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华娱从考北电开始

第85章 085章:【发行定档,铺货数量】

华娱从考北电开始 普通章鱼 3134 2025-06-29 13:22

  叶过跟他说过,华呐和佰代对于合作的倾向性更大,条件也还行,给了多种合作方案。

  但是具体怎么选择,还得看他自己怎么选?

  就如同佰代现在拿出来的两种合作方案。

  陈墨先拿起了第一份合同方案看。

  这是一份七三分成的合同。

  佰代拿七成,他们工作室拿三成。

  合同条件是佰代承担发行、宣传、铺货、备货等一切成本。

  这条件不能说佰代心黑,只能说行业都是这样的,没有八二分成都算它们有良心。

  这份合同简而言之,就是把专辑交给他们发行后,从找厂家制作CD和磁带、再到铺货发行、宣传等一切事宜,陈墨都不用管了,他们佰代全程保姆式负责。

  还有一份合同方案就是四六分成的合同。

  佰代拿四成,他们工作室拿六成。

  合同条件是佰代只承担发行、宣传、铺货等。

  而找厂家制作CD和磁带备货,这最麻烦、最花钱的一环就需要他们工作室自己去解决了。

  而佰代之所以能拿这么多,也是因为他们有发行能力和铺货渠道。

  这也是为什么就算有厂牌的歌手也都和大公司合作的原因。

  陈墨作为明眼人,他想选第二种。

  不过……

  “黄总,麻烦你给我两分钟,我和叶老师商量商量。”

  “请便。”黄玮青起身整了整衣服,然后就把办公室留给了他们,自己出去了。

  “陈墨,你想选第几种合作方案?”

  “我想选四六分成那个,但是…叶叔叔你有认识制作生产CD和磁带的厂家吗?”

  这是陈墨最担心的问题。

  叶过如果有认识的相熟厂家,那就自己掏钱备货,由佰代发行铺货。

  四六分成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顶多就是前期自己多投点钱备货。

  “没有,不过我可以给你问问,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那好,我这就跟佰代签合同了。”

  陈墨说完,就去叫了一声黄玮青。

  双方之间就四六分成合同谈了三张唱片的发行合约,不限定日期,不含EP和单曲,特指专辑。

  “对于专辑上市发行档期,你们有什么想法?”

  “4月10日如何?”陈墨对这个上市档期想了很久。

  这个时间点上市发行专辑,刚好在《奋斗》开机后,能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应对常季红。

  黄玮青点点头,“当然可以。”

  这个时间还算充裕,不论是工厂开工生产,还是他们准备宣传方案,都是很优解的日期。

  合同一签完,双方就细节展开讨论。

  “我觉得你们之前做的专辑封面和设计,可以重新淘换掉,我们会给你重新包装设计。”

  陈墨对于黄玮青否决掉了自己为了小样做的专辑包装和封面设计,一点也不意外。

  虽然陈墨有特意叮嘱兰舟不要找大学生了,但是她找的也不是什么行业大拿,只能说专辑封面是过得去。

  现在和佰代签了合同,他们为了做宣传,重新设计专辑封面,也无可厚非。

  “陈墨,你对专辑封面有什么想法吗?”

  “在专辑上保留我的slogan就可以了,可以在宣传时提是《秋天不回来》歌手的首张专辑,但是别印在专辑封面上,避免喧宾夺主。

  在包装图案和色彩方面就采用干净简约的风格吧。”

  “还有呢?”黄玮青追问他。

  “没了。”陈墨说道。

  “你打算首批备货多少张专辑铺货?”黄玮青问他。

  “黄总觉得呢?”陈墨问她。

  “你这张专辑很好,是很流行的音乐,每一首曲子都很抓耳,每首歌的副歌部分也很朗朗上口,容易传唱。”

  “按我的经验来说,一张质量不错的专辑首批铺货数量是可以定在20万张的。

  你虽然是新人,但又不完全是新人,有一首大火的《秋天不回来》在前,潜在听众还是有的。”

  “但是现在乐坛式微,实体专辑除了那些大牌歌手,很少有新人歌手的首张专辑就能卖的很好。

  你虽然还是个演员,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作品开播,我不太确定你的人气能带来多少听众?”

  黄玮青边说边给他分析,“我觉得你的首批备货铺货数量还是定在25~30万张之间吧,免得铺货多了,货砸手里浪费了制作成本。”

  “第二批的铺货数量,就看专辑的首周销量数据,再决定备货的多寡就行。”

  2006年的华语乐坛专辑销量排行榜,各种数据横飞。

  除了湾湾那边有很权威的销量榜单外,内地这边的专辑销量排行有点乱,各说各的。

  据不完全正确统计,2006年华娱音乐专辑在内地的销量前三是周杰纶、李雨春、林骏杰,只有这三个人专辑销量是过百万张的。

  其余的歌手销量都是在几十万张左右。

  “黄总,你这个首批铺货数量预估是不是太过低估这张专辑了?”叶过首先就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我觉得就你这些分析,陈墨的首批铺货量应该在50万张左右才对,而且我们这边会自己再请人做一些宣传。

  上次陈墨的《秋天不回来》的宣传,想必你有看到效果,那我就保守估计一下,铺货数据再增加十万张也不为过吧。”

  “那么这么一来,我觉得陈墨这张《失业保险》的专辑首批铺货数量应该在60万张。”

  “至于第二批铺货数量,我觉得就按你说的,到时候根据专辑的第一周销量数据再做决定。”

  黄玮青听他这么说,皱了一下眉头,还在思考这个铺货数据的可能性。

  陈墨却已经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黄总,你给我的这个预估数量只是内地的铺货数据吗?你们佰代的发行渠道湾湾和香江那边不铺货发行吗?”

  “还有新加坡和大马这两个地方,国语专辑也是有市场的,虽然我是新人,在这两个地方没有什么名气,但《失业保险》的质量应该也是能在那边进行铺货发行的吧?”

  叶过听他说完,又补了一句,“这又能增加十万张的铺货数量。”

  黄玮青看他们两个一唱一和的分析,也没再纠结。

  备货的费用又不是他们佰代出的,他们自己花钱备货,自己给他们分析了首批的大概铺货数据,他们不信,那就只能尊重他们的意见了。

  到时候吃亏了,货砸在手里,又不是浪费他们公司的制作成本,反正他们公司横竖会赚钱。

  黄玮青一想到这就笑,“你们说的有道理,既然你们有了想法,那就按你们说的这个数据来备专辑的首批铺货数量吧。”

  陈墨和叶过对视了一眼,他们觉察出了黄玮青对他们的分析,并不是真的认同。

  但是…他们不在意。

  他们自己对这张专辑充满了信心。

  叶过是对这张专辑的质量+自己即将发起的人脉宣传有信心。

  而陈墨则是单纯的对这张专辑的质量有信心。

  当这一切细节都商量的差不多后,陈墨和叶过就告别了黄玮青。

  出了佰代的办公楼,叶过笑道:“感觉黄总对你的《失业保险》没有那么大的信心,估计在她心里对这张专辑的最终销量预估应该是在50万张左右。”

  “没关系,等专辑上市后就能见真章了,反正备货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我们自己有信心就好了。”陈墨说道。

  叶过有点担忧的看着他,“你这么说是没错,但是…陈墨,首批铺货数量就在70万张,你有这么多钱去备货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