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战:我有800个心眼!

第121章 练兵先练官,强军先强将

  青石峡据地,张峰享受着难得的安静。

  这时,张峰想着查看下自己的系统面板情况。

  【个人信息】

  姓名:张峰

  职务:团长

  等级:7级(2100/50000)

  体能:150/200

  射击:LV3(151/1000)

  格斗:80/100

  指挥:LV6(18/500)(团级)

  特殊技能:

  【战场嗅觉LV3】

  【精准射击LV3】

  觉醒技能:

  【心眼洞察LV3】(注:能清晰感知3公里内的全图透视;在近距离,能感应敌方士气波动与心理弱点,通过细微肢体语言与战场表现,预判敌方行动意图,瓦解敌方战术节奏。)

  ……

  系统的升级,胜利的喜悦,并未完全冲淡张峰眉宇间的深思。

  他知道,这次能取得阶段性胜利,除了战士们拼死抵抗,更离不开敌人的轻敌与我军的巧妙周旋。

  但部队在指挥体系、战术运用、以及干部素质方面,仍有不小提升空间。

  尤其是在面对日军更精锐、更毒辣的战术时,基层指挥员的临机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打仗是最好的练兵场,但系统训练同样必不可少。”

  张峰跟团政委王振华商议后,有了一个建讲武堂的想法。

  张峰站在青石峡临时搭建的“讲武堂”前,目光深邃。

  这里,原本是一片废弃的山洞,如今已被改造成简洁实用的教室。

  木板为桌,石头为凳,墙上挂着简陋的地图和沙盘。

  总部派来的五十名军事政工干部,是这次训练的重要补充力量。

  他们不仅带来了更专业的军事理论知识,也带来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为根据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培训班正式开课。

  张峰亲自担任总教官,他要求所有班排级以上干部及表现优异的基层军官必须参加。

  李勇、赵强、李念乡、冯啸天、孙德胜、林宝桂、龙冲、王大山、王海、王贵仁等核心骨干,全部在列。

  课堂上,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

  张峰开门见山,直接指出了上次反“扫荡”中暴露出的问题。

  他用“心眼洞察”仔细观察着每一位学员。

  他能清晰地看到,李勇虽勇猛,但在复杂地形下指挥调度稍显不足。

  赵强沉稳,却有时过于求稳,缺乏一锤定音的果敢。

  李念乡政工能力出众,但在具体战斗部署上还有提升空间。

  冯啸天对侦察反侦察有着天才般的直觉,但在大兵团协同作战上,经验尚浅。

  孙德胜山地经验丰富,但对现代火力支援的理解还有限。

  林宝桂精通炮火,但对整体战术的把握仍需加强。

  “各位,我们是正规的团级作战单位,但我们绝不能止步于游击战!”

  张峰站在沙盘前,手中指挥棒轻点。

  “未来的战斗,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残酷!”

  “我们不仅要会打麻雀战,更要学会打歼灭战,打运动战!”

  课程内容紧凑而实用。

  识图用图是基础,张峰强调,每名军官都必须做到“地图在心”。

  战术标图,则要做到精准、快速,将命令清晰传达。

  “步炮协同,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短板,也是未来破敌的关键!”

  林宝桂亲自讲解炮兵的火力支援原理,以及如何根据步兵的进攻节奏进行精确打击。

  他用简陋的沙盘,模拟炮弹落点,指导步兵指挥员如何呼叫和引导火力。

  游击战术与运动战的结合,是张峰亲自教授的重点。

  他结合自身上一世学到的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利用地形地貌,如何分散敌人兵力,如何在运动中寻找战机。

  “运动战的核心,是抓住敌人的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歼灭!”张峰的声音铿锵有力。

  情报分析课程由李念乡和冯啸天主讲。

  李念乡结合之前的反特务斗争,详细讲解了如何甄别情报真伪,如何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敌人的阴谋。

  冯啸天则分享了他在敌后侦察的经验,强调了伪装、潜伏、和快速撤离的重要性。

  “侦察兵,就是部队的眼睛!”冯啸天语气严肃。

  “没有眼睛,仗就没法打,打了也可能吃大亏!”

  每日下午,训练的重头戏便是沙盘推演。

  一块巨大的沙盘,模拟着青石峡及其周边地区的复杂地形。

  日军的兵力部署、伪军的据点分布,都被细致地标注出来。

  军官们轮流担任指挥员,面对模拟的敌情,进行战术推演。

  “李勇,现在日军一个中队正向你的阵地发起突击,你该如何应对?兵力部署,火力分配,你的撤退路线是什么?”

  张峰的声音带着一丝严厉,却没有丝毫偏袒。

  李勇皱眉思索,迅速在沙盘上移动代表自己部队的小旗,同时口中清晰地报出命令。

  “团长,我将三排布置在右翼高地,用交叉火力封锁敌人前进路线,其余兵力在主阵地正面阻击……”

  推演结束后,张峰会进行详细点评。

  他不仅指出战术上的不足,更会深入剖析指挥员的心理变化和临机决断能力。

  “赵强,你刚才在关键时刻犹豫了三秒。战场上,三秒钟足以改变一场战斗的结局!”

  赵强汗颜,虚心接受。

  张峰对李勇、赵强、李念乡的培养尤其用心。

  他不止一次地在推演中,设置营级规模的复杂战役。

  他让他们独立思考,独立指挥,从全局上把握战斗节奏。

  “李勇,你现在指挥的不再是连队,而是数百人的营。你要考虑的,是整个营的伤亡,是任务的完成,更是与友邻部队的协同!”

  新提拔起来的基层军官们,学习热情高涨。

  他们深知,这是张峰团长给他们创造的难得机会。

  每一次的授课,每一次的推演,都让他们感到醍醐灌顶。

  他们认真做着笔记,夜晚更是自发组织起来,相互讨论,切磋战术。

  青石峡的夜,常常灯火通明。

  讲武堂内,激烈的讨论声和沙盘上旗帜的移动声,成为了根据地最动听的旋律。

  经过数周的强化培训,张峰的核心团队指挥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他们不再仅仅是冲锋陷阵的猛将,更是能够独立思考、运筹帷幄的指挥员。

  李勇和赵强,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指挥营级战斗的能力,战术素养和大局观都大有进步。

  李念乡在情报分析和战略规划上,更是如鱼得水,成为了张峰重要的智囊。

  冯啸天、孙德胜、林宝桂等各有所长,他们之间的配合也更加默契。

  这次“练兵先练官,强军先强将”的举措,在团政委王振华看来确认实用性很高,基本每个骨干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张峰站在讲武堂外,望着夜空中的星辰。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