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末路
“九江,好你个金声桓!”
左良玉身体一晃,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猛然吐出一口鲜血,整个人顿萎靡了下去。
“老爷!”
一旁的管家连忙上前,搀扶着左良玉的身体,顿时发现这位雄踞湖广的宁南伯,竟然微微颤抖着。
“我没事!”
左良玉将管家推开,转身缓缓走到椅子旁坐下。
金声桓这些部将的背叛,他虽然恼怒,但没有感到意外。
毕竟他们原本就是反贼,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反复无常见利忘义很正常。
让他震惊的是朝廷的决断,竟然真的敢出兵,可是他们怎么敢?
难道朝廷和皇帝就这么有信心能打败自己?
难道他们就不怕自己举旗造反?让朝廷剩下的半壁江山倾覆?
左良玉思来想去,也没有找到朝廷出兵的信心何在。
就算他们策反了金声桓那些人,但他们兵力有限,湖广仍在他的掌控之中啊。
前阵子,朝廷三次诏令,让他入京,左良玉不是不想去,而是不敢去,就怕自己被太子清算。
他不断收拢流民壮大兵力,耗费钱粮养着他们,对外宣称八十万大军,目的也是为了能够震慑朝廷,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只要熬到反贼或者建奴南下,朝廷还是得依仗自己。
但这一切谋划,都在朝廷大军出现武昌境内,而化为泡影。
现在左良玉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向朝廷投降认罪,二是举旗谋反!
投降认罪他心里自然是很不甘心的,能活着没人想死,更不想把自己奋斗大半辈子攒下来的家底拱手相让。
但如果谋反,会有多少人追随自己呢?
朝廷虽然丢失了半壁江山,但目前仍是正统,有大义名分,部将们追随自己谋反吗?
左良玉思来想去,心里都没底。
特别是金声桓已经背叛的情况下,他对马进忠等降将就更不放心了。
一旦他与朝廷大军开战,这些人临阵倒戈,或者偷袭他后路,后果不堪设想。
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左良玉顿感头痛,胸痛,背痛,还恶心反胃,张嘴又吐出了一口鲜血。
这些年他身体每况愈下,病情越加严重了。
左良玉刚用手帕将嘴唇的血迹擦掉,突然,一道人影从外面闯了进来。
“爹!”
这是一个油头粉脸,举止轻佻的年轻人,正是左良玉儿子左梦庚。
他急匆匆地说道:“听说朝廷发兵来打咱们了?金声桓这家伙就驻守在九江府,却一点消息也没有传回来,他肯定背叛咱们了,这个白眼狼,当初就该杀了他!”
说到这里,左梦庚脸上露出一丝狠厉。
左良玉原本还想着和儿子商量一下,但听到这话,他顿感失望。
杀一个金声桓容易,但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逼反其他投降过来的人。
如果自己死了,他能够控制得住麾下的这些悍将吗?
这个念头在左良玉的脑海里挥之不散。
“爹,不能再等下去了,快下令吧。”
左梦庚催促道。
“下什么令?你要谋反吗?那你有没有想过,其他人是否也跟你有一样的想法?”
左良玉表情很平静。
“爹,朝廷的刀都架到咱们脖子上了,不反难道等死吗?如果其他人有意见就杀了,免得他们吃里扒外。”
左梦庚理所当然道。
“够了,你回去吧,这件事你不用管。”
左良玉闭上眼睛,心里一叹,子不类父啊!
“爹,你是不是又犯病了,我去叫大夫过来。”
左梦庚这才留意到爹手里那被血染红的手帕。
“老毛病了,还死不了,这段时间你就留在家里,别乱跑。”
左良玉疲惫地摆了摆手。
随后,左梦庚就被禁足了,府里的亲兵将他看守在院子里,哪也不许去,气得他只能与院子里的美婢饮酒作乐。
五天后,黄得功率领大军,抵达了武昌城外。
这一路上,他都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所过之处,城门自动打开,百姓夹道欢迎。
顺利得让黄得功和黄蜚都产生了自我怀疑,这是不是左良玉的轻敌之策。
而左良玉见到这种情况,更是心灰意冷了。
尽管他没有明确下令抵抗,但自己不下令,你们就不能自觉一点?
左府。
左梦庚听到朝廷大军已经兵临城下时,整个人都懵了。
这才过去几天,为何这么快?爹这几天在干嘛?为何不派兵阻击?
他急忙忙推开身上的美婢,快步离开了院子,看守的亲兵想要阻拦,都被他拔刀砍伤了。
“爹,爹你在哪?”
左梦庚闯进左良玉居住的院子,急声喊道。
“喊什么?谁让你出来的?”
左良玉领着一群部将,从书房里走了出来,满脸不悦。
“爹,听说朝廷大军已经到了南门了,这是怎么回事?”
左梦庚问道。
“嗯。”
左良玉淡淡应了一声。
“前面的守军干什么吃的,就算打不赢,连阻拦一下都做不到吗?”
左梦庚的目光在那些将领身上一一扫过。
“这与你无关,回去。”
左良玉话音刚落,就有亲兵来报,湖广巡抚堵胤锡到了。
没等左良玉开口,旁边的左梦庚脸色一沉,冷声道:“这狗官还敢上门,我去杀了他!”
“站住,给我把他带回院子,没我的命令,不许放他出来。”
左良玉对着亲兵吼道。
听到这命令,几个身材魁梧的亲兵立刻架起左梦庚,将其带走了。
为什么堵胤锡会来武昌,这自然是左良玉邀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和朝廷谈判。
虽然已经打算投降,但也得把后路安排妥当才行,自己死不足惜,儿子的命至少要保住,不能让老左家没了香火。
左良玉带着众将,在前厅大堂会见了堵胤锡。
两人发生了猛烈的争吵,堵胤锡态度十分强硬,表明今天日落之后,就不再接受投降。
左良玉原本还想着借谈判拖延时间,调集其他各地的部将过来,以涨声势,但显然已经被堵胤锡看穿了。
一番讨价还价后,堵胤锡像战胜的公鸡,昂首挺胸地离开了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