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39章 杨老师真年轻

  六份剧本,杨翊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他也是第一个完成所有评分的。

  至于其他几位评委,有快有慢。

  像徐晓、黄建中,也都开始看第六份剧本了,汪岁寒跟甘泉的速度比较慢,才刚刚拿起第五份剧本。

  之所以有差距,一方面是因为阅读速度不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拿到的剧本不同。

  杨翊拿到的六份剧本,在十二份剧本中,篇幅都算是比较短的,而且这六个学生字迹都挺工整,不会影响阅读。

  见杨翊看完了六份剧本,张会君笑着过来,“杨老师,你先坐一会儿,等到其他老师看完,我们再统一算分。”

  “嗯,不急。”杨翊点点头。

  又过了一会儿,黄建中第二个看完剧本。

  将最后一份剧本打完分交给张会君之后,黄建中笑着说道,“杨老师还是年轻啊,阅卷的速度快。”

  可能是因为座位挨在一起,这会儿都阅完了卷,要是不说话气氛有点尴尬,所以黄建中才主动挑起话题。

  “正好抽到的六份剧本都比较短,工作轻松很多。”

  “杨老师可看到什么印象比较深的作品?”说着,黄建中掏出烟来,先给杨翊让了一根,他自己又点上一根,“同学们的作品,还是蛮不错的。”

  杨翊也将烟点上,笑着回道,“确实不错,有两篇我印象也挺深。”

  至于是哪两篇,杨翊没说,黄建中也没问,毕竟其他人都还在阅卷,他们这样公开讨论可能影响其他人的判断。

  黄建中又笑着问道,“杨老师在师大教什么的?”

  刚才听到陈凯歌介绍杨翊是师大老师的时候,黄建中就很好奇。

  因为像杨翊这样年纪的老师极少见,这些年因为特殊情况,大学老师队伍基本上没有什么新鲜的血液,最年轻一批大约就是十年前毕业留校的那批学生,而这些学生,最小也都三十朝上了。

  “我在资料室工作,兼任公共英语课的老师。”

  听到杨翊教英语,黄健中反倒是没那么意外了。

  可以说,教学系统恢复之后,最缺的就是英语老师了,很多地方为了能够开展英语方面的工作,都是特事特办。

  就像他们燕京厂,为了找到翻译方面的人才,花了挺大的功夫,却还是缺人。

  因为英语水平很高的人,各个单位都在抢。

  听到杨翊在学校教英语,中间的徐谷明弯腰隔着两个人朝杨翊看过来,她笑盈盈地说,“杨老师是教英语的啊。”

  杨翊也弯着腰,隔着两个人回道:“英语老师是兼职,我只教一个班,主要还是在资料室做一些翻译工作。”

  听到杨翊还做翻译工作,徐谷明更来了兴趣,“我之前也是在燕京厂做过翻译工作,黄导、王导他们都是知道的,像你这个年纪,英语好的可不多。”

  也正因为现在年轻人找不到几个会英语的,所以徐谷明听到杨翊是英语老师,才会这么感兴趣。

  “杨老师,你今年贵庚啊?”黄建中顺着徐谷明的话问道。

  “二十了。”

  杨翊说二十,还是按照阳历算的,要是按农历算,他周岁才十九。

  “啧啧,真是年轻啊,跟我儿子差不多大。”徐谷明感叹道。

  另一边甘泉笑道,“人比人气死人,杨老师才二十岁,就能在师大教英语,咱们摄影系的学生,英语是一个比一个差,特别是班长。”

  站在对面的张会君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甘泉口中的摄影系班长不是别人,就是他。

  “甘老师,我也不只是英语差,其他文化课也同样的差。”

  甘泉被气笑了,“你还觉着挺光荣。”

  其他老师也都笑了起来,导演系的班主任汪岁寒笑呵呵地说,“会君他们几个错过了中学的文化知识学习,文化课成绩不如应届学生可以理解,我看他们几个平时也缠着周老师跟孙老师帮他们补课,态度是蛮好的。”

  张会君的情况,其实是摄影系的普遍情况,或者说是整个电影学院78级学生的普遍情况。

  78级的学生们,除了录音系的应届生多一些,整体英语水平好一点,其他系的英语水平都差不多。

  尤其是摄影系,学校分了英语快慢班,慢班里面摄影系的学生最多。

  “周老师他们也不容易。”甘泉感慨道。

  电影学院几乎没有专门的外语老师,外语老师都是各系外语好的老师们兼任的。

  之前杨翊一直觉得师大的公共英语教学资源匮乏,现在一对比,倒显得师大还行。

  至于学习英语的需求,其实电影学院的学生比师大历史系的学生们更迫切一些。

  历史系除了后面要研究英美历史的学生,其他学生没有什么学习英语的需求,但是电影学院的这些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很多英语,看不懂很麻烦。

