答,倒是原本没太在意来人的主帅种师道,忽然看了过来。
“宋总管?你就是宋江!”
种师道话音落下,宋江立即回道。
“回种帅,末将正是宋江,宋公明。”
见帐中来人承认,种师道点了点头。
“起来说话吧。”
宋江立起身子,“启禀种帅,此前南征方腊一战,梁山将士死伤惨重,如今元气大伤。”
“张将军为征辽先锋官,我等隶属张将军麾下之士,自当无有不从,然如今将士人人有伤在身,恐误征辽大计!”
宋江一开口,种师道就知道对方什么心思了。
看了一眼张叔夜,见对方点头,种师道便知晓宋江没有撒谎,看来征方腊一战,梁山将士的确死伤不轻。
说完之后,宋江正忐忑间,忽的听到种师道问了一个他始料未及的问题。
“你是梁山招安之士,对赵权此人,可曾了解一二?”
“此人原与梁山结盟,但后来并未接受朝廷招安,宋江自然知晓。”
虽然有些疑惑种师道为何会知晓赵权,但宋江还是老老实实的承认了自己认识赵权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