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085章:【发行定档,铺货数量】
叶过跟他说过,华呐和佰代对于合作的倾向性更大,条件也还行,给了多种合作方案。
但是具体怎么选择,还得看他自己怎么选?
就如同佰代现在拿出来的两种合作方案。
陈墨先拿起了第一份合同方案看。
这是一份七三分成的合同。
佰代拿七成,他们工作室拿三成。
合同条件是佰代承担发行、宣传、铺货、备货等一切成本。
这条件不能说佰代心黑,只能说行业都是这样的,没有八二分成都算它们有良心。
这份合同简而言之,就是把专辑交给他们发行后,从找厂家制作CD和磁带、再到铺货发行、宣传等一切事宜,陈墨都不用管了,他们佰代全程保姆式负责。
还有一份合同方案就是四六分成的合同。
佰代拿四成,他们工作室拿六成。
合同条件是佰代只承担发行、宣传、铺货等。
而找厂家制作CD和磁带备货,这最麻烦、最花钱的一环就需要他们工作室自己去解决了。
而佰代之所以能拿这么多,也是因为他们有发行能力和铺货渠道。
这也是为什么就算有厂牌的歌手也都和大公司合作的原因。
陈墨作为明眼人,他想选第二种。
不过……
“黄总,麻烦你给我两分钟,我和叶老师商量商量。”
“请便。”黄玮青起身整了整衣服,然后就把办公室留给了他们,自己出去了。
“陈墨,你想选第几种合作方案?”
“我想选四六分成那个,但是…叶叔叔你有认识制作生产CD和磁带的厂家吗?”
这是陈墨最担心的问题。
叶过如果有认识的相熟厂家,那就自己掏钱备货,由佰代发行铺货。
四六分成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顶多就是前期自己多投点钱备货。
“没有,不过我可以给你问问,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那好,我这就跟佰代签合同了。”
陈墨说完,就去叫了一声黄玮青。
双方之间就四六分成合同谈了三张唱片的发行合约,不限定日期,不含EP和单曲,特指专辑。
“对于专辑上市发行档期,你们有什么想法?”
“4月10日如何?”陈墨对这个上市档期想了很久。
这个时间点上市发行专辑,刚好在《奋斗》开机后,能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应对常季红。
黄玮青点点头,“当然可以。”
这个时间还算充裕,不论是工厂开工生产,还是他们准备宣传方案,都是很优解的日期。
合同一签完,双方就细节展开讨论。
“我觉得你们之前做的专辑封面和设计,可以重新淘换掉,我们会给你重新包装设计。”
陈墨对于黄玮青否决掉了自己为了小样做的专辑包装和封面设计,一点也不意外。
虽然陈墨有特意叮嘱兰舟不要找大学生了,但是她找的也不是什么行业大拿,只能说专辑封面是过得去。
现在和佰代签了合同,他们为了做宣传,重新设计专辑封面,也无可厚非。
“陈墨,你对专辑封面有什么想法吗?”
“在专辑上保留我的slogan就可以了,可以在宣传时提是《秋天不回来》歌手的首张专辑,但是别印在专辑封面上,避免喧宾夺主。
在包装图案和色彩方面就采用干净简约的风格吧。”
“还有呢?”黄玮青追问他。
“没了。”陈墨说道。
“你打算首批备货多少张专辑铺货?”黄玮青问他。
“黄总觉得呢?”陈墨问她。
“你这张专辑很好,是很流行的音乐,每一首曲子都很抓耳,每首歌的副歌部分也很朗朗上口,容易传唱。”
“按我的经验来说,一张质量不错的专辑首批铺货数量是可以定在20万张的。
你虽然是新人,但又不完全是新人,有一首大火的《秋天不回来》在前,潜在听众还是有的。”
“但是现在乐坛式微,实体专辑除了那些大牌歌手,很少有新人歌手的首张专辑就能卖的很好。
你虽然还是个演员,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作品开播,我不太确定你的人气能带来多少听众?”
黄玮青边说边给他分析,“我觉得你的首批备货铺货数量还是定在25~30万张之间吧,免得铺货多了,货砸手里浪费了制作成本。”
“第二批的铺货数量,就看专辑的首周销量数据,再决定备货的多寡就行。”
2006年的华语乐坛专辑销量排行榜,各种数据横飞。
除了湾湾那边有很权威的销量榜单外,内地这边的专辑销量排行有点乱,各说各的。
据不完全正确统计,2006年华娱音乐专辑在内地的销量前三是周杰纶、李雨春、林骏杰,只有这三个人专辑销量是过百万张的。
其余的歌手销量都是在几十万张左右。
“黄总,你这个首批铺货数量预估是不是太过低估这张专辑了?”叶过首先就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我觉得就你这些分析,陈墨的首批铺货量应该在50万张左右才对,而且我们这边会自己再请人做一些宣传。
上次陈墨的《秋天不回来》的宣传,想必你有看到效果,那我就保守估计一下,铺货数据再增加十万张也不为过吧。”
“那么这么一来,我觉得陈墨这张《失业保险》的专辑首批铺货数量应该在60万张。”
“至于第二批铺货数量,我觉得就按你说的,到时候根据专辑的第一周销量数据再做决定。”
黄玮青听他这么说,皱了一下眉头,还在思考这个铺货数据的可能性。
陈墨却已经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黄总,你给我的这个预估数量只是内地的铺货数据吗?你们佰代的发行渠道湾湾和香江那边不铺货发行吗?”
“还有新加坡和大马这两个地方,国语专辑也是有市场的,虽然我是新人,在这两个地方没有什么名气,但《失业保险》的质量应该也是能在那边进行铺货发行的吧?”
叶过听他说完,又补了一句,“这又能增加十万张的铺货数量。”
黄玮青看他们两个一唱一和的分析,也没再纠结。
备货的费用又不是他们佰代出的,他们自己花钱备货,自己给他们分析了首批的大概铺货数据,他们不信,那就只能尊重他们的意见了。
到时候吃亏了,货砸在手里,又不是浪费他们公司的制作成本,反正他们公司横竖会赚钱。
黄玮青一想到这就笑,“你们说的有道理,既然你们有了想法,那就按你们说的这个数据来备专辑的首批铺货数量吧。”
陈墨和叶过对视了一眼,他们觉察出了黄玮青对他们的分析,并不是真的认同。
但是…他们不在意。
他们自己对这张专辑充满了信心。
叶过是对这张专辑的质量+自己即将发起的人脉宣传有信心。
而陈墨则是单纯的对这张专辑的质量有信心。
当这一切细节都商量的差不多后,陈墨和叶过就告别了黄玮青。
出了佰代的办公楼,叶过笑道:“感觉黄总对你的《失业保险》没有那么大的信心,估计在她心里对这张专辑的最终销量预估应该是在50万张左右。”
“没关系,等专辑上市后就能见真章了,反正备货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我们自己有信心就好了。”陈墨说道。
叶过有点担忧的看着他,“你这么说是没错,但是…陈墨,首批铺货数量就在70万张,你有这么多钱去备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