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汉灵帝

第61章 路线之争

  “你得帮大贤良师,不能让他在论道时过于耗费心神。”

  “我怎么帮?”

  雒阳北宫,德阳殿。

  深秋时节,寝宫有些阴冷。

  刘宏坐在案几后,头戴长冠,身穿红色长袍,手托下巴,陷入沉思。

  张奉取茶,将漆杯添满。

  刘宏想了想,道:“这样吧,你加入大贤良师那边,帮他辩论。”

  “我?”

  张奉呆愣在原地。

  刘宏抿了一口茶,道:“你坐下。”

  张奉跪坐一旁。

  刘宏道:“你口才不错,当然辩论不仅是比拼口才,只要提前布局,就能占据上风。”

  “如何提前布局?”张奉问道。

  “儒家参与辩论的人员已经定下了,我让赵忠派几个得力官员给你,你详细查查这些人,看看他们有什么短处,好一击必中。”

  张奉想了想道:“陛下,不是论养生之道吗?还会攻讦人身吗?”

  “你不了解儒生。”

  刘宏道:“朕说的再多也没用,你试试就知道了。”

  张奉颔首道:“这件事,臣下一定用心。”

  刘宏叹了一口气。

  张奉确实有才,但办事很不稳重,按理说这样的人难堪大任。

  可是,谁叫自己就这么一个亲如兄弟的连襟呢。

  ……

  雒阳南宫,学宫。

  厅堂之中,人头攒动。

  人员分坐两厢,一边坐着张角,身后是八位太平道弟子,另一边坐着儒家文学。

  汉朝的文学,指学校负责人,也指精通儒家学说,并具有官方身份认可的人。

  论道,自古以来就不是简单的学术之争,说白了其实是路线之争。

  昔日秦孝公为开启变法,让商鞅和儒生论道,确定变法路线,让秦国逐渐傲立群雄。

  前汉有霍光主持的盐铁之论,将国家控制的资源和大宗商品交付民营,使得大汉财政一蹶不振。

  每次路线选择,都有获利群起,和失利群体。

  秦国变法论道后,法家昌盛,儒家被压制。

  前汉盐铁之论后,朝廷衰弱,世家大族掌控财源,进而带来了世家大族的兴盛。

  这次论道也一样。

  虽说限定论题为养生之道,但各方都不那么想。

  可以预见的是。

  论道谁胜了,朝廷以后就会更倚重谁。

  也不用认为朝廷可以不重视论道。

  昔年齐国开启稷下学宫,让诸子百家论道,齐王每每到场,其实就是听个乐,对论道结果完全不在意。

  后来,齐国遭到了诸子百家的厌恶,大批人才外流。

  所以说朝廷既然开启了论道,就必然要重视论道结果。

  辰时已到。

  谏议大夫刘陶起身,向张角拱手。

  “大贤良师,听闻你扶危济困、济世救民,门下弟子数十万,今日能与你论道,实乃三生有幸。”

  刘陶的话虽然是赞誉,但明显阴阳怪气,让人听得很不舒服。

  张角并未起身,只是一立掌,行了个道礼。

  刘陶当年参与举报张角,虽然没定出罪名,但太平道中人都知道,刘陶是反对太平道的。

  刘陶见张角不太愿意搭理自己,只是笑了笑,对到场名士一一介绍。

  “今日到场的,有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训、韩说,太史令单飏……”

  被叫到名字之人,微微探身,一一向张角拱手致敬,态度十分谦和。

  张角一一回礼。

  这些人来自掌握儒家经学的各大家族。

  不是说读圣贤书就是儒家门生。

  你得是这些经学世家的门生,才能说是儒家门生。

  这是一种学术垄断。

  见文学们都带着书,张角身旁弟子问道:“论道时,还能查阅书籍吗?”

  刘陶昂首,朗声道:“当然可以。”

  “我师尊只带了几件常服,并未携带书籍,这……这不公平。”

  “呵呵……哈哈哈哈。”

  文学们直接哄堂大笑,不置可否,似乎懒得回答这一问题。

  要公平……你们太平道配吗?

  此时,一人身穿土黄色道袍,出现在大殿门口,对大家招了招手。

  “抱歉,诸位,我来晚了。”

  众人看向门口,见一青年披发抹额,一身土黄色,道人打扮,仔细一看,这不是鸿胪寺郎官张奉吗?

  刘陶急道:“张子迎,你弄什么?”

  张奉进了大殿,躬身拱手道:“昨日我梦见黄龙,神明让我入太平道,我就加入太平道了。”

  说完,张奉来到张角身边,把张角的亲信弟子推到一边,屈膝坐下。

  张角问道:“子迎贤侄,你何时入的太平道?”

  “今天,我的师君是徐奉,我是正经的太平道弟子。”

  刘陶正要说话,堂溪典一抬手,道:“子奇,无妨,对面不过是多了一张嘴,不妨事。”

  刘陶靠近堂溪典,小声道:“伯并,张奉是陛下连襟,他入太平道,明摆着就是陛下的意思,陛下这是偏袒太平道。”

  堂溪典毫不在意:“那又如何?你还能违逆陛下的意思?不过,如果加上张奉,张角还辩论不过我等,想来陛下也不会说什么。”

  刘陶点了点头。

  另一边,张角小声道:“陛下多虑了,论养生之道,我何惧他们?”

  “唉!你就瞧着吧!”

  张奉正了正身子,朗声道:“今日论道,各抒己见,请文学们先发言。”

  文学们一起商议一阵。

  堂溪典率先起身,来到厅堂中央:“所谓养生之道,源自先贤,黄帝著内经,神农尝百草,实在是造福天下苍生。”

  “是啊!”

  文学们一起附和。

  堂溪典看向张角:“张掌教自称大贤良师,也是开宗立派之人,可否比得上黄帝、神农?”

  张角摇头道:“自然比不上。”

  “那就是说,你们道家之贤者,比不上我们儒家的贤者了。”

  张角没有接着往下说,其实这话也不好接,张角能说自己比三皇五帝还厉害吗?

  “五官中郎将此言差矣!”

  张奉起身道:“三皇五帝明明是我道家的先贤,哪有让我们自家比自家的?”

  “嗯?”

  堂溪典没想到张奉这小子敢发言,今天就让他尝尝自己的厉害。

  堂溪典笑道:“我们儒家供奉三皇五帝,世人皆知,养生之道也是一脉相承。”

  “呵呵呵!”

  张奉笑道:“你去我们太平道的大殿里看看,我们难道不供奉黄帝吗?

  “要是供奉哪家先贤,哪家先贤就是自己这派的,我们太平道也可供奉三皇五帝啊!”

  堂溪典笑道:“不是说供奉谁,就是谁的弟子,自盘古开天,三皇治世,五帝定伦,我华夏才摆脱蛮荒,开启教化。

  “何为华夏子孙,正衣冠,懂礼仪,你看看你们太平道,披发抹额,好似蛮夷,你们又怎么说你们是三皇五帝的弟子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