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订婚
祝午府邸。
多年未见,祝午现在老得连走路都费劲了。
好在他意识还算清醒,还认得吴行明。
二人坐在院中,回忆起往昔,一时唏嘘不已。
吴行明也与他谈起了心事。“祝公,过些日子我便打算去河内郡,追随周亚夫。”
祝午赞同道:“早该如此了,以你之能,如何屈居乡野?”
吴行明解释道:“经历了这么多事,其实我早已看淡功名利禄,只是觉得周亚夫待我不薄,我不忍心再拒绝他。”
祝午微微颔首,算是表示支持。
接着,他突然想起什么,笑道:“你知道吗?其实当年你来见我的时候,我害怕极了,只是强装镇定而已。”
“我知道。”
“你知道?你如何知道的?”
吴行明也笑道:“当时,祝公身体总是在不安地扭动,这明显是慌乱之态。”
祝午没想到自己从一开始就被看穿了,而且还被瞒了这么多年。
他摇头感叹道:“没想到那时候你的心思便如此缜密,也难怪你能成事。”
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很快,便到了黄昏。
临行前,吴行明上前握住祝午的手。
“祝公,我此次远行...”
祝午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便笑道:“你放心,我肯定会再多活几年,等着看你功成名就。”
吴行明欲言又止,长出了一口气,转身便离开了。
祝午在家仆的搀扶下,亲自到门口相送。
就这么站在那里,看着吴行明渐行渐远。
他们都明白,这是彼此的最后一次会面。
最开始,吴行明只是祝午手中的一把利刃,但现在,二人更像是朋友。
生老病死,人生常态。
回到淳于意府中。
吴行明正在伤感之时,吴安却悄悄地找上了他。
“兄长。”
“你有何事?”
吴安如今十五岁,身高七尺,模样还有些俊俏。
他来到吴行明身边坐下。“兄长,可是想让那淳于缇萦做儿媳?”
这里也没有外人,吴行明也不必避讳,便直接问道。
“谁告诉你的?”
“这还需要谁说吗?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那我说是又如何?”
“小弟不明白,兄长马上就要登临富贵了,直接与淳于家提亲便是,难道大侄子还配不上他家女儿?”
“你有所不知。”吴行明便将淳于意的话告诉了吴安。
“也就是说,想要成事,还得看他女儿的意思?”
“嗯。”
“荒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容她一个女子做主。”
吴行明连忙打断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可以帮兄长。”
“帮?你要怎么帮?”
“这些兄长就不必管了,不过要是这事我办成了,兄长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要一起去河内郡。”
吴行明皱眉道:“去河内郡?那谁来看守祖坟、祠堂?”
“那不是还有仲兄吗?”
“他虽与我们同脉,但毕竟姓杨,以后也是杨家人。”
吴安不悦道:“兄长迁去河内郡享富贵了,难道舍得小弟在家受苦吗?”
吴行明喝道:“受苦?我可有哪里对你不好?!”
吴安被吓了一跳,只能委屈道:“兄长便带我出去看看吧,我不想一辈子呆在这个小地方。”
“什么小地方,我们出生在这里,是我们的根!”
吴安埋着头,不敢答话。
毕竟也是亲兄弟,吴行明不忍心再责备他,便道:“你去也可以,但有一事,我得先与你说明。”
吴安立马高兴了起来。“兄长请讲,小弟莫敢不从。”
“去了那边之后,你做任何事都得告知于我。”
“自然,自然。”
接着,吴安便向吴行明保证,最迟这个月,便将吴楷与淳于缇萦的婚事定下来。
至于方法嘛,他却是闭口不提。
说起婚事,吴安也差不多到年纪了,吴行明便问道:“你如今也有十五了,打算何时成婚?要不要我去请媒人?”
“此事...此事再议...再议...”
吴安说着便溜走了,很是狡猾。
而后他们又在临淄城中逛了三日。
吴行明带着吴楷看了许多建筑,令他大受启发。
至于吴安这边,为了促成吴楷和淳于缇萦的婚事,也不知在忙活什么,经常看不见人影。
三日后,吴行明离开临淄,回到於陵。
他与杨顺谈了迁居河内郡之事。
杨顺对此没有异议,并表示会保护好祠堂与祖坟。
相比之下,杨顺就太明事理了,不像吴安,骄纵过甚。
杨顺膝下已有一儿一女,并有许多田产,生活十分富足,也不用吴行明过于操心。
接着,他又进城去看了妹妹吴殊。
如此一番,算是做好了迁往司隶的准备。
不过在出发前,他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见宋方。
九月中旬,宋方终于是现身了。
“行明,你总算是回来了。”
“宋师看来很关心我?”
“自然,自然。”宋方接着便问道:“这事情办的如何了?为何我听说贾谊辞了太傅,然后又去治水了?”
“宋师听得没错,事情确实是如此。”
“可...可你的任务不是要刺杀他吗?”
“吴王与贾太傅又无私仇,之所以想刺杀他,不就是因为公事吗?如今太傅已辞官返乡,那对吴王还有威胁吗?”
吴行明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块金饼来,放在手中。
“行明,你这是...”
“宋师已年过半百,还是不要再掺和此事,好好回家养老才是。”
宋方看着那金灿灿的金饼,忍不住伸手去拿。
确认真是金子后,宋方连忙点头道:“行明说的是,我确实老了,不该再理这些事,我这就回去找儿子,和他说明此事。”
而后他便离开了田坝亭。
宋方明白吴行明已经做出了选择,他也没办法改变。
既然如此,还不如见好就收。
而且这理由也算不错,说不定能糊弄下吴王,再从他那边赚些钱。
九月下旬。
吴行明这边,已经收拾好了所有家当,准备十月初便正式迁往司隶。
这个时候,吴安却高兴地找到了他,说吴楷与淳于缇萦的婚事已经定下来了。
吴行明很是意外,想要知道其中细节,但吴安却故作神秘地没有回答。
于是他只好去询问吴楷。
原来,这些日子,吴安教了吴楷许多手段,比如什么送花、送诗、送信物。
如此一番,吴楷终于是俘获了淳于缇萦的芳心。
其实这事也早有预兆,毕竟就算是亲人,也难以忍受他滔滔不绝地讲那些建筑知识,而淳于缇萦却听了三天。
吴行明闻言笑道:“我还以为你只是完全醉心于建筑,对其他一窍不通呢。”
吴楷道:“孩儿只是不屑去管琐事,又不是傻子。”
“如此说来,你也有意于她?”
吴楷憨笑着。
吴行明拍手道:“好,那为父明日便去临淄,为你们订下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