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天来,羽一直沉浸在对绿蚁幼虫的特殊机理研究的过程当中,当然,过往这么多年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想要在几天之内完成无疑是有些异想天开的。
祂也只是借助脑海中不断涌现的知识和更加充沛的精力强行临摹而已,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羽感觉哪怕这一次的结果无比简陋甚至起不到任何作用,但一旦成功临摹,就能够给祂更多成熟的思路。
这样的话,后续的努力无疑会轻松许多。
除了研究之外,已经预感到山雨欲来的羽这些天还做了一些准备。
虫群簇拥着古城中的虫后,强迫它离开了居住不知多久的洞穴,硬生生地将它塞进了甲镰虫们一点一点开辟出来的,并不符合它体型的通道之中,将其运送出了地下古城,进入到了虫族自己开辟的地下巢穴之中。
是的,羽放弃了这个庞大的天然地下结构,在打扫完战场之后,所有的虫族单位都撤出了古城,如今那里已经成了一片真正的空洞。
已经确认了对方的目的就在古城之中,也知道他们不会放弃,又明显不是对方全力以赴的对手,因此,羽认为早作准备,暂时退避不失为一种智慧。
左右古城之中除了那只虫后之外也没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让出去也无妨。
此时的羽不会想到,在祂做出这个决定之后不久,虫群就会重返这里。
…………
羽早就已经发现了,以虫群如今的实力,和这些伊甸人正面碰撞,哪怕对方只是一支小队,虫群就需要付出上万倍的代价,虽然不论是甲镰虫的尸体还是战斗所获的战利品,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己方的损失,但那有一个前提,就是胜利。
而羽不认为以虫族现在的力量面对科技发达的伊甸人可以一直胜利下去。
这种战斗是不对称的,就好像几年前经历了变异的虫群和普通的角蚁之间的战斗一样,付出大而收获小。祂更希望虫群能够扩张到更远的地方,以探索更广阔的天地,进而带来更多的希望,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因此,五天以来,他加大了向各个方向派遣甲镰虫扩张的速度,这群甲镰虫比较特殊,它们在环境安适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进食蜕变成为小型虫后,进而就地建立新的巢穴。
丛林非常广阔,伊甸人根本无法完全阻碍虫群扩张,因此,哪怕仅仅只是五天的功夫,就已经有数以千计的巢穴越过对方的前哨站,在更远处的地下建立,按照羽的规划,开始了按部就班的发展。
然而,羽所不知道的是,祂的这番“妥协”和“退让”并没有让伊甸人领情,反而因为来自尤利西斯的压力的关系,让这群人更加急迫了起来,他们跳过了许多墨守陈规的默契和手续,直接兴师动众地采取了一些极端但绝对有效的行动。
…………………
“各单位注意,参谋部下达最新指令,变更计划,所有单位暂缓登机,工兵部队正在清理隔离带,预计需要两天时间,各部归队训练,等待指令,完毕。”
“收到。”
机场之中,各个登机小队佩戴的耳机之中传来此起彼伏的命令,原本已经全副武装的他们停止登机行动,重新归队等待着上级的全新指令。
而在丛林边缘的前哨站附近,一个整编工兵旅团利用定向喷火器,沿着哨所前方两公里线开始清理隔离带,而在更后方,数十辆载满燃油的大型运载车正在待命,有工程部队正在开辟道路和新的临时营地,后方还有更多的车辆正在前来。
大量全副武装的战士在这里集结,随着营地扩展,更多的装备运送而至,随着越来越多的装备,资源和人员在这里聚集,显然,在这短短半天之内,一场涉及无数物资装备,上千人员的大行动正在缓缓酝酿。
而促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来自于那场办公室中看似平常的谈话而已。
当事情被尤利西斯再次亲自关注并明确要求处理之后,所谓的成本,程序等等原本有着严格限制和明确界限的东西都被打破,一句“只看结果”,成了一场声势浩大行动的起源。
于是,当边缘的虫巢传来有伊甸人在伐木翻土的消息之时,羽不得不分出部分精力去探寻这一切。
当飞蚁们的视野中出现成片成片的人员和车辆之时,祂也很快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羽有些难以理解,难道说自己之前消灭的队伍中有什么关键人物?还是说藏在古城之中的东西真的就有这么重要,能让对方一击不成立刻大规模出动?!
看这架势,这群伊甸人之后的动静不会小,羽没有任何小看对方的意思,虫群至今为止绝大多数个体都只是甲镰虫而已,这种相对对方而言渺小的虫子面对敌人依旧显得异常脆弱。
因此,虽然不清楚对方具体准备做什么,但大概率与火有关,否则他们不可能如此兴师动众地烧出一片目的明确的隔离带来。
而虫族单位,至少迄今为止的各类个体,全都对“火”这种攻击方式毫无抵抗力。
“放火烧林?”
尽管有许多甲镰虫已经前往隔离带后方建立巢穴,理论上不论他们准备在丛林中做什么也无法影响到虫族的根本生存问题,但羽却仍然感到不安。
——如果虫族个体一次性损失太大的话,祂本身的状态也会出现巨大的波动,甚至像最开始苏醒之时一样,陷入虚弱之中!
这绝不是羽所愿意经历的!
眼看着对方的防火隔离带拓展得越来越宽,羽不得不去思考当大火真的蔓延到整片丛林之时,祂应该如何尽最大可能保存虫族力量。
“重新躲进古城之中?”
这个念头迅速闪过了羽的脑海,但也同样迅速地被祂所否决。
虽然不失为一种方案,但之前已经确定对方的目标正在于此,留在那里最终一定会被堵上门来。
“那这就是最后一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