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25章 《山民》电影剧本征集活动

  见陈凯歌表情如此严肃,其他人也不好再开玩笑了。

  气氛突然冷下来,冯晓宁突然开口道,“你们都把目光放在山上,但我觉得,木羽未必不是想让大家多看看海。”

  “看看海?”李少虹又看了眼手中的杂志,点头,“海在这首诗中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象征着理想的目标,象征着变革跟开放。”

  “我认为这样说还是太具象了,海更像是一个人生的幻影,因为它永远都存在。就像山一样,无论何时,人的身边总有各种各样的山,那山的另一边就是海,山跟海是相生相伴的。”

  霍建起说完,掏出一盒烟,开始给现场男生让烟。

  不过让了五六个,烟盒里面的烟就告罄了。

  陈凯歌立马掏出自己的烟,帮助续上。

  没一会儿,宿舍里面的男生基本上就人手一支烟了,屋里也烟雾缭绕起来。

  胡玫跟李少虹两个女孩子捂着鼻子,满脸的嫌弃,但是这样的场面,她们又已经习惯了。

  学校的男生们,就没见有几个不抽烟的。

  一开始她们还说上两句,后来发现压根没人听,干脆就不说了。

  朱辛庄的男生多,女生很少,她们这些女生,大部分时间,只能跟男生一起玩。

  特别是像今天这样的活动,女生根本组织不起来。

  “建起你的意思,这大海倒更像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诱饵,引诱着人们朝着前方不停的行进。但是不管走多远,都不可能看到大海。”张会君笑道。

  霍建起摇头,“这样想就太消极了,大概是幻影,但也能有短暂的触摸。只是人们在看到一个大海之后,还有另外一个大海迎接着我们。”

  “你说的有点意思。”吴子牛笑道。

  陈凯歌低头扒了两口饭,却发现饭已经凉得难以下咽,便将饭盒盖起来,准备晚上去食堂热一热再吃。

  张会君看了陈凯歌一眼,笑着说道,“既然大家对这首诗这么有想法,我提个建议,咱们各自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写个剧本,回头再把这些本子放到一起,评评谁的更好。”

  王洪海笑呵呵地说,“这不公平啊,我们美术系的,怎么跟你们比写剧本?”

  整个屋子里面,其实导演系的并没有太多。

  张一谋、张会君、张藜、顾常卫、吕乐他们几个都是摄影系的,霍建起、冯小宁、王洪海都是美术系的,还有几个同学是录音系的。

  朱辛庄这边就他们四个系的学生,表演系的在小西天那边,跟他们不一起。

  “要说写剧本,我们几个系没一个是专业的,大家都差不多。”田壮壮说道。

  “你们导演系总比我们美术系有优势。”

  田壮壮翻了个白眼,“那你们美术系不参加。”

  “凭什么?我们美术系就要参加。”

  王洪海跟田壮壮打嘴仗,是常有的事情,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写剧本这事,众人都觉得挺有意思。

  朱辛庄校区的日子清苦,他们总要自己找点有趣的事情来做。

  至于是美术系还是导演系,大家根本不在乎。

  学校虽然分了系,也在专业教学上突出了重点,但事实上大家学的东西重合很多。

  除了录音系的专业性强一点,其他不管是美术系还是导演系,抑或是摄影系,毕业之后都想当导演,而且都有当导演的能力。

  既然是想当导演,没点写剧本的能力是万万不行的。

  平时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写剧本,还有像陈凯歌这种的,没事写写诗歌,写写小说。

  “大家自愿参加吧。”张会君举起手来,“我自己先报一个名。”

  “我也报名。”王洪海立马举手。

  “那我也报一个吧,”李少虹举手。

  很快,整个宿舍里面,除了有两个录音系的同学没有举手,其他人都举手了。

  张会君作为活动发起人,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组织任务,他找出纸笔将报名的同学都记下来,随后又说,“还有些今天没来的同学,也不能剥夺他们参加活动的机会,你们回去之后,各自转达一下,让有意愿参加的同学都到我这里来报名。截止到明天晚上,超过这个时间,就不能报名了。”

  看张会君搞得像模像样,张会君笑道,“不过是个一时兴起的活动,还弄的这么正式啊。”

  “既然搞,就要搞正式一点嘛。我还要将这次活动命个名字,就叫《山民》电影剧本征集活动。”

  “既然搞这么正式,是不是要设立奖项?”冯晓宁问。

  张会君托着下巴,点头,“晓宁这个提议好,那就谁获奖,奖励五包红梅香烟,奖品由陈凯歌提供。”

  “为什么我提供?”

