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姐姐开国皇后马秀英

第36章 皇田丰收 推广种植

  明洪武二年九月二十三,巳时初刻。

  紫禁城,内花园皇田旁。

  朱元璋、马秀英、马达、李善长、常遇春、宋濂等大臣都围在皇田边。

  吉时未到,常遇春拉着马达到一旁满脸幽怨、委屈的盯着他抱怨:

  “马弟弟你忙完这里就去钱庄做事!哥哥真不行,咱一看见账本就头晕。”

  “常大哥你又没做什么,整天在办公室摸鱼而已!待年底时我再去查账。”

  马达见这一直偷懒的糙汉子还委屈上,不悦回怼。

  常遇春知趣的不再发声,只是看马达的眼神还是带幽怨、委屈。

  不远处。

  朱樉用清澈又愚蠢的眼神指着角落处的辣椒给几兄弟姐妹‘科普’。

  “三弟、四弟、五弟、大妹...你们知道吗?那个长长的叫辣椒的东西可生吃。”

  “嗷?二哥好吃吗?”一副馋猫模样的安庆咬着手指询问。

  “不知!昨天我看舅舅吃的可香啦。”

  安庆对着朱樉撒娇卖萌:

  “二哥你最好,一会你偷一根过来给我吃好不好?”

  “二哥试试,万一被父皇抓住你们可要救二哥哦。”

  朱樉看了看周围的警戒的士卒。

  “二哥你放心去!一两根父皇和舅舅发现不了。”

  朱棡伸手拍了拍朱樉的后背。

  朱樉见朱元璋、马秀英及一众大臣都一副紧张表情,感觉自己任务艰巨。

  这块皇田从一开始种植,朱元璋就让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农每日施肥、灌溉、除草、捉虫等。

  这段时间他更视如珍宝,每天再忙都亲自过来检查一遍。

  大太监吴海每天都跟随在其后用纸笔记录作物果实数量及向老农们询问种植过程事项。

  管理太监、看守侍卫们十二个时辰轮流守护这片皇田。

  马达就是开始一段经常来看看,给老农们说了后世种植经验、注意事项就没怎么来。

  甚至连他用花盆种下的种子都是‘委托’小太监阿贵代管。

  此刻和常遇春站在一块的马达寻思着冬天如何继续利用这块皇田。

  毕竟这块可是顶级好、肥力十足的皇田,冬季不利用起来真就纯属浪费。

  不远处的一众皇子皇女们在蛊惑朱樉想办法去偷几根辣椒来尝尝。

  “吉时到~”

  大太监吴海喊了一声,一众太常司的官员开始主持简单的祭祀事项。

  时间来到巳时四刻,祭祀结束。

  朱元璋一声令下,一群老农及宫人们提着锄头下地。

  他本人也和马秀英提着篮子去不远处的地里摘红彤彤的西红柿及‘隔壁’的玉米棒子。

  吴海、翠霜两人分别带着几人跟在他们身后,常遇春、李善长等人也提起锄头下地。

  朱樉等人则有意无意的走向辣椒地。

  “哇~这黄豆子好大,还不止一个。”

  当泥土被一名老农谨慎挖开,第一个土豆暴露在阳光下,周边的官位纷纷围了上来。

  常遇春闻声跑过来,“嚯!这豆子比幼童的拳头还大。”随即跪在地上用双手刨。

  手拿锄头的老农看着这蛮干的糙汉子(常遇春)无语中。

  马达看到在收获的众人内心吐槽:洪武之治?永乐盛世?还不如康麻盛世!

  所谓的康麻盛世不就土豆吗?在这吃不饱的时代,土豆出世,什么盛世都来了!

  几名老农看见常遇春模样,更不敢用力挥动锄头,稍微翻开泥土就佝偻着身体用长满老茧手去刨。

  每刨出一个土豆他们都激动的把带有泥土的土豆放入竹篮中。

  常遇春用双手刨出一串土豆,“哈哈...咱挖出这黄豆子全家啦~老李你看。”

  一旁的李善长点头微笑赞叹:

  “嚯!伯仁你真厉害,可老夫也不差,呵呵...”微笑指着脚下的土豆。

  其余官员们都站在田边围观不敢下田,这块田地也不大,不用他们下田地挤。

  另一边,马达站在田地边指挥一群老农挖土豆、红薯。

  未时三刻。

  红薯藤、玉米杆等被宫女们捆绑好,等待侍卫们过来搬去喂家禽、牲口。

  这块不大的皇田被翻了几遍,确定再挖不出果实后朱元璋下令对一筐筐果实秤量重量。

  一众宫人、老农、侍卫用手谨慎的清理附着在土豆、红薯身上的泥土再放进新竹筐。

  大太监亲自秤量,朱元璋、朱标父子手拿小本本、笔在一旁记录。

  躲在人群后的皇子皇女们都神秘兮兮的围着朱樉。

  见众人都没关注这边,朱棡扯了扯朱樉的衣袖,“二哥弄到手了吗?”

