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监国

第54章 要将威胁扼杀在摇篮里

  姚广孝听出黄观话中的迟疑,反问道:“澜伯不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文章写得足够好,伪作作者的身份足够高,如此才更能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编辑部对如此身份的伪作,都能严肃批评,更能取信于人,树立权威,一举两得!”

  吴言信接了话茬:“姚老所说的确有道理,但这件事情牵涉到天家,如此酷烈的做法,恐会对天家威严带来影响。”

  “若是因此损了陛下的颜面,你我就是万死也难以赎罪。”

  “还是稳妥一些,将这篇文稿打回去,以免闹出更大的风波。”

  “稳妥?已经暴露出了问题,不想着解决,一味地稳妥,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

  姚广孝皱着眉头,声色俱厉,道:“长痛不如短痛,难不成诸位希望,皇子皇孙抱着侥幸心理,再来一次伪作?”

  “今日是‘家父太子与吾的二三事’,明日有样学样,来一个‘家父皇帝和吾的二三事’。”

  “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反叫人看了笑话,不如从第一次便严辞制止,以防后患无穷!”

  几人闻言都皱眉思索。

  半晌后,黄观深吸一口气,道:“不可否认,姚老所说有一定的道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今日不加以制止,明日只会越来越多,等到后面蔚然成风之时,你我想要拒稿,也要面临太多压力。”

  “今日你我能够坚持做自己,那往后呢?当皇子皇孙尝到甜头,伪作越来越多,我们还能如此坚持吗?”

  “不正之风必须从源头上掐灭,我赞同姚老的做法,对这篇文章展开严肃的批判,警醒世人。”

  张显宗有所顾忌,道:“严肃批判这篇文章,所带来的后果极为严重。”

  “事情牵涉到皇室子孙,代表的是皇室的颜面,如果我们措辞不当,处事不周,恐怕会引起人心动荡。”

  “而且,此事对于三皇孙未来,亦有很大影响,万一日后秋后算账,我们……唉!”

  “诸位,难办,难办啊!”

  理论和现实之间隔着厚厚的壁障,张显宗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是明确。

  未来如果是朱允炆继位登基,清算起旧事,他们这几人,一个也跑不掉。

  到时候,不要说什么匡扶社稷、造福百姓,连脖子上这颗人头能否保住,还是两难之说。

  为难之际,几人直接开始举手表决。

  这一回,黄观和姚广孝持赞同态度,张显宗和吴言信,则是反对如此酷烈的做法。

  四双眼睛齐刷刷的看向朱棣,吴言信问道:“朱肆,你怎么不表态?”

  朱肆是朱棣的化名,得益于黄观几人并不认识他,他也能在此隐藏身份。

  听吴言信问起,朱棣叹息一声,道:“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们拿主意是没有用的,还需要等陛下拿主意。”

  “你的思维是错误的,凡事都要陛下拿主意,陛下为何要创建编辑部?”

  黄观神色一正,驳斥道:“陛下曾对我说,《大明新青年报》要肩负起启发民智的重任。”

  “若是在应天办得好,未来《大明新青年报》将推行天下,不仅仅是应天,还要有北平,有西安,有大明其他的城镇重地。”

  “到那个时候,两地相隔数千里,遇到问题,还能去等陛下拿主意吗?”

  “我们创设规章,便是为了往后,编辑部在各地,都能够适应下来,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而不是凡事都需要求教陛下的软脚虾!”

  朱棣被驳斥得哑口无言,沉默许久,他也举起了手:“我也同意。”

  黄观点了点头:“三比二,决策通过,将这篇文章立为典型,进行批判。”

  “由我起稿,诸位进行审阅,若是没有问题,便可提交陛下进行审查。”

  黄观说完,拿着文稿和纸笔,坐在一旁的位置上开始书写。

  其他人自然也不会闲着,还有很多文稿没有审阅,任务并不算轻松。

  朱棣和姚广孝聚在一起,捡着箩筐里的文稿,一边看,朱棣一边小声问道:“老和尚,你怎么这么冲动,闹出这么一件事来?”

  “他们之前可没有这个想法,如果不是你提起,也就不会有这一件事。”

  姚广孝低头看着文稿,瞥了眼朱棣,眼神似乎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滋味。

  “你糊涂!”

  他骂了一句,“那文稿是谁的伪作?”

  “你的意思是……”

  朱棣恍然大悟,思路顿时跟进,道:“利用这件事情,打压朱允炆!”

  “呵呵,不然呢?老衲有必要如此上心?”

  姚广孝叹息一声,“殿下,这可是绝佳的机会,你连这个都不把握住,难道真想将皇位拱手相让?”

  “陛下已经为你清除了一个障碍,你不想着继续努力,真要在编辑部待一辈子?”

  朱棣摇了摇头:“当然不是,只不过这件事情来的太过突然,朱允炆那小子不像是个蠢的,怎么会做出如此昏招?”

  “昏招?呵呵,殿下你说笑了,这可不是昏招!”

  姚广孝意味深长道:“这一篇文稿的优点,之前都已经言明,过稿并不困难。”

  “而且文稿所说之事,关乎太子殿下,如今太子薨逝,你猜猜,若是换了人去审阅,这文稿会不会直接通过?”

  “甚至于,连内容都不会去看,就会通过!”

  说着,姚广孝手指了指黄观三人,“但是他们没有算到,这几位是认死理的,更没有想到,陛下对他们的信任,如此深重。”

  “这篇文稿,封面上的‘家父太子与吾的二三事’,过稿足矣。”

  “里面的内容,是写给陛下看的。”

  触类旁通,朱棣悚然一惊:“《大明新青年报》传播很广,如果这篇文章过稿上报,岂不是为朱允炆做了嫁衣?”

  姚广孝微眯着眼睛,将一份投稿扔进拒稿箱,道:“殿下聪慧,的确是如此,到时候应天上下都知朱允炆仁孝恭顺,大加赞赏之下,你猜猜,那帮文臣会不会再做文章?”

  “现在不把他扼杀在摇篮之中,等着他起势,成为心腹大患,那就真的追悔莫及了。”

  “老和尚,此番多亏了你,否则真要酿成大祸。”

  朱棣心有余悸,恨声道:“这些小人,尽使些腌臜手段,不见他们做什么事,反倒要直接摘桃子,实在可恨!”

  姚广孝笑道:“阴谋也好,阳谋也罢,无非是实现自己的目的。”

  “这一次能够及时挫败他们的谋划,是诸多因素共同合力而成。”

  “经此一事,老衲有几句话想劝诫殿下,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棣神色一正,道:“老和尚有话就说,我洗耳恭听。”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