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1979:我的完美人生

第39章 成就感满满

1979:我的完美人生 两只柿子 2790 2024-11-12 10:00

  “买房,必须买房!”

  “买独门独户的大院,自己建别墅!”

  “妈的,贴着院墙种一圈大树围起来,我看谁还能眼红举报!”

  陈子安骂骂咧咧的从家出发,前往回收站。

  依照他的习惯,赚了钱第一件事当然是买买买!

  原本他都计划好了,待会就去消费一波,买几斤大棒骨炖汤喝,顺便再给家里添置些大件。

  可被老妈老爸联手教育了这么一通后,只能偃旗息鼓。

  没办法,谁让他的版本过于超前呢!

  他开了天眼,所以知道再过几年,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会飞速崛起,三百多块根本不算什么。

  但问题是别人没开天眼啊!

  只有等到改革的春风吹遍全国,老百姓们才会真切的意识到,这项历史性的举措会给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

  现在么,浪费再多的口舌也没用。

  辽城有百分之九十的居民都在国营工厂和国营单位上班。

  这种规模庞大的传统工业大城,基本毫无商业环境可言,新事物和新观念也更难被接受。

  陈卫国同志和沈秀兰女士已经算是在他的带领下,走在了辽城的前列。

  最起码没再说摆摊做买卖丢人,不如进厂打螺丝体面之类的胡话......

  大环境如此,他能做的实在不多。

  “诶,再忍忍吧,很快就要天亮了,等营业执照办下来,情况就能好转很多。”

  ......

  “嗬,什么味儿这么香,炖肘子呢吧?”

  路过国营饭店时,陈子安突然闻到一股浓郁的肉香,下意识的咽了咽口水。

  在门外驻足停留了好一会儿,最终却是叹着气离开。

  刚刚沈秀兰女士特意强调,为了防止被邻居眼红惦记,以后家里每周只能吃一顿肉。

  虽说老妈疼他,强调完又补充了句,让他嘴馋就去下馆子,点多少吃多少,别往家带就行。

  可问题是,连只有七岁的陈怜都知道想着爸妈,都知道不能吃独食。

  他一个成年人,能让老爸老妈在家吃白菜,自己跑到饭店吃大餐?

  哎!!

  大肘子炖的是真馋人,肯定很烂糊很好吃。

  可惜,今日无缘啊!

  ......

  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回收站周末不放假。

  张为民这次没装扫地僧,而是在帮忙分拣垃圾。

  周末员工轮岗休息,人手更紧缺了,但街区产出的生活垃圾不仅没减少,反而还增加了不少。

  站点里就那么几个人,忙的焦头烂额。

  陈子安把东西放到一边,挽起袖子上前帮忙。

  张为民也不跟他客气,招呼了一声就开始给他安排活儿。

  忙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将垃圾全部装车运走。

  张为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调侃道:

  “你小子来的及时,托你的福,今天我能提前下班喽。”

  陈子安问道:“张哥,你那腰还行吗?”

  他不否认自己之前跟张为民攀交情是抱着功利的心思。

  可这几次接触下来,他的心态已经彻底发生了改变。

  张为民一点领导的架子都没有,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脏活累活啥都干。

  很有这个年代干部的风骨。

  而且对他也是真心关照,这样的人很值得深交。

  张为民摆摆手:“腰没事,你给我拿的那个膏药效果还不错。”

  “我才贴了两幅,今早起来腰背就已经不僵了,多少年都没感觉这么轻松了!”

  陈子安笑道:“有效果就好,等用完了知会一声,我带你过去面诊看看。”

  张为民道:“面诊就算了,站里忙着呢,哪有时间啊!”

  “你受累跑一趟,帮我再整几幅膏药就行了。”

  陈子安道:“那位大夫是祖传的中医,手里捏着不少偏方呢。”

  “我听说有一种三鞭酒效果特别好,只不过不随便卖,得先诊脉人家才给开。”

  张为民听到这话,汗也不擦了,连忙追问道:“三鞭酒?”

  “是早年那种虎鞭、熊鞭、鹿鞭当主料的秘制药酒吗?”

  见陈子安点头,他顿时来劲了:

  “嘿,这可是好东西啊!”

  “年轻时候我试过一次,那效果绝了,你嫂子......”

  “咳咳,那啥,你说的有道理,工作再忙也得注意身体!”

  “下周吧,抽半天时间出来,咱哥俩过去瞅瞅。”

  陈子安乐道:“没问题。”

  俩人又闲扯了一会儿,张为民这才想起来正事:

  “忘了问你,大周末的不在家休息,跑到我这儿来干啥?”

  陈子安憨厚的笑了笑,抬手指向库房边上的那块铝锭。

  