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从白衣秀士到黄袍加身

第59章 江湖日报

  王伦入主济州,请时文彬主持日常事务,这是十分正确的决策,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时文彬为人正直清廉,且有一股子侠义心肠,不像寻常读书人那般迂腐。

  果然,在时文彬经历了一系列心理建设之后,便开始投入工作中。

  稳定民心,稳定生产,稳定商业。

  只几天的时间,济州已经恢复正常。

  除了城头士兵换了人,墙上旗帜更改,其余的几乎没什么变化。

  王伦也不干预时文彬,让他自由发挥。

  他派人收缴了甲杖库的铠甲、兵器,除去武装士兵所用,其余都送到了梁山右寨的仓库中。

  现在梁山泊四千士兵已经有一千人披甲,每人手中兵器也都是合格的大宋兵刃。

  说是武装到了牙齿略微夸张,但现在这四千士兵的实力已经强过大宋厢军。

  尤其这四千士兵的体能和武艺,都是经过林冲、杨志、武松等人严格训练的,丝毫没有放松。

  只是攻打济州郓城之后俘虏的士兵也有一千之众,这些人需要训练。

  济州和郓城稳定下来,两城被攻占的消息应该已经传了出去,却始终没见朝廷的动静。

  王伦已经在梁山创建了印刷局,让吴用担任局长。

  虽然吴用始终想做一名军师,在军中出谋划策,但王伦顾虑到他的小心思,决定先将他晾起来。

  所以只委派他管理印刷局,刊发《江湖日报》。

  之前在梁山已经发了几期《江湖日报》,都是写一些梁山的绩效或者军事情况,供梁山内部阅读。

  春节时刊发了一期新春祝福,散播到了附近州县,写了王伦的一首诗。

  而现在既然已经攻下了济州和郓城,自然也要通过《江湖日报》广为宣传,这份报纸最好直接送到大宋官家赵佶的桌上。

  毕竟按照王伦的构思,以战养战才是发展壮大最快的路子。

  只要朝廷不是派十万大军围剿,王伦都有心能与之斡旋。并且这份报纸也会传到各地占山为王的土匪手里,他们见到梁山做了如此大动作,必然纷纷效仿。

  乱起来吧,王伦知道只有乱起来,朝廷才不会集中精力对付自己。

  他让吴用将印刷局搬到了济州,印刷设备更多,质量更好,印刷出来的字也更清楚。

  这一期的报纸,王伦让吴用写了梁山攻下济州和郓城的消息,重点写了攻城之后没有杀害一名百姓,没有抢劫一户人家。

  又附上了时文彬写的“五宗罪”。

  报纸最后面,用更大的字体印着王伦新“写”的一首诗。

  诗曰: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份报纸被吴用派人散布出去。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份报纸果然很快就在大宋境内散播开来。

  全国震动。

  五日之后,这份《江湖日报》就传到了东京。

  大宋朝的道君皇帝赵佶正在崇政殿,手持这份报纸,读着王伦写的诗。

  读罢,重重哼了一声,道:“这诗写得甚是通俗,想来这叫王伦的山匪也无甚大才。”

  他身着道袍,面容清瘦,倒的确有几分仙风道骨。得知梁山贼人造反,夺了济州,他也并不慌张,儒雅不失威严。

  此时并不是朝堂议事,而是蔡京、高俅、童贯、杨戬四人前来汇报此事。

  原本蔡京并不想前来汇报此事,这份《江湖日报》也不会传入宫里,赵佶沉迷修道、书画,又岂会关心这等小事。

  可事出反常,四人正在蔡京府里商议此事,宫里便传来了旨意,要求四人到崇政殿面见官家。

  蔡京虽然权倾朝野,却也不敢怠慢了官家,连忙偕同其余三人到了殿内。

  听见赵佶说话之中并无恼怒,蔡京便知事情并无大碍,上前说道:“官家说得极是,一介落地秀才,能掀起什么大浪来。”

  赵佶点头道:“爱卿有何对策?”

  蔡京等人早已商议妥当了,一听赵佶询问,便回道:“老臣举荐二人,此二人文武相宜,必破梁山贼人。”

  道君皇帝对蔡京、高俅等人素来看重,便放下报纸,问道:“哦?爱卿举荐何人?”

  “官家,济州陷落,府尹陈芳被贼寇害死,眼下正缺一名胆大果敢之人镇守济州,老臣便想到了礼部侍郎张叔夜,政和元年,他曾出使辽国,前面也任过海州知州,阅历颇丰。不如委他前往济州主持剿匪,剿匪后于济州任太守。”

  张叔夜的堂弟多次弹劾蔡京,蔡京早已看这兄弟俩不顺眼了。虽然张叔夜的确能堪重用,却也起了将他打发出去,远离东京之心。

  赵佶略想了想便点头答应,问道:“第二人是谁?”

  “张叔夜虽能胜任剿匪重任,然其毕竟是文人,依老臣看,汝宁都统制呼延灼武艺高强,可为征讨大将,随张叔夜一同前往。”

  对于蔡京的回答,赵佶有些迟疑,皱眉道:“呼延灼是何人?”

  高俅上前解释:“回禀官家,呼延灼乃是呼延赞之后,擅使双鞭,有万夫不当之勇。此人前几日已被召回待命,现就在外面,官家可一见。”

  赵佶微笑道:“高爱卿果不愧是端王府旧人,做事甚合朕心,便如你所言,传呼延灼来见见。”

  高俅在这位道君皇帝还是端王时就跟在他身后,因此也较其他大臣更懂得讨好赵佶。

  不多时,呼延灼便进殿行礼。

  赵佶一看,呼延灼此人仪表非凡,端的是一条好汉,顿时大喜,道:“蔡相公和高爱卿举荐得好人才,有两位在,我大宋江山可稳固无忧。”

  呼延灼有些懵,官家明明召见他,却莫名其妙夸了蔡京和高俅,这是何意。

  “呼延灼,朕命你为征寇大将,前往济州剿灭梁山贼人,特赐你踏雪乌骓,此宝驹可日行千里,助你早日剿灭贼人,回京复命。”

  赵佶声音清朗,说出的话却让呼延灼犹如雷霆一击,万万想不到官家竟对自己如此抬爱。

  他连忙拜倒:“臣必不辱使命,将那王伦的人头献与官家。”

  赵佶微笑点头,看看蔡京、高俅、童贯、杨戬四位股肱之臣,又看看呼延灼这等猛将,他觉得大宋实力实在强悍,自己这位官家可以比得上太祖太宗了。

  “父皇!”

  正说着,清脆的声音响起,一道倩影便奔进殿内,直扑向赵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