  几个老师聊着天,倒也没有耽误看剧本。

  又过了一会儿,所有老师把剧本都看完了。

  评分跟排名很快就出来了,因为刚才张会君就已经开始在算。

  他将排名写在纸上给杨翊他们传阅,“这是根据刚才各位评委的评分,算出来的排名,我就直接报给大家听了。”

  随后张会君将排名给报了一遍,排第一的是陈凯歌的《山的民》,第二名是冯小宁的《山》,第三名是张一谋的《大海》。

  陈凯歌的作品杨翊没看到,水平如何他也不知道,不过冯小宁跟张一谋的排名,在杨翊这里倒是对的,他看到的六个作品里面,确实是他们两个的排在前面。

  报完结果之后,张会君问,“各位评委,对这个结果有异议么?”

  甘泉笑道,“就算是我们有异议,还能重新排么?”

  “那不能了。”

  “不能改了,那你还问。”

  张会君龇牙一笑,“主要是表示尊重。”

  徐谷明说道,“这次的评委工作简单,同时缺陷也很多,下次如果再办类似活动,还是要把评委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

  张会君挠了挠头,“评委工作要想细致,那就只能我们自己来做了,总不能一直麻烦老师们。”

  “没关系,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只管找我。”甘泉先表态,随后又说,“主要还是看你们自己能不能组织起来。”

  “嘿嘿,说实话,下次想要再举办,我自己都没有信心。”张会君笑道。

  虽然这次活动同学们投稿很多,但是张会君知道,大部分同学也就是来凑个热闹。

  一百三十多份投稿里面,正儿八经算能称得上是剧本的,恐怕连一半都没有。

  这一半里面,能切“山民”这个主题的,又不到一半。

  很多同学投递过来的稿子,明显就是之前写的,这次听说有活动,顺手就送过来了,属于是有枣没枣打两杆子。

  本次活动,不管是组织,还是参与,大多是靠着一种“凑热闹”的心情,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也因为大家都来凑热闹,所以结果看起来还算是红火。

  只是,这次之后,大家就未必愿意凑热闹了。

  除非是有哪位大款,能够为活动投入一些钱财,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汪岁寒说道,“既然组织了活动,大家也为了这个活动付出了心血,那就不要浪费,我看前面这几部作品都不错,你们可以考虑再打磨打磨,后面可以考虑拿来拍毕业作品。”

  “我们还没有想那么远。”

  “该想了。”徐谷明笑道,“想要完成一部好作品,是需要时间的。”

  “行了。”汪岁寒站起身来,“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去吃饭吧,杨老师,徐编辑一起,两位导演,今天带你们尝尝咱们电影学院的食堂。”

  张会君立马凑上来说,“老师们今天这么辛苦,当然是由我们来管饭。”

  “要你们管什么饭。”汪岁寒摆摆手,“去公布成绩吧,杨老师他们就交给我们了。”

  张会君站在原地,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是诚心实意要给评委们管饭的,钱他都准备好了,装在口袋里面。

  这些钱,是好几个同学一起凑出来的。

  甘泉推了张会君一把,“汪老师的话你没听到?赶快去公布成绩吧。”

  这下张会君没有再犹豫,顺着甘泉推他的力量出了教室。

  张会君刚出教室,就被一群学生围住了。

  今天是周末,大冬天的也没什么其他活动,好多学生就一直在评委教室外面守着,等评委结果出来。

  张会君攥着结果,没有立即公布,而是高声说道,“走,回寝室再公布。”

  他这一喊,所有人都跟着去了寝室。

  杨翊他们出教室的时候,走廊上已经没有人了。

  “这些猴子跑得倒是挺快,一会儿的功夫没影了。”甘泉撇嘴道。

  “你也说他们是猴子了。”汪岁寒笑了笑,又转头对杨翊他们说,“几位也不要着急了,回城里的班车要到下午四点多钟才走。一会儿吃完饭,去我办公室坐坐。”

  这会儿张会君跟陈凯歌都不在,杨翊也只能跟着汪岁寒他们走。不然的话,连饭都没得吃,他们甚至连饭盒都没有,还要汪岁寒他们安排。

  “那就打扰了。”

  “不用客气,走吧,去吃饭。”

  几人刚走没几步,一间教室里面跑出来一高一矮两个男生。

  看到他们俩,汪岁寒奇怪道,“冯小宁,陈凯歌,你们怎么还在这里?没去听张会君公布结果?”

