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汉灵帝

第99章 皇甫嵩演我呢?

  光和七年,七月。

  河南尹,中牟县。

  因为旱灾和大疫,许多流民自关东逃难而来,在此处聚集。

  中牟属于司隶,来了天子脚下,自然有天子管饭,官府上报朝廷,要到粮食后开启粥棚,赈济百姓。

  这一日,粥棚前出现一个身高体壮之人。

  官府仆役见这人不像灾民,但还是给这人打了一碗粥。

  哐仓——

  那人接过粥,在手里晃了晃,直接一甩手,摔在地上。

  周围百姓一阵惊恐。

  官府仆役怒斥道:“你不吃便不吃,为何将碗摔了?”

  那人一把抓起官府仆役,像拎着小鸡崽子一样拎起。

  “粥里为什么有麸皮,那是给人吃的吗?”

  “不加麸皮,怕不是有你这种人蹭赈灾米粥。”官府仆役怒道。

  官府施粥,有很多不是灾民者也来吃,县令于是让粥棚加上麸皮,就是防止有人蹭食。

  加麸皮的米粥,除非贫苦饥饿之人,一般的平民都看不上。

  “朝廷的好粮食,都让你们这些黑心的贪了。”

  壮汉提起官府仆役,直接扔在锅里,官府仆役被烫的吱哇乱叫,这壮汉则是朗声大笑。

  县兵发现有人闹事,一起围了上来,赶紧救助官府仆役。

  “何人胆敢闹事?”

  壮汉朗声道:“豫州游侠波才,看不惯你们官府用麸皮糊弄百姓,今日就要取你们当官的狗头。”

  官差们一愣,好像听过这人。

  周围百姓则是议论起来。

  “听闻这波才原是太平道渠帅,因为聚集游侠,为非作歹,被逐出了太平道,怎么来到这儿了。”

  “杀!”

  官差手持环首刀,一拥而上。

  只见波才气定神闲,见一官差挥刀,到了跟前才闪身躲避,一把夺过官差的环首刀,顺势一刀,结果了官差。

  其余官差一看波才身手不凡,吓了一跳,急忙后退。

  波才手持环首刀,一抬手。

  “太平道健儿何在?”

  有许多身材高大之人从流民中现身,将一条黄色布条裹在额头。

  官差一看,对方人数不少,急忙回城。

  波才对流民朗声道:“官府不仁,就知道用麸皮糊弄尔等,尔等可愿归附太平道,和我一起杀官造反?”

  “波……波帅,你不是被逐出太平道了吗?”有流民质问道。

  “胡说!”

  波才咬牙道:“大贤良师分明是被朝廷害死的,他们选了一个傀儡做掌教,那教令谁能相信?”

  此时,只听一阵马蹄声传来,一队身穿黄袍精甲的骑士出现。

  为首一人,身量不高,但气宇轩昂,手里拿着一把九节杖。

  “我是太平道新任掌教马元义,所谓的掌教张玄,根本就不是大贤良师的弟子,我们要起兵讨伐朝廷,为大贤良师讨回公道。”

  马元义自扬州前来,领来大批流民军,被太平道革除的渠帅张曼才、赵弘、韩忠、彭脱等人,全部聚集与其帐下。

  说起来大家都是渠帅,理应谁也不服谁。

  可不知为何,马元义近日接收到大笔资助,并且用这笔钱招兵买马,实力远远超过其他渠帅。

  流民们见远处土黄色旗帜升起,放眼望去,头裹黄巾的兵马不计其数。

  波才对周围流民道:“你们可愿加入太平军,一起为大贤良师复仇?”

  “求将军放过我!”一流民哀求。

  噗——

  一名太平军一脚踢在这流民膝窝,趁着流民跪地一刀斩下,这流民直接人头落地。

  众流民不敢反抗,只能接受太平军裹挟。

  马元义进而指挥兵马,围住中牟县。

  波才问道:“掌教为何不直接取中牟。”

  马元义笑道:“攻完中牟还要攻荥阳,攻完荥阳还要攻虎牢,难道我们要一路打下去吗?”