  “二哥...”弟弟妹妹们跟着朱棡对其叫喊。

  朱樉食指放在嘴前,“嘘~~你们小声一点。”

  “嗯嗯...”

  随后朱樉从怀里掏出几根青辣椒分给朱樉、朱棣、朱橚三人。

  手拿一根在衣服上擦了擦放进嘴里咬了一口,“咔嚓。”

  小萝莉安庆盯着他看,“二哥好吃吗?”

  “嘶哈~好吃!嘶哈...小妹你也吃。”

  “谢谢二哥。”

  看见嘴边的辣椒,安庆不嫌弃的一口咬了下去,“咔嚓。”小嘴咀嚼。

  其他皇子皇女也争先恐后的分食辣椒。

  “呸呸~~二哥好辣好辣~我的舌头好辣,呸呸~~”

  小安庆伸着舌头吐口水,“呜哇...呜呜...二哥大骗子,父皇、母后...”哭喊跑开。

  朱元璋、马秀英、朱标等人都在围着这些没见过的作物秤量称重,听见哭喊声齐齐转头。

  “父皇、母后...二哥大骗子,我舌头好辣!呜呜...”

  马达猜到肯定是昨天小二看见自己吃辣椒嘴馋偷吃。

  “小安庆别哭,舅舅给你吃好东西。”

  闻声,小花猫安庆停止哭喊点头,“嗯嗯,嘶哈...”吐着舌头。

  马达从箩筐里拿了一个带泥的大红薯带着安庆走出人群。

  小插曲后,朱元璋、马秀英没管这个倒霉孩子,继续忙称重。

  外围。

  马达把清洗好的红薯切块分给几个女孩子。

  小安庆啃着生红薯,“咯嘣咯嘣...舅舅这个好好吃哦,甜甜的。”

  “小舅,我还能吃一块吗?”临安扯了扯他的衣角边吃边问。

  宁国、崇宁两女孩也含糊不清的附和:“还有我、还有我。”

  朱樉几兄弟流着哈喇子围着她们看也不出声。

  马达把手上几块分给她们,微笑道:

  “小二、小三等你爹称完重,舅舅给你们做薯条吃。”

  “嗯嗯。”朱樉等男孩子疯狂的点着小脑袋。

  待朱元璋、马秀英把果实都称重后,一群官员对着他们夫妻狂送马屁。

  老狐狸李善长率先开口:“陛下、娘娘,一亩地就能出约十二石土豆,五石红薯,实乃大丰收!

  若这土豆能果腹百姓将不怕再忍饥挨饿,乃大明之福,陛下、娘娘之功!”

  刘基接话道:“陛下、娘娘,有此些神物何愁大明不兴?”

  其他官员也纷纷出声美言附和。

  喜气洋洋的朱元璋留下一小部分让马达去做成吃食,其余全让人带去奉天殿炫耀。

  朱元璋明白这些作物是种出来也丰收!可要能吃才行,若是不能吃,有个屁用?

  得先尝尝口感、是否果腹,要下肚后没有负面影响,方能大力推广,后才会有真正盛世!

  马达带着百十斤土豆、红薯,数斤玉米、西红柿、辣椒去坤宁宫,其他瓜果没动留着做种。

  坤宁宫小厨房内。

  马秀英可没有所谓‘君子远离庖厨’思想,让朱标、朱樉等人帮忙,小安庆也被安排帮忙洗土豆。

  马达非厨师对烹饪也仅限于‘后世’家常菜作法。

  第一道,做的是最最普通的水煮、火烤,水煮(火烤)土豆、红薯、玉米。

  第二道,在水煮的基础上做成土豆、红薯泥。

  第三道,辣椒炒肉、辣椒炒土豆、辣椒玉米粒、酸辣土豆丝、凉拌西红柿、西红柿蛋汤等。

  第四道,就是把土豆、红薯切成条(片)炸薯条(片)、炸红薯条(片)。

  马秀英在一旁打下手同时认真的看、学,马达为其讲解土豆、红薯的各吃法。

  本就没吃午饭的朱标、朱樉等人一个个流着哈喇子,站在灶台不远处围观。

  炒出来的菜大家都知道给父皇、大臣等人食用不敢嘴馋询问。

  可这一大锅油炸的土豆、红薯就不一样了,分量超足。

  实在忍不住的朱樉出声询问:“娘、小舅,能吃了吗?我饿了~”