  “为什么是香烟?”

  陈凯歌跟李少虹几乎同时发出疑问。

  “因为你凯爷在咱们班最有实力,也最豪气。”张会君朝陈凯歌竖了竖大拇指。

  “你拍我马屁可没用……至于这奖品嘛,我提供倒也没问题,就是到时候我要是获奖了,你们别说有黑幕。”陈凯歌嘴上说马屁没有,事实上他很受用。

  “放心好了,你只提供奖品,评委另有其人。”张会君笑了笑,又对李少虹说,“少虹你要是获奖了,让凯歌给你把奖品换成其他的。”

  “这样也行。”李少虹点头。

  “大家还有什么意见么?”张会君问。

  “别的意见没有,就想问问,这活动到什么时候结束?”霍建起问。

  张会君起身翻了翻墙上的日历,“到一月十二号截稿,咱们争取在这学期结束之前把奖评出来。”

  今天是十一月二十一,距离一月十二号还有五十多天,时间倒也不算仓促。

  而且今年过年时间比较迟,要到阳历二月中旬,放假前他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做评选工作。

  对于时间的安排,大家都没有意见,张会君便在一月十二号那天用笔画了个圈。

  ……

  徐晓卖完了杂志,也没有急着走,抱着茶杯跟杨翊在传达室里面聊天。

  “你把杂志都卖了,没给自己留一本?”

  “留了。”

  徐晓拍了拍肚子,传来“梆梆”两声,原来她衣服里面还放了杂志。

  现在天冷了,大家都穿的比较厚,杨翊刚才也没看出来她衣服里面藏了东西。

  “下一期什么时候?”杨翊问。

  徐晓摇头叹息,“有没有下一期都还不知道呢。”

  其实下一期的内容北岛已经在筹备了,但是下一期能不能发售,却还未知,昨天他们杂志社的联络人刘念春还接到了有关部门的通知,倒也没说停办的事情,只是让他们不要参与部分刊物的活动。

  这“部分刊物”指的自然是《星星》、《五四》、《沃土》一类的杂志,这些杂志,虽然明面上停了,但暗地里面还有活动。

  其实《今天》在内容上跟这些杂志关系不大,但是《今天》的许多成员,跟这些杂志社的成员关系密切,之前《今天》还协助举办过星星画展。

  既然有这层关系,有关部门自然也是重点关照他们。

  杨翊虽然是“过来人”,但是他对《今天》的命运了解不是很多。

  《今天》最终肯定是停了,至于什么时候停的,他就不知道了。

  “没关系,不管怎么样,你们也付出了努力。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杨翊笑着安慰了一句。

  面对杨翊的安慰,徐晓挤出一丝笑容。

  大道理她当然知道,但是当深陷漩涡之中,人很难做到泰然处之。

  徐晓抬头在传达室看了一圈,暗自笑了笑,局势波诡云谲,却影响不到这尺寸之地。

  杨老师置身事外,自然有这般超然的态度。

  咚咚——

  有人敲传达室的窗户,两人转头看去,窗台露出一个脑袋,被解放帽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鼻子眼睛那块三角区域。

  但仅仅通过这小小的三角区域,杨翊就认出来人是谁。

  “于升?你怎么来了?”

