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再访别业
离开了府衙,方原直接往宝石山而去。
原本要给陈泠的信并没送出,正好来了杭州,那就亲往陈家别业拜访吧。
一路上顶着炎炎烈日,方原虽特地戴了席帽,遮蔽着烈日,可仍觉鬓角沁出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下。
好在再往前行,到了断桥附近,沿途杨柳依依,微风拂来,顿感清凉,方原暑气包裹的燥热,也散去了大半。
不消片刻,方原行至陈家别墅前,敲门稍待,管事老仆迎出。
见是方原,满脸堆笑道:“原来是方公子,我家公子有过吩咐,只要公子到访,尽管入内,请公子内间稍坐,我去知会主人。”
言罢,方原被老仆引至正堂看茶。
方原脱去席帽,正在饮茶间隙,却有一妇人从后堂转出,笑吟吟道:“方家兄弟且安坐,你家哥哥与县学朋友评诗论文去了,要迟些才归呢。”
抬眼望去,方原只见妇人穿着一身淡绿的对襟大褂,头戴藕丝金冠,腰系白绫裙,模样端庄秀丽,应是陈洵发妻无疑。
方原忙起身行礼拜道:“想必是嫂嫂当面,愚弟方原这厢有礼。”
郑氏上下打量方原,观其模样周正,举止有礼,心下已是喜了几分,言语间不觉又亲切了些:“日日听你哥哥念叨,说大饶乃是难得一见的奇男子,今儿个可算见到真人了。”
方原惭愧道:“嫂嫂言重,汇之兄雅望非常,愚弟才是仰慕得紧。”
郑氏掩口笑道:“他又不在这,不必说些好听的,等他回来呀,你们兄弟再把酒言欢,互相吹捧不迟。”
方原不禁莞尔,这位嫂嫂谈吐大方,性子倒是爽利。
“别站着说话了,快快坐下。”郑氏招呼方原落座,并对老仆吩咐,“去盛碗冰镇梅汤来,给方公子解解暑。”
老仆应声照办,不一会儿一盏青花瓷碗端上,一股酸甜香味从碗中飘出,引得方原口舌生津。
“谢过嫂嫂。”方原侧身谢过。
郑氏笑道:“夫君交代要把你当自家兄弟看待,你也切莫客气。”
方原之前来此处时,并未见过郑氏,那时郑氏在后宅,最多远远看到过方原,如今亲自到正堂招待,让方原有穿堂过屋,妻子不避的感觉,这是通家之好啊。
方原端起瓷碗,碗中梅汤鲜红,令其眼中一亮:“这酸梅汤好生鲜艳透亮,望之就心生喜欢,不知如何熬制的。”
郑氏笑盈盈道:“这梅汤用料讲究,选自嘉兴的乌梅,新会的陈皮,青州的山楂,成都的糖霜,再混入甘草和玫瑰茄同煮,才有此等颜色,大饶若是喜欢,抄张方子给你。”
方原谢道:“那愚弟就却之不恭了。”
谈笑间,屋外走进一人,着玉色直裰、逍遥巾,宽袍大袖亦难掩殊色,高挑瘦削,眉眼如画,桃花似的脸庞上挂满笑意,不是陈泠还是哪个。
方原放下青花瓷碗,起身施礼:“许久未见,十一郎风采依旧啊。”
陈泠嘴角笑意早就藏不住,但此时亦有模有样唱喏:“见过方家哥哥。”
“你怎又穿起。。。”郑氏错愕一下,旋即瞪了一眼,改口道,“你怎跑这儿来了?”
陈泠娇哼道:“大饶也是我的朋友,怎能不来招待?”
郑氏没好气:“招待客人是大人的事。”
陈泠不满嘟囔:“我也不小了。”
郑氏无奈道:“来了那便好好坐下说话。”
陈泠雀跃:“谢过嫂嫂。”
挨着方原坐下,陈泠伸长脖颈,瞧见几案上的酸梅汤,眼神一亮:“嫂嫂我也要盛一碗。”
郑氏白了一眼道:“没了。”
陈泠撅起嘴满是不乐意。
方原觉得有些好笑,这姑嫂俩斗嘴倒是有趣。
“十一郎若不嫌弃,我这碗还没动过,不如十一郎先喝。”
陈泠展颜一笑:“我与嫂嫂说笑呢,大饶兄快些喝吧。”
郑氏也道:“大饶莫要搭理他,他若想喝自会吩咐下人去盛。”
果不其然,陈泠见方原一饮而尽,也被勾起馋虫,忙不迭吩咐老仆再盛来,他也要喝一碗解渴。
陈泠还对方原道:“这梅汤的方子还是当年祖父从宫中抄出,最是解暑。说来也是奇了,这乌梅与药草同熬,却不失酸甜本味,依旧令人口舌生津。”
方原笑道:“所以古人才言:‘任君百计相薰炙,本性依然带点酸’嘛。”
陈泠掩口一笑:“前宋李龙高的《乌梅》诗吗,大饶兄用的倒是贴切。”
笑罢,陈泠围着方原开始谈起诗词来,李白、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有谈及,诗风也从豪放讲到婉约。
陈泠可惜道:“只是现今诗词衰微,再无唐宋之盛。”
方原却道:“文以载道,每个时代总有其闪耀璀璨的文体存在,也不可妄自菲薄,毕竟嘛~”
方原顿了顿,吟诵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陈泠眼眸一亮,顿觉方原随口吟诵的七言绝句,好生有气象!
屋外陈洵的赞声也由远及近:“好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郑氏率先起身迎去:“夫君可算回来了。”
陈泠也欢快地跑过去:“大兄、大兄,方原刚才作的诗也太好了!”
陈洵如玉公子,长身而立,不由感慨:“确实好!我辈士子就应该有引领风骚的气魄!”
言罢,陈洵又微笑看向方原:“大饶的心胸令为兄仰止。”
方原起身笑道:“汇之兄莫要拿我取笑了。”
“哎,为兄是认真的!”陈洵一本正经道,“如今士林间所传诗文,都是花团锦簇的官样话,说句万马齐喑也不为过。大饶这首诗若是流传出去,必然能让这滩死水泛起波澜。”
陈泠美目异彩,她与方原近些日子一直书信往来,今日大兄又当众称赞,让她心中不免泛起不一样的涟漪。
做了文抄公,多少有些不自在,方原闻听此言不免尴尬道:“汇之兄抬举小弟了。”
陈洵却依旧道:“哪里抬举?以大饶之才,若有心参加诗社,必能赢得众士子赞誉。”
说到诗社,方原不由心中一动,如今结社风气虽不明末那般蜂起,却也方兴未艾,如若与志同道合的生员士子结社,刷新文风,率先掀起复古运动,一改馆阁体的沉闷,那自己在士林间也将深孚人望。
不过眼下先将西湖之事了结,结社嘛先放放,待闯出些名望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