  杨翊看了看那个矮个子男生,心说原来这就是冯小宁。

  “还不是他,我说等去听了结果再继续看,他非要看完再去。”陈凯歌都快要把白眼翻到天灵盖了。

  冯小宁笑道,“我说我自己这儿看,让你去听结果,你不干。”

  “这稿子也不是我的,要是让你弄丢了,我怎么跟人交代?”

  听他们俩吵嘴,徐谷明好奇道,“什么稿子?”

  陈凯歌看了看徐晓,后者笑着说道,“是杨老师翻译的一篇英文小说,原作者是毛姆,因为知道凯歌喜欢看小说,所以特意带来给他看看。”

  听徐晓这么说,众人都把目光转向了杨翊。

  杨翊笑道,“是毛姆的《教堂司事》,前些天中文系一位老师托我帮忙翻译的。”

  冯小宁给杨翊竖起大拇指,“杨老师,您翻译的太好了,这小说读起来真有意思。”

  “是毛姆写得好。”杨翊谦虚道。

  “那可不是,毛姆的作品《舞男舞女》译文我也看过,行文沉闷,老派,不如杨老师您翻译的这篇《教堂司事》。”

  徐晓笑道,“杨老师之前翻译的《乡村医生》,在上一期《世界文学》发表了,你要是喜欢他的翻译,可以去看看。”

  本来汪岁寒他们听说杨翊还能翻译外文小说,就已经挺惊讶,现在又听说杨翊的翻译作品在《世界文学》上发表过,就更加惊讶了。

  “哦,那篇《乡村医生》是杨老师你翻译的啊。”王军正一脸吃惊,“就是新一期《世界文学》里面第一篇文章,我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翻译的不错。”

  碰巧,王军正前两天看过新一期的《世界文学》,对《乡村医生》还有印象。

  “杨老师你还会法文?”徐谷明意外道。

  杨翊笑着解释,“我不太懂法文,《乡村医生》是用英文版翻译的。”

  “哦,还能这样啊。”

  “嗯,也是权宜之计。”

  “杨老师,这小说可以给我看看么?”甘泉问道。

  “我当然没有问题,不过这稿子是徐晓带……”

  杨翊话没说完,徐晓就笑着说道,“当然可以,甘老师。”

  说着,她还亲自去从陈凯歌手里拿过《教堂司事》,转交给甘泉。

  “多谢。”甘泉拿到稿子,当即就要开看。

  汪岁寒笑了笑,“甘老师,一会儿回办公室再看吧,现在咱们去吃饭。”

  “那我们会宿舍去听结果。”陈凯歌说。

  冯小宁笑眯眯地说,“评委们都在这儿,还回寝室干什么,这不是舍近求远么?”

  汪岁寒摆摆手,说道,“想知道结果回寝室去,别想从我们这儿打听。”

  听汪岁寒这么说,陈凯歌跟冯小宁只能往寝室跑。

  ……

  张会君攥着结果一路跑回寝室走廊,等到其他人都跟过来,他在人群中扫了一圈,没找到冯小宁跟陈凯歌的身影。

  他心说这不是扯淡么,公布成绩的时候,第一名跟第二名都不在。

  这俩家伙搞什么,怎么这会儿没影了。

  见张会君在人群中看来看去,就是不公布结果,有同学就急了。

  “张会君,你卖什么关子!”

  “就是,张张嘴的事情,有这么难么?”

  “快点的,外面这么冷。”

  眼见大家都要不干了,张会君只能硬着头皮公布结果,“第三名,张一谋,作品《大海》。”

  第三名公布出来,众人迅速把人群中的张一谋找了出来,纷纷开始起哄。

  “嚯~第三名,一谋上去给大家讲两句。”

  “就是啊,传授传授方式方法。”

  “摄影系先拿了第三名,导演系你们要努把力了。”

  “第三名有没有奖品?”

  “有没有奖品不知道,但是第三名肯定要请大家伙吃饭,对不对?”

  “我先表态,我没意见啊。”

  “真要请吃饭,我勉为其难同意了。”

  张一谋在人群里面,被大家给整得有点不好意思,举手做出投降的动作,祈求大家饶过他。

  同学们也就是逗他两句,见他投降,也就笑着放过他了,他们又看向张会君,想知道第一名跟第二名。

  “张会君,继续啊,报个成绩磨磨唧唧的。”

  “你平时不是这样啊。”

  张会君扯了扯嘴角,也不管陈凯歌跟冯小宁在不在了,直接公布结果。

  “第二名,冯小宁的《山》。”

  同学们又开始欢呼“冯小宁”的名字,想要把冯小宁找出来,却发现冯小宁根本没在。

  “冯小宁人呢?”

