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之前的训练和战斗检验,三人小组的效果还不错,继续保留,小组长由组员自行推选即可,但在职务晋升上优先考虑。”
从本质上讲,三人小组暂时还只是方便训练管理的基础单元。
队伍草创,之所以管理混乱,很大程度是基础单元太弱,不能有效发挥人力优势。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可华夏几千年历史,也就出了一个能驱市人为兵的兵仙。
让从没有带兵经验的地主、庄丁、站丁上手就统御几十、上百甚至更多的乌合,乱是必然,不乱才怪。
人多到一定程度,若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编制和人才有效统合,不仅不会出战斗力,还会因管理不善而严重内耗。
徐州红巾军不是没有明白人,但各部情况不一样,无法照搬经验。
前日在天香楼,闻四九跟一帮老弟兄喝酒时,就聊到编制问题,众兄弟却因各有各的难处,话题并没有深入。
闻四九心里装着事,没有提问,石山便继续介绍道:
“军官职务名称变化较大,首先是牌子改为“什”,牌子头改称‘什长’。”
什和什长词义表达确实更加准确,但蒙古人统治徐州一带已经百余年,百姓早就接受了牌子头的概念,改来改去纯粹是多此一举。
不过,闻四九清楚石山的重头戏不在这里,只是暗自腹诽,点头示意自己在听,请副千户继续讲。
“每五个什合成一个队,队官名为队率,另配旗、鼓手各一人。每六队编为一营,营官名为指挥使,配副指挥使,另配旗手、鼓手、令手各一人,满编共三百二十四人。”
“等等。”
这已经不是改几个职务名称了,而是彻底抛弃了官军那一套军制。
闻四九早就知道石山心中别有丘壑,既然敢搞出这么大的动作,必有应付之词,却还是忍不住开口质疑。
“红巾军各部或有人数多寡的差别,但在军制名号上都沿用了官军那一套,为何到了副千户这里,就要另行一套?”
石山没有意外闻四九会质疑这问题,自动忽略了“另行一套”的警告,解释道:
“鞑子置牌子、百户所、千户所,要求各部上马则行军作战,下马则屯聚生产,看似很神秘,其实和当初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简单点说,二者都是起于苦寒之地,人丁稀少的蛮部统合民力的手段。
不同的是,女真人以渔猎为生,兼顾耕牧,物产相对更多,聚落因而更大。
其谋克定为三百户,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需要围困、陷阱、惊吓、驱赶、射杀、抓获等分工的部落大围猎就需要这么多人。
各部在长期生产、围猎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战术和配合,也习惯以相应的人数和战术执行独立作战任务。
蒙古鞑子逐水草而居,漠北荒原虽广阔万里,但荒漠遍地,肥美草场甚少,能长期维持百户以上牧民放牧的草场,更是少之又少。
其最小管军治民单位为牌子,便是因平日分散各地的聚落,一般也就五到十户,但凡能达到百户以上规模,无不是占据肥美草场雄踞一方的强势大部落。”
“这?”
闻四九也就听说过猛安谋克这个词,莫说年代那么久远的女真人起家史,便是本朝蒙古人在漠北的历史,他也不甚了了。
原以为兵制这种东西极为玄奥,被石山讲得如此浅显易懂,茅塞顿开,瞬间又生出自己与副千户差距如此之大的无力感。
闻四九纠结了半晌,最终化为一叹,摆手示意石山继续讲。
“徐州历经战乱灾荒,人丁远不及江南繁盛,可也远非贫瘠的辽东、漠北可比,只要钱粮充足,莫说万余人,就是聚十万大军也是等闲。
可若不能将之有效整合,兵马越多反而越容易出乱子。
之前咱们参照官军编制,一个百户统十个牌子,平日在营中训练,或是短途缓慢行军尚看不出多少问题,可到了杀声震天形势又急剧变化的战场上就乱套了。
不经长时间的旗鼓信号训练,战场上百户也就能灵活指挥三五个牌子。
给他再多配几个牌子,不仅不会提升其部战力,反因不能协调指挥部分人马行动,而有可能自乱阵脚——这就是编制必须贴近实际的重要性。
再则,蒙古人满编的百户队,除部分人装备弓弩、皮甲,还有刀、盾、枪、锤、索等兵器,又人人骑马来去如风,能应对很多复杂情况,可单独执行不少作战任务。
但咱们的队伍草创,啥都缺,百户队莫说单独执行复杂的战斗任务,便是在野外行军时遭遇二三十个敌骑突袭,都很难应付。
其实,除了编制不合理外,训练不足、甲械稀缺、将校能力不足、指挥手段单一等等,都会影响作战能力。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现阶段,咱们十个什编成一个百户队,就不如分成两个队用得好,十个百户队混在一起,也不如分成三个营头好用。”
道理很简单,闻四九也不傻,越琢磨越觉得确实是这样,转念又想到石山不声不响就搞出了这些,甚至故意支开自己搞整编,顿感满腹怨念。
“副千户既有这等不俗的见识,怎的不提前告知?俺也好趁这次回城的机会面呈元帅,以请推广全军。”
队伍边扩充边整编是石山的既定策略,现在的编制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必然会随着队伍再扩充形势再变化而再调整,但对闻四九这个监军,肯定是不能说实话的。
“李元帅那边当然要呈报,这不是咱之前没琢磨明白嘛。再说了,兵制调整是大事,事关将士生死队伍存亡,总得先拿小队人马先试行一番,确有成效才能再推广。
还有,咱觉得这套新编制便是真的好用,元帅怕是也不可能全盘采纳。”
芝麻李是出了名的“听人劝”,闻四九想不明白李元帅会有更好的编制而不用。
“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