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帝王

第12章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王 一颗绿竹 2654 2025-05-04 15:29

  大秦,咸阳宫。

  秦王云看着张艺和姚安送来的密报,脸上那抹喜色如同春日里乍然绽放的花朵,瞬间明媚了整个御书房。密报上简洁而有力的字句,如同一支支利箭,射中了他的心,让他心中的喜悦如同汹涌的潮水般翻腾。

  联齐之策的成功,意味着秦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有了齐国这个强大的盟友,魏国便不再敢轻易妄动。离间之计奏效,更是让秦王的计谋如同精密的齿轮,完美地运转起来,他知道,这一步步都是向着胜利迈进的关键步伐。

  秦王云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函谷关外,魏军在秦军的顽强抵抗下,逐渐陷入困境的画面。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所有的谋划都在朝着预期的方向稳步发展,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

  秦王云的笑容并未持续太久,他深知庞衍的为人,那是一个野心勃勃且智勇双全的对手,绝不会轻易放弃。

  秦王云开始在心中仔细分析庞衍的处境。魏军此次出征,虽然气势汹汹,但在秦军的坚守和计谋之下,已渐显疲态。庞衍若是就此退走,不仅颜面尽失,在魏王面前也难以交代。他的性格决定了不会甘心就这样无功而返,而召回的旨意又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里,刺激着他的神经。

  秦王云推断,庞衍一定会发动最后一攻,而且这一攻将会是不计代价的孤注一掷。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召集所有的兵力,甚至可能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只为在这最后一战中博得一线生机。秦王云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凝重,他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将是函谷关之战中最危险的一战。

  御书房内,秦王云来回踱步,心中如同有一杆秤,在权衡着亲临战场与国家大局的利弊。

  亲临战场,无疑能极大地鼓舞士气,让将士们感受到君主的决心与担当,在生死存亡之际,这股力量或许能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但作为一国之君,他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若是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秦王云想到函谷关的重要性,那是秦国的门户,一旦失守,魏军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而庞衍的最后一攻,必然是倾尽全力,秦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的出现,对于稳定军心、坚定将士们守城的信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秦王云决定携亲兵亲临函谷关。他相信,只要能守住函谷关,这场战争就能迎来胜利的曙光,为了秦国的未来,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他愿意承担这份风险,用自己的行动,向所有的将士们证明,他与他们同在,共赴国难。

  庞衍站在魏中军大营的帅帐内,手中紧握着那封召回的旨意,仿佛那是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生烦躁。原本在烛火映照下还算平静的面容,此刻已布满阴云,眼中闪过的阴霾,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夜幕,沉重而压抑。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率领魏军一路披荆斩棘,眼看着就要在函谷关有所突破,却突然收到这样的旨意。这对于他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让他所有的计划和努力都似乎要化为泡影。他心中满是不满与不甘,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头即将扑向猎物的猛兽,却被强行勒住了脖子,那种强烈的窒息感让他几乎要发狂。

  庞衍紧咬牙关,双手微微颤抖,那旨意在他手中被攥得皱皱巴巴。他不明白,朝廷为何要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召回自己,难道就看不到他对胜利的渴望,看不到魏军即将取得的成果吗?他觉得自己被误解了,被放弃了,一股深深的屈辱感在他的心中蔓延开来。

  庞衍心中那股不服输的火焰在熊熊燃烧,他无法接受就这样灰溜溜地退走。对他而言,战争的胜负不仅仅是领土和资源的争夺,更是个人荣誉与尊严的体现。他渴望胜利,就像渴望呼吸一样迫切,只有胜利,才能证明他的军事才能,才能让他在魏国乃至整个天下都声名显赫。

  失败的恐惧也如影随形地缠绕着他。他深知,一旦无功而返,他在魏王面前的地位将会一落千丈,那些朝中的政敌也会趁机对他落井下石,他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声望和权力,都可能随之烟消云散。他不想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不想让自己的名字与失败联系在一起。

  庞衍还想着,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也许只要拼尽全力,就能打破函谷关的防线,为魏国开辟出一条通往秦国腹地的道路。他觉得,只要自己坚持,就有可能创造出奇迹,改变整个战局。这种对机遇的渴望和对奇迹的憧憬,让他不顾一切地决定发动最后一攻,哪怕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庞衍的心逐渐变得坚硬如铁。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只有向前一条路可走。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这场战斗,哪怕是要与函谷关同归于尽,他也在所不惜。

  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而决绝,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率领魏军冲破函谷关的场景。那是一种不顾一切的疯狂,是一种对胜利的极致渴望。他开始调兵遣将,召集所有的将领,向他们传达自己的决心。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战,他们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为了魏国的荣耀,为了自己的命运,他们必须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庞衍的心中,此刻只剩下一个信念,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函谷关。

  老将军王阖站在函谷关城墙上,眼神如炬,凝视着远处魏军的动向。身旁的王起,紧握着剑柄,满脸凝重。王阖沉声道:“庞衍此番被召回,定然心有不甘,以他的性格,必会孤注一掷。”王起点头应道:“父亲所言极是,他很可能会集中所有兵力,强行突破我军防线。”王阖捋着胡须,继续分析:“他或许会采用声东击西之策,先佯攻一侧,吸引我军主力,再从另一侧突袭。”王起眉头紧皱:“如此一来,我军将面临巨大的压力,稍有不慎,函谷关便有失守之危。”王阖目光坚定:“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无论他使出什么手段,都不能让魏军踏进函谷关半步。”

  王阖深知函谷关的地理优势是秦军最大的依仗。他对王起说道:“此关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他下令在关前的狭窄山谷中设置多重陷阱和障碍,延缓魏军的进攻速度。又命士兵在关上的制高点布置弓箭手和投石车,形成强大的火力网,能对进攻的魏军造成重创。在士气激励上,王阖亲自在军营中巡视,对将士们慷慨激昂地说道:“函谷关乃我大秦门户,失守则国危,我们身为秦军,肩负着守护家园的重任,定要誓死守卫。”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个将士的心中,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斗志。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老将军王阖坚定的说到。此战他将身先士卒,用他的身躯筑起大秦的防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