  “掌教的意思是?”

  “把雒阳禁军调出来,在中牟歼灭,看朝廷如何应对。”

  “妙计啊!”

  马元义贯彻意图,各渠帅分领兵马,将中牟县团团包围。

  ……

  雒阳南宫,前殿。

  今日大朝,百官齐聚。

  太平军忽然起兵,聚集流民近十万,围攻中牟县,消息传到雒阳,群臣震惊。

  中牟县属于河南尹,这等于是乱兵杀到了天子脚下。

  刘宏坐在龙椅上,也是发愁,到现在也想不明白,太平军为什么能聚集起来。

  听说他们的装备还不错,谁给他们的钱呢?刘宏派人查了一圈,也没查到消息。

  刘宏沉声道:“请太平道掌教张玄上殿。”

  侍从通报。

  不多时,张玄带着古朴面具上殿。

  “张玄为何不以真面目示人?”

  “这是陛下特许,谁知道呢?”

  刘宏清了清嗓子,打断众臣议论,沉声问道:“太平道渠帅马元义等人聚众谋反,你可知晓?”

  张玄立掌施礼,缓缓道:“马元义等人,已经被贫道逐出太平道,教令存档在太常寺,他们为何造反,贫道不知。”

  刘宏问道:“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和太平道无关?”

  “无关。”张玄答道。

  “张掌教请回。”

  “遵命。”

  刘宏朗声道:“以后朝廷公文要区分,不要再写太平军了,乱贼以黄巾抹额,就叫他们黄巾贼。”

  “是。”众臣应答。

  刘宏沉声道:“大将军何在?”

  何进出列:“臣在。”

  “依你之见,该如何平定乱局?”

  何进手捧玉笏,拱手道:“当调皇甫嵩归来,率领雒阳禁军,并三河将士,以四万兵力出关,痛击黄巾贼兵。”

  “就按你说的办吧。”刘宏颔首道。

  侍从朗声道:“退朝。”

  ……

  数日后。

  皇甫嵩自五原郡归来,朝廷拜为左中郎将,以皇甫嵩为主帅,朱儁为副帅,整合兵马四万,出关迎敌。

  又以刘岱、曹操、董卓为骑都尉,调集兖州、豫州、冀州兵马合围贼兵。

  大军出关后,和黄巾贼迎面对上。

  黄巾贼以逸待劳,杀得官军大败,尸横遍野,禁军也被败军裹挟,死伤无数。

  皇甫嵩被黄巾贼追击,转进长社,遭黄巾贼团团包围。

  军报送到皇帝手中,刘宏整个人都傻眼了。

  大汉两位名将,三河精锐,顶级军力配置,仗打成这样?

  皇甫嵩这是演我的吧?

  皇甫嵩的书信稍后传来。

  信中言道:“黄巾贼貌似有人支持,十万贼兵中,约五千兵马装备精良,不输禁军,更远胜地方军。

  “朱儁没有防备,与之交战,大败而归,以至于全线动摇。

  “末将退守长社,四万兵马走散,禁军能战者不足千人,而且兵马疲惫,粮草不足,期盼救援。”

  救援?

  朕哪儿来的救援?

  刘宏手里就这点本钱,全被皇甫嵩搞砸了,上哪儿再拉出精锐兵马?

  对了,董卓手里还有兵,调他来。

  此时,侍从匆匆传信。

  “陛……陛下,大事不好了,东中郎将、骑都尉董卓忽然遭到黄巾贼袭击,手中一千禁军、一万铁骑全军覆没,董卓……仅以身免。”

  ……

  皇甫嵩、硃俊合将四万馀人,共讨颍川,嵩、俊各统一军。俊与贼波才战,败;嵩进保长社。

  ——《资自通鉴·汉纪》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