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利益之争
时间轮转,眼看天色渐晚,位于丹陛之上的刘弗陵早已昏昏欲睡。
也就是现在君臣之间的礼仪还没有到达后世那种变态的地步,大家都跪坐于大殿,但时间长了不但腰酸背痛,连腿都麻了。
病已有理由地认为有些人出言参与辩论的目的不是为了辩论本身,而是为了站起来活动下身体。
就如眼前这位,说了半天,愣是没说出什么新意来,只是将之前众人的发言进行了总结而已,但就这众人都还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简直无语!
索性停下手中的笔,因为他知道这场初次交锋暂时要落下帷幕了。
果然..........
丞相田千秋起身,要是没看错的话,老丞相站起身来的时候晃了一下,不过这都不重要,因为众人期待的是他接下来的话。
“启禀陛下,此时天色已晚,此番廷议,可否明日再继续?”
刘弗陵好似被惊醒,直到丞相无奈之下再说了一遍,这才恍然道:“是极是极,众位卿家和众多贤良之辩论简直精彩绝伦,朕受益良多,但现在大家想必肚子也饿了,朕早已吩咐宫中备好了饭菜,大家吃饱喝足,明日再进行辩论如何?”
病已差点笑出声来,要不是他亲眼看到对方全程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在睡觉,差点就信了他的鬼话。
果然,老刘家的不要脸皮的传统一如既往!
“多谢陛下!”
众人也松了口气,今日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虽然是初次试探,但其中凶险一点都不小,一个不好被对方抓住把柄,想要扳回一局就不是简单的事了。
病已收拾好草稿,这才发现自己身前早已被用来书写的白锦铺满了桌面,好在他写字较小,并且还是双面都写上了,不然还得增加一倍不可!
“小哥可要帮忙?”
就在病已苦恼的时候,只听身旁有人询问,一看原来是中山刘子庸。
“不敢烦劳先生,我可以应付的,并且陛下已经为你们备下宴席,先生要是耽搁了时间,怕是不好.....“
但刘子庸却坦然一笑:“耽搁不了多长时间!”
说完就俯身帮他收拾起地上的草稿,病已无奈,也只能连忙一起收拾。
不过病已不知道的是,刘子庸边收拾边看了一眼,但越看越是惊讶,他发现这少年记录的十分全面,几乎可以说一字不差,这就有些可怕了。
他深深看了忙碌的少年一眼,压下心中的震惊,不到一会儿就将书稿整理完毕!
“好了,你想必还有事情要忙,吾就先走了。”
将最后一份书稿递给这个少年手中,笑了笑,道。
“多谢先生,先生还是快点去吧,要是迟了被陛下怪罪可就不好了。”病已连忙感谢道。
“嗯,不知你家住何处?”不知为何刘子庸总是觉得这少年颇为亲近,就开口询问道。
病已一愣,有些疑狐地看了对方一眼,随即边收拾东西边说道:“询就住在掖庭,家中已无长辈,也无兄弟姐妹。”
“这........”刘子庸顿时无言,看到少年好似心情有些低落,他也不好再说,只能无奈叹了口气。
直到刘子庸离去,病已这才抬起头来,看向大殿外已经觥筹交错的众人,低声道:“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
对于刘子庸他并无太多想法,对方相较于其他人年纪较轻,应该是跟随师长前来的,其今日并无发言,可见一斑。
回到偏殿,早已有人备好了吃食,虽然简单,但足以填饱肚子。
吃饱喝足后,他将整理的书稿交于专门收取的宦官,就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稍作歇息,他来到桌案前坐下拿出书稿铺开,准备将今日双方的言论进行总结。好在他被张贺安排的是单独的房间,不然必然要影响其他人。
思虑片刻就开始动笔,他有着后世两千年的眼光,看待问题当然和今人不同。今日虽然没有深入,但其论点却极其明了。
桑弘羊一派代表的是国家和军功集团的利益,而相对的反方代表的是新兴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一方坚持专营,均输,以保证国、军足用;一方反对朝廷垄断,损伤“百姓”,与“民”争利。
用现在话来说,一个坚持计划经济,国家干涉调控;一个希望彻底放开经济管制,自由竞争的自由经济。
可以说双方都走向了一个极端,这也是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武帝刘彻在时,有北方匈奴在侧,大家都有共同的敌人,这些矛盾虽有,但却不是主要矛盾。
就好比某国,每当遇到国内矛盾时,就会制造争端,祸水东引,以此引导国内矛盾。
现在虽然没有清晰的理论支持,但作为帝国上层的精英们,他们却运用的轻松自如,桑弘羊作为一手推动者,可以说其本领非凡,几乎以一己之力硬生生地保证了武帝时期对外征战的后勤钱粮,功莫大焉!
但其也有缺点,那就是太极端了。
现在什么时候?大汉刚刚走出‘天下户口减半’民生凋敝,地方隐没人口,土地兼并如火如荼。可以说现在矛盾已经不是被打的半残的匈奴了,而是国内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
先帝刘彻晚年何尝没有看出天下的弊端?不然也不会下罪己诏,平息逐渐沸返的民心。加上自己培养数十年的太子被算计自杀,他已经没有了早期的雄心壮志。
霍光陪伴刘彻多年,更是其最信任的臣子之一,他岂会不明白现在大汉的结症?
因此他自执政开始,就开始与民休息,减少对外战争,这场廷议大辩论,也是在为他接下来的举措寻找理论支持。
霍光不明白彻底放开盐铁专营的弊端吗?不,他知道。
桑弘羊不知道现在坚持专营的后果吗?不,他也知道。
但身在局中,有些事情不是他们想要扭转就能平息的,军功集团需要战功和发动战争保障他们的地位;士大夫阶层需要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利益和政治诉求。
双方都在博弈,都在寻找突破点,只不过士大夫阶层的诉求恰恰符合霍光与民休息的政治主张,于是就有了这场大辩论。
他相信霍光不是不顾大局的人,也相信桑弘羊不会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
他下笔如有神助,直到最后重重写下了八个字:官督民办,保税安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