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观测者之书
羊皮纸在没风的房间里自己展开,羽毛笔蘸着发光的墨水写字:
**《观测者日志第1号》**
**记录者:白砚(游魂状态)**
**时间定位:新历元年·人类觉醒时刻**
白砚手指刚碰到纸面,墨迹就活了。笔画分解成光点,在他眼前重组成长明医院的俯瞰图——每个人都在发光,特别是小孩胸口若隐若现的星图烙印。
书架深处传来“沙沙“声。走近了才发现整面书墙都在自动更新:山村教师在黑板上画骨状几何、实验室里冒出的DNA星云模型、原始人用骨粉在岩壁上涂的银河图...
“这就是传火过程。“
莫青的声音从背后传来。白砚转身,看见无数个不同打扮的莫青正从书架里走出来:中世纪炼金术士、未来机甲战士、甚至还有穿兽皮的原始人。他们手里都捧着骨制笔记本,封面上刻着“文明观察指南“。
---
图书馆地板突然变透明。
白砚低头,看见下面延展着无限重复的骨头走廊。但和记忆迷宫不同,这座星辰骨廊的每根骨头里都嵌着银河,柱子上浮动的星云组成新迷宫纹路。
“想下去看看吗?“
未来版莫青按了下手腕装置,地面裂开星光通道:“这是观测者特权。“
坠落过程像穿过无数平行世界。白砚看见自己在各个时空的“工作“:
-公元前3000年,教工匠用骨粉做天文镜;
- 1945年,在广岛废墟用骨髓中和辐射;
- 3023年,帮外星人解码骨头状宇宙信号...
脚踩到实地时,他站在七岁自己的病房里。小男孩正在窗边用骨片拼图,拼出来的居然是银河系结构。
---
“你可算来啦。“
小男孩转头,眼睛已经变成星辰般的莹白色。更吓人的是,他的身体正在“倒着长“——从七岁退到五岁、三岁、最后变回婴儿。
襁褓里的婴儿胸口,星图烙印亮得像灯塔。白砚刚抱起来,婴儿突然开口:
“观测者不是当保姆。“
“是确保可能性永远存在。“
婴儿皮肤突然透明,露出体内流动的星光骨髓。那些光流在空中交织,形成莫比乌斯环状的星轨——正是白砚现在的存在形态。
书架上的书突然全部飞起,纸页撕碎重组,在病房里造出微型宇宙模型。每颗“星球“都是不同文明的“白砚“,连接它们的“引力线“正是时骸基因链。
-
星辰骨廊尽头冒出光门。
穿过门的瞬间,白砚的量子态身体碎成粒子。重组后,他站在纯粹数学公式构成的空间里。正前方飘着文明终极方程:
**∑(时骸基因)×(观测概率)=文明存活时间**
方程下面自动冒出无数分支解,每个解对应一种文明结局。白砚碰了最近的一个解,立刻被拉进对应场景:
二十二世纪的地球,人类骨头自己学会光合作用,整个种族准备星际搬家。舰队指挥官转头——那张脸是莫青和白砚的混合体。
“这是火种全开的结局。“
数学家打扮的莫青从公式墙里钻出来:“但我们要你选另一条路。“
墙上的方程突然变异,冒出个新变量:
**白砚自我删除概率**
---
所有时空突然在这刻重叠。
白砚同时存在于:七岁病房、文明图书馆、星辰骨廊、数学空间...还有即将拆除的旧手术室。每个“自己“都面临同样选择:
-按下删除键,把时骸基因变成无害进化因子;
-或者继续当观测者。
手术室电子钟开始倒计时:
00:00:59...00:00:58...
归零瞬间,所有平行世界的白砚同时做出选择——
他把自己删除了。
---
长明医院的樱花开得正艳。
神经内科主任白砚走过长廊,胸牌在阳光下反光。他停在一间特殊病房前,透过玻璃看见七岁小患者正在拼星图模型。
“白医生!“男孩举起拼好的银河系:“我昨晚梦见骨头里长星星!“
白砚掌心突然发烫。翻开男孩病历时,发现最新检查报告写着:
**“基因突变:良性“**
**“骨密度异常:呈星状排列“**
**“建议:定期检查,不用治“**
窗外,乌鸦落在樱花树上。它的眼珠闪着星云光彩,爪子抓着刻字的骨片:
**“观测结束“**
**“文明自己玩吧“**
白砚再抬头时,乌鸦和骨片都化成了光。而在全世界的医院里,同样的奇迹正在数百万孩子身上悄悄发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