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宝石山上
翌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方原就早早起身,昨日与陈洵谈天到半夜,现在还有些头疼,掬一捧冷水洗脸,瞬间就清醒多了。
刚出厢房,方原就见有人在月门外探头张望。
“十一郎?”
方原的声音让那人来不及躲闪,只得尴尬现身:“呀,是大饶兄啊,早哇。”
那人白皙的脸上挂着盈盈笑意,浅浅的酒窝也跃然两颊,正是陈泠。
昨日未能相见,谁知她一早就跑了过来。
方原浅笑道:“十一郎是在等我?”
陈泠脸色倏地一红,旋即啐了一口道:“谁等你啊!我只是,只是路过而已…”
声音往后犹若蚊蝇,估计连陈泠自己都听不清。
方原不再逗她,岔开话道:“趁着暑气未升,我要到西湖实地走一遭,就先行一步了。”
陈泠眼见方原径直走了,忙追过去:“哎~大饶兄莫急。”
方原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陈泠:“莫不是十一郎也想与我一同出去?”
眼见被方原说中心事,陈泠竟忸怩起来:“也不全是,嗯~宝石山上可一览西湖全貌,大饶兄若想先到山上看看,我可以带路。”
方原哈哈一笑,陈泠有心出去,可西湖毕竟远了些,若偷跑出去,怕家里要鸡飞狗跳,但宝石山却近在眼前,自然撺掇方原与她爬山。
“笑什么!”陈泠娇嗔满面,斜睨着方原不满道。
方原摆手:“十一郎莫要误会,只是...”
看着陈泠嗔怪的模样,活像只发怒的狸花猫,方原不由会心一笑,执礼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陈泠转嗔为喜,兴冲冲带路:“大饶兄这边请。”
陈家别业背靠宝石山,沿盘山小道而上,半山腰可以看到有座灰瓦穹殿耸立其间。
陈泠介绍道:“那就是大佛寺,宣和年间有僧人在巨石上镌刻弥勒佛半身像,上覆穹殿,遂有其名,据说求签很灵验。”
听着陈泠如数家珍,方原打趣道:“十一郎就没去求个姻缘?”
陈泠脸上浮起一抹嫣红:“我年纪还小求什么姻缘?再说姻缘签观音堂的最灵,这里求运势却是一绝。”
方原哈哈笑道:“十一郎倒是门清。”
陈泠撇撇嘴闷头往前:“那是自然,哼。”
宝石山高六十三丈,周一十三里,虽是小山丘,可胜在道路蜿蜒,等登上山顶开阔处,宝塔近在眼前,但陈泠早就气喘吁吁,落在方原后面。
看着方原步履飞快,毫不费力,陈泠忍不住问道:“大饶兄经常爬山吗?脚力这般矫健。”
方原呵呵一笑:“倒也不经常,只是饭后经常遛一遛,常言道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顺带就练出了脚力。”
陈泠噗嗤一笑:“还想活到九十九,想得倒挺美!”
方原眨眨眼:“梦想嘛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陈泠眼眸一亮,这话倒是有意思。
方原环顾天地,感慨起来:“这大好河山!大丈夫生于此间,若不奋发作为,岂不枉在人间走上一遭!”
陈泠却幽幽道:“那要不是大丈夫呢?就只能避居兰房,了此残生了。”
方原愕然,差点忘了陈泠是女儿身。
当即道:“女儿家也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辈,商王后妇好,南北朝的花木兰,大词人李清照,女将军梁红玉,还有改造棉纺工艺的黄道婆等等,哪一个不是女中豪杰?”
陈泠眼眸一亮道:“大饶真这么想?”
方原语重心长道:“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涌现出杰出的女性,一次次证明了她们不比男子差,也许未来女子不仅可以同男子一样出入学堂,一样自由地沐浴阳光,也能够出将入相,也能够经营事业,也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
方原的话深深触动了陈泠,令其无限憧憬:“会有那么一天吗?”
方原思绪飘到了后世新中国:“一定会的。”
陈泠心下感动,不免喃喃道:“若世间男子都如大饶兄这般想该多好。”
方原不禁莞尔一笑:“十一郎不也是嘛?”
陈泠这才想起,自己现在还是以男装示人,当即找补道:“大饶兄说的没错,我自是这般。”
不过,陈泠旋即又有些失落,自己长得很丑吗?
今日她虽以男装示人,可薄施粉黛,眉眼面容还是与男子大不相同。
陈泠懊恼地转过身去,心情顿时不美丽,暗骂方原呆子,猪头。
方原挠挠头不明所以,是自己说错话了?
不能够哇,感觉挺激励人心的呀?
女孩的心思还真琢磨不透。
宝石山上有宝塔,乃吴越王钱俶在位时,其大臣吴延爽,特意请来东阳善导和尚的舍利而建,并附有佛庐,北宋时赐寺名为崇寿院,后宝塔倾圮。
咸平年间,寺中僧人永保和尚,以目疾发愿修宝塔以还光明,化缘十年乃重修,因人呼其为师叔,塔也被称为保叔塔。
至于保俶之名,直到明朝后期才渐渐流传开来,如今口口相传的自然还是保叔之名。
而从保叔塔向西一箭之地有处巨石形成的平台,也就是崇寿院佛庐所在,乃是眺望西湖绝佳之地。
清代时浙江总督李卫,在此处特意建了一座朱柱飞檐的六角亭子,取名曰:“来凤亭”,成为西湖一景,一直留存到后世。
眼下崇寿院虽破败不堪,可还没到坍塌的地步,当然没有建亭可能,但从庐舍外向东眺望,光秃秃的山体无绿树遮蔽,城郊山水一览无余,也是别有滋味。
此时清晨的太阳正从江海升起,万道金光倾洒,钱塘江面犹如铺满碎金,波光粼粼下,甚是壮观。
而宝石山赭红色山体,也在日映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方原不禁举目眺望,遥看西湖。
陈泠适时道:“听祖父说,苏东坡开浚西湖后,西湖周围有三十里,不过现在嘛…”
是啊,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湖面缩得不成样子!
从高处俯瞰西湖全貌,苏堤隔开了内外湖,外湖湖面显眼的仅存三处池荡:自苏堤第一桥往北是一处;沿西林桥、孤山路到断桥是另一处;沿城墙而南至雷锋塔则是最后一处。
从第二、第三桥下延伸出的蜿蜒河道,犹如长蛇勾连了池荡,并直抵东北方向的两道水闸。
这是景泰年间浙江镇守孙原贞浚湖不成,退而求其次,紧挨塘河修筑的水闸,用来泄洪。
今次大水,正是得益于水闸的存在,湖内洪水都沿河道泄出,湖内田地反倒没遭受什么大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