  于升没说话,只是举了举手中的一个蛇皮袋子,然后拎着袋子进了传达室。

  他一进来,带着冷冽的寒风,让杨翊跟徐晓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你慢点推门,好不容易攒的一点热气,都给你嚯嚯光了。”徐晓忍不住抱怨道。

  于升憨憨笑道,“知道了,徐晓师姐,下次我注意。”

  他将解放帽摘下,露出全脸。

  看着他的脸,徐晓忍不住笑出声来:“谁给你抹了个红鼻子。”

  刚才于升没摘帽子杨翊他们还没发现,现在他把帽子一摘,鼻子那一块跟脸其他地方看起来根本不是一个色号。

  于升摸了摸鼻子,笑道,“骑车风吹的。”

  杨翊看向他手里拎着的蛇皮袋,问道,“你这里面装了什么?”

  “鸡。”

  说完,于升就打开蛇皮袋,从里面掏出半只已经打理好的生鸡来。

  除了鸡,于升还带了两把小葱,一颗老姜。

  也没等杨翊发话,于升就拿着鸡走到传达室里面,轻车熟路地找出铁锅跟煤炉,然后拎着几样东西从传达室后门走了出去。

  传达室后门是一块荒芜的空地,之前杨翊二爷爷紧挨着传达室,在空地搭了一个小小的棚,里面放了一些柴禾跟蜂窝煤,平时能生火做饭。

  杨翊接班之后,后面那一片几乎就荒芜了,他平时根本不会做饭。

  但是后来于升又把这些东西给利用上了,三不五时的,于升就会带点东西来煮,有时候是花生,有时候是红薯,专门给于升打牙祭的。

  只是带鸡来,还是第一次。

  看到于升带来的那半只鸡时,杨翊竟然感觉有点陌生,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鸡的这种形态了。

  杨教授家的那只鸡,在他梦中已经死过无数回,但他有贼心没贼胆,那只鸡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其实惦记杨教授家那只鸡的人,不止杨翊一个。

  学校的学生们,路过看到那只鸡,眼睛都冒绿光。

  只可惜那是一只公鸡,不然有机会还能摸两个鸡蛋。

  杨翊立马跟了上去,“小于,你这鸡从哪儿来的?”

  “我姨家养的,叫爱德华,这两天不生蛋了,就被宰了送到我家。”

  徐晓也跟了过来,好奇道,“你家鸡还有名字?”

  “是我姨家的。”于升纠正了徐晓的用词,随即又说,“鸡有名字很稀奇么?”

  “不稀奇,就是没听说过谁家鸡叫爱德华的。”

  “我姨家还有一只,叫拿破仑。”

  “那肯定个子不大。”徐晓笑了笑,又问,“拿破仑最近生蛋怎么样?”

  “拿破仑是公鸡。”

  说着话,于升已经给炉子里面的火升起来了,然后他又忙着给铁锅里面加水,准备炖鸡。

  “既然是你姨送过来的,你们家怎么不吃?”杨翊问。

  “我爸妈不在家,我一个人也吃不完,就带来了,正好徐晓师姐也在,咱们一起吃。”

  徐晓倒也没客气,笑着说道,“沾了杨老师的光,我今天算是有口福了。”

  “师姐别客气。”于升笑了笑,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情,“哦,对了,不是说《今天》新一期要发售么?”

  “已经卖完啦。”徐晓笑道。

  “卖完了?”于升又意外又失望,他从家里赶过来,一是为了送鸡,二是为了买一本《今天》,谁知道竟然已经卖完了。

  见于升满脸失望,徐晓笑呵呵地从怀里面取出一本《今天》,“呐,给你留了一本。”

  徐晓留了两本,一本给自己,另一本是给同班一位同学的,不过看在鸡的份上,她决定把自己那本让给于升。

  于升激动得一下子站起来,“谢谢师姐。”

  他想要去接杂志,手伸到半途,意识到自己手上有油,便又缩了回去。

  “没事,我给你放在桌上,你忙完再看。”

  ……

  杨翊本来想着,半只鸡,煮出一锅鸡汤,只有他们三个人,今天能够好好干上一顿。

  谁曾想,鸡还没炖好,传达室就挤了一群人。

  好多同学路过传达室的时候,闻到了浓烈的鸡汤味,直接赖着不走了,非要留下来上课。

  来的都是学生,杨翊也不能把人往外撵,只能来一个人,他就让于升往锅里面添碗水。

  添了水,又怕汤太淡了,他又让添一撮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