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混在传媒学院当大佬

第32章 卧槽!牛逼!

  直到赵华北回到座位上,方正才一下子就踏实下来,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握手、寒暄、问候致意,赵华北跟主桌上的众人应酬以后,宴席正式开始。

  赵华北这才顾得上方正,方正也才有机会跟赵华北说上话,他把声音压得很低:

  “刚才你干嘛去了?”

  “给记者发红包。”

  “还要给记者发红包?”

  “这是行规,车马费。说白了就是收买几张替你说话的嘴,让他们好好在电视上、报纸上夸你。”

  “多少钱?”

  “一个记者200。”

  “我去,这么多?”

  方正都震惊了:“我妈当会计,一个月起早贪黑才挣800,他们来一趟,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就200?”

  “那有什么办法?人比人气死人,社会就是这样。”

  方正问:“记者收了红包会上交吗?”

  赵华北反问:“交给谁?”

  “交给报社和电视台的领导啊?”

  “你想多了!”

  “都不交?”

  “当然也有交的,要么是傻叉,要么是人精。”

  “啥意思?”

  “将来进入社会你就懂了。”

  方正若有所思的点着头,似乎有些明白,又有些不大明白。

  “像他们当记者的,经常拿红包吗?”

  赵华北说:“那要看具体情况,也分条口。”

  “什么是条口?”

  “条口从大的方面来说,比如时政、经济、社会、科教、文体等等。

  “具体细分来说就比如:有的记者负责对接公检法;有的负责对接工商质监;有的负责接电话、跑热线。

  “条口不一样,资源就不一样,每个月能拿到的红包也不一样。”

  “这么复杂?你就说他们一个月最多能拿多少红包吧。”

  “最多……那就说不清了,时运好的,一个红包就有可能上万!”

  “卧槽……”

  方正声音猛然提高,赵华北急忙“按住”了他:

  “嘘!这里不能随便‘槽’!”

  方正赶紧又压低了声音,表情还是震惊的:

  “上万!我天!我妈一年也才挣1万!”

  “上万算什么?有的人当记者一天能挣10万。”

  “10万!”

  方正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什么情况能挣10万?”

  “挣10万的机会多的是,我知道的就有一个,抓住人家的把柄,要人家拿‘封口费’,人家给了10万!”

  “真的?”方正越听越震惊。

  “可不真的吗?现在还在监狱蹲着呢,法院判的是敲诈!”

  “啊?进去了呀?”

  方正被“晃”了一下。

  “废话,敲诈勒索不得进去,钱哪有那么好挣的?

  “想挣钱就要像我一样脚踏实地,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超高的智慧,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挣钱,懂吗?”

  “懂个屁。”方正撇嘴。

  方正虽然不知道赵华北为什么突然之间“华丽变身”,但他清楚得很,跟勤劳没半毛钱关系。

  勤劳哪能致富?

  “老赵,我突然明白你为什么学新闻了。”

  “为什么?”

  “因为能挣钱。”

  “别瞎说!学新闻能是为了挣钱吗?我赵华北从小怀揣着崇高的新闻理想,始终满怀着赤子之心。

  “我要用我手里的相机和纸笔,记录下一份份平凡中的感动与美好,也记录下时代发展的点点滴滴。

  “我要用我宽厚的肩膀,担负起社会的道义和民族的未来!”

  “去球吧你!”方正嫌弃到不行:“不要脸!”

  赵华北装不下去了,嘿嘿笑:

  “可以不要脸,不能不要钱!男人有钱就有脸!

  “我从小怀揣着崇高的挣钱理想,始终满怀着金钱之心。

  “我要用我手里的金钱,换取一份份平凡中的感动与美好,也用金钱感受时代发展的点点滴滴。

  “我要用我宽厚的钞票购买社会的道义……”

  方正都快无语了,夹了个甲鱼蛋放在赵华北的盘子里:

  “别嘚嘚了,王八蛋吃一个!”

  “这话怎么像骂人?”

  ……

  当晚,赵华北第二次登上了18点档的《木兰新闻》,出境时间长达25秒。

  各家的电视机前:

  ——梁敏看着侃侃而谈的赵华北莫名恍惚;

  ——马见青看着电视咬牙切齿;

  ——高三(4)班的女同学们莫名花痴——赵华北好帅哦,以前怎么没发现呢?

  ——姚一瑶的爸妈姚志强和宋美兰后悔不及。

  赵家这就翻身了?那天不该跟他们闹翻的。

  姚志强指了指楼上,对宋美兰说:

  “等会你去告诉瑶瑶,跟赵华北谈对象没问题,我支持,大人之间的事情跟孩子没关系。”

  楼上的姚一瑶看着窗外的晚霞发呆——赵华北到底喜不喜欢我?

  转过天来,赵华北收集了一大堆报纸。

  《南山日报》、山河报、木兰日报、木兰晚报,上面都刊登了木兰文化风情扇的报道。

  美中不足的是,都是文字,没有他的照片。

  ……

  “木兰文化风情扇”销售火爆,有的地方一把扇子竟然卖到十块,各地掀起木扇漆染的小小风潮。

  金满仓和赵华北迅速将第二批10万把木扇铺了出去,覆盖的城市更多。

  各地反馈消息,市场上出现了盗版扇子,这与赵华北当初的预料如出一辙。

  没关系,继续铺。

  第三批,10万把。

  第四批,又是10万把。

  以后不能再这么大面积的铺了,包括木兰市在内,各种盗版越来越多。

  得走精品路线。

  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打官司索要版权费了。

  实事求是地说,有的盗版木扇的造型更有创意。

  做工比赵华北的扇子更好,价格更低,漆扇逐渐进入低价竞争时代。

  远的不说,村里就有几家家具厂偷摸制作扇子。

  生产规模还不小,他们自己联系销售,打的是“木兰漆扇”的牌子。

  实际上赵华北看来,现在“上车”的已经赚不了多少钱,压根就是往水里跳。

  随他们去吧,反正自己已经赚到了钱。

  算下来,40万把扇子全部卖出去的话,抛开原料、制作、物流、销售、税收,差不多得有85万的利润。

  按照当初的协议,赵华北能够分到三四十万。

  但是回款需要时间。

  金满仓跟赵华北约了个日子,过细了账目,随后将第二笔货款打进赵华北的账户,这次是20万。

  赵华北嘱咐金满仓把钱打到两个账户里。

  15万打给爸爸,该还账还账,该结工钱结工钱;

  3万打到自己的账户中,另外2万让财务直接给现金。

  赵华北不是个省钱的人,有钱舍得花。

  拿着2万现金给爸爸换一部新手机,诺基亚8910;给妈妈买一款同样的手机。

  不能厚此薄彼。

  给妹妹赵华南买一部摩托罗拉最新款、最新潮的旋屏手机v70。

  以后上高中了,有个手机好联系。

  又给爸爸妈妈买了一堆新衣服,像上次一样大包小包拎回家……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