  马达笑了笑:“快了,站远一些别被油烫伤。”旋即看向锅里的薯条、红薯条。

  对着这一大锅油马达倒是没多少感觉,可一旁的马秀英面上微笑,实则心疼不行。

  虽现在榨油的工艺比较成熟,但这油是真贵!寻常百姓家有这一锅油得用一整年。

  街上卖的油炸烩、油炸饼等都没他这样祸祸,且都是反复再反复利用。

  待马达捞出金黄色的油炸薯条、红薯条,一股同炒出来不同的另类香气扑鼻而来。

  一旁的小萝莉安庆眼巴巴的呼喊:“舅舅...”

  “呵呵...你这小馋猫。”

  马达笑了笑手上漏勺抖了抖,拿起一大盘子倒入盘子内递给朱标。

  “老大,你们拿去外面吃,小心烫嘴。”

  “是,舅舅。”朱标接过盘子带着一众孩子出去。

  待他们出去,马达又捞起一勺盛入盘内。

  “大姐、霜姐,你们也尝尝。”

  “嗯。”马秀英应声接过筷子夹起一根薯条,吹了吹气,一口咬下半截。

  香、脆、味道口感极佳!

  马秀英把剩下半截送入嘴中,含糊不清开口:“小弟,这炸条好好吃,比油炸烩还好吃。”

  “国舅,奴婢从未吃过这等美食。”翠霜也跟着出声赞美。

  一脸傲娇的马达笑道:“呵呵...那是当然。”

  又炸了满满一锅,马秀英把做好的食物分好盘放入食盒内,让一众宫女送去奉天殿。

  马秀英、朱标等人就在小厨房里和马达一起站着吃这些从未吃过的吃食。

  一手拿着一个水煮土豆,一手拿着一个红彤彤西红柿吃的安庆,含糊不清夸奖:

  “舅舅,你煮这个土豆和酸酸的红果果好好吃。”

  站在不远处的朱标一手拿着水煮土豆,一手拿着筷子夹辣椒炒肉,吃得两边腮帮子鼓鼓的,

  还含糊不清的喊道:“舅舅,这个辣椒炒肉味道极美,我最喜欢吃。”

  朱樉在他身边接话:“大哥,我长那么多大第一次吹到这么好处的东西。”

  一群皇子皇女都不顾形象的炫着手中的食物。

  临安、宁国两女像仓鼠一样毫无形象的啃食玉米。

  马达吃得舒爽时,大太监吴海大汗淋漓的跑进来。

  “国舅,陛下让你去奉天殿。”

  “没空。”

  “哎呦喂,国舅快跟老奴走吧,陛下他们不知这些食物如何吃。”

  吴海焦急的催促。

  “......”马达无语中。

  马秀英笑了笑出声:“小弟你去教教你姐夫他们如何吃,姐姐帮你留菜。”

  哭笑不得的马达点了点头,“好吧。”随即拿起一个煮熟的玉米和吴海出去。

  走出小厨房。

  马达欲要啃玉米棒子,见吴海有意无意瞟过来的目光,问道:“吴公公吃了吗?”

  “奴婢...奴婢没吃。”

  马达把玉米掰成两截,递给他一半,“给。”

  “多谢国舅爷,多谢国舅爷。”

  吴海拱手行礼接过一半,学着他啃玉米棒子。

  ......

  申时,奉天殿。

  包括朱元璋在内的一众大臣看着眼前食物都不敢动嘴。

  大臣们看着面前桌上不知名冒着香味的食物,越看越饿。

  好在现在不是朝会,不然这些食物不够众人分食。

  待马达、吴海从侧门进来,朱元璋没好气的催促:

  “小弟,还不快给咱们介绍介绍这些食物如何吃?”