  “人没在。”

  “没在是不是奖不给他了。”

  “没听说过,不领奖,奖就没了的。”

  大家正叽叽喳喳地讨论着,陈凯歌冯小宁一路小跑着回来了。

  “他来了。”

  同学们转过头去,都看向冯小宁。

  两人也不知道怎么个情况,直接愣住了。

  “看我们干什么?”

  人群中有个同学高声喊道,“冯小宁,你得了第二名。”

  冯小宁原本有些茫然的脸上,慢慢晕开了一抹笑意,嘴角咧到一半,又收了回去,他想着,自己应该尽量表现得谦虚一点。

  “咳咳,哦,第二名嘛,还不错。”

  陈凯歌白了他一眼,小声道,“嘁,真装。”

  张会君见到陈凯歌跟冯小宁一起来了,长长松了口气,随后也没有耽误,直接公布了第一名,“第一名,是陈凯歌的《山的民》。”

  众人又开始欢呼陈凯歌的名字。

  “陈凯歌,陈凯歌。”

  “请吃饭,请吃饭。”

  陈凯歌本来还在鄙视冯小宁,忽然听到自己拿了第一名,好几种表情汇集在他那一张脸上。

  脸上的得意一闪而过,陈凯歌摇头叹息道,“我赞助的这奖品看来是送不出去了。”

  旁边冯小宁回了他一个白眼,“操,比我还装。”

  冯小宁这话声音不小,被其他同学听去,大家都笑了起来。

  电影学院装货不少,陈凯歌算一个。

  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张会君掏出五包红梅烟。

  “接下来,我就开始颁奖了啊。”

  这次活动,虽然评出了前三名,但只有第一名有奖品,而且第一名的奖品还是陈凯歌自己赞助的五包红梅烟。

  对于陈凯歌拿第一名这事,同学们倒没什么意见。

  主要是因为这次评委里面,大多是学校老师,同学们是非常相信老师们的,他们不认为老师们会搞黑幕。

  特别是这种活动,要是几个老师凑到一起搞黑幕,那也太离谱了。

  陈凯歌把烟拿到手之后,也没有放到自己口袋里,而是给张一谋、冯小宁一人扔了一包,然后又将剩下的烟拆开,开始给在场的同学们让烟。

  “见者有份啊。”

  接到烟的同学们都忍不住点头,陈凯歌装是装了点,但是挺大方的。

  众人传着火柴点烟,忽然有人喊了一句,“吃饭去了,再不去没吃的了。”

  大家又忙着跑回去拿饭盒,然后去食堂打饭。

  ……

  这边,杨翊他们在吃饭的时候,甘泉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看起了《教堂司事》。

  他一边看,还一边点头,“嗯,不错,不错。”

  这动静让其他人也都心里直痒痒,想要看看小说到底如何。

  甘泉看书很快,几分钟就把小说看完,他刚看完,稿子就被汪岁寒拿了过去。

  “我也来看看。”

  甘泉笑了笑,他就知道汪老师忍不住。

  “杨老师,冯小宁说的没错,你的翻译确实很有意思。”

  “甘老师过誉了。”

  杨翊在翻译《教堂司事》的时候,根本想不到,竟然每个人看过这篇小说,都要夸一下他翻译的好。

  他自己也知道他翻译的风格,跟之前的那种不太一样,只是没想到大家感受这么明显,而且对这种翻译风格更加偏爱。

  从专业角度说,杨翊的翻译更倾向于“异化”,而早期以及现在大部分译者,都更倾向于“归化”。

  如果简单粗暴地概括,可以说异化是直译,归化是意译。

  事实上,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都有不同的原则,也都有不同的策略。

  这个时候,张会君他们陆续来到了食堂。

  陈凯歌没有急着去打饭,而是在食堂里面扫视了一圈,看到了杨翊他们这桌,便笑眯眯地走过来。

  “拿了第一名,高兴吧?”汪岁寒笑道。

  “谢谢各位评委,我一定会再接再厉。”陈凯歌又开始让烟。

  看到红梅烟,甘泉笑道,“这就是第一名的奖品吧?”

  “是的。”陈凯歌点点头,“还是我自己赞助的。”

  “你们也是瞎搞,拿香烟做奖品。”

  “这个玩意,实用。”陈凯歌嘿嘿一笑,又跟杨翊他们发出邀请,“杨老师,一会儿吃完饭,去我们宿舍坐坐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