  “还如何吃?姐夫你那么大一个人还要我教你吃饭?当然用嘴吃啊。”

  马达没好气的对他回怼。

  朱元璋双目一瞪,“你小子!说什么混账话?”

  反应过来的马达笑了笑站在御案前对众大臣介绍、讲解土豆、红薯作法、吃法。

  稍后,朱元璋带头拿起一个水煮土豆剥皮吃了起来,众大臣这才伸手开动。

  众大臣吃下几个软糯的土豆后,都纷纷出声夸奖此乃仙品不仅好吃、还能充饥果腹。

  马达没管他们,站在御案前和朱元璋抢吃。

  “小弟,你小子给咱留点!咱还没吃出味道。”

  “姐夫,就吃这一顿以后没啦!少吃一口是一口。”

  “嗯?小弟这话如何讲?”

  马达含糊不清的开口:“要留下做种,难道你要全部吃光?”

  不等朱元璋回话,殿中的李善长先站起身大声支持马达。

  “陛下,国舅所言甚是!此仙品良种臣等已知晓,应大力推广种植,臣不才愿帮陛下分忧。”

  杨宪也跟着站起来附和:“臣也愿意帮陛下分忧,臣把家中上田全部种植土豆......”

  其他官员也纷纷站起身来讨要土豆。

  朱元璋、马达都明白他们想先分一杯羹,这问题两人已探讨过,他们主动跳出来正中下怀。

  若是直接让百姓去种,百姓可不一定会信,就算种了也不会认真打理,且也没那么多种子。

  再者也想让他们冬季种植,可在十月份至十一月份种植,有大棚的话就无需考虑天气。

  马达咽下口里的食物,转身对众人开口:“诸位此事一会再说,我再给你们讲讲土豆。”

  “土豆不仅能当菜也能当主食,大家都吃下肚想必不用我再重复,此土豆冬天也能种植!”

  李善长大惊,再次站起身:“马国舅~你说言可真?”

  “当然是真的,我没必要骗你等。”

  李善长躬身行礼:“请国舅教授我等种植之法。”

  马达也没保留把如何催芽、如果冬季种植的方法一一告诉在场的众大臣。

  没有地膜、大棚防止土豆被冻害,马达让他们用秸秆、稻草等做保温层增加土壤保温。

  让他们有条件的话在土豆地里搭建遮风挡雪的草棚子以减少寒冷天气的影响。

  待马达讲解完,朱元璋当即分给在场的大臣每人一百斤土豆、十斤红薯,剩下的送去皇庄种植。

  至于玉米、西红柿、辣椒等没有多少,没分。都留下做种来年在皇田里种植。

  这些大臣们也不傻向朱元璋要了几名种植皇田的老农去教学。

  次日,大臣们就风风火火的按照马达所说在自家好田地里搭建可开顶的草棚等。

  朱元璋也不甘落后带着朱标、朱樉等人在皇田里搭建带可天窗的木棚子。

  之后几天,吃了几顿土豆饭、红薯粥的朱元璋更是下定决心要大力推广土豆、红薯,下旨让大臣们好生种植、管理。

  土豆饭做法很简单,洗干净切成小块同米饭一起蒸煮,煮熟后加点盐就能吃。

  有条件的话加点油、酱等,没有条件加点盐即可,再没条件连米都不用加。

  红薯粥也简单,洗干净切小块煮粥连盐都不用,只是单吃红薯不抗饿,多少要加点粮米一起煮。

  ......

  二十四日,早晨。

  马达让人带着一百多斤土豆来到科技研究院。

  用了二十斤做一顿土豆饭菜给张邋遢及几位掌教品尝。

  张邋遢及几位掌教对土豆赞口不绝,马达给他们讲解土豆的种植、吃法。

  张邋遢当即把剩下的土豆分给几位掌教,让他们派徒弟带回山门待明年开春种植。

  临走时,马达丢给他们猛火油提炼配方、硝酸配方、盐酸配方。

  几名掌教如同见到美女一样在张邋遢的主导下研究新‘炼金术’。

  没有奢望他们能取得什么成果的马达只是用其勾起他们的兴趣不离开研究院回山门。

  回京之后,张邋遢没有跟随马达住宫里,在研究院和一群掌教住。

  隔壁科技道会如今也慢慢有了人气,百姓们有什么奇石、怪水都会拿来道会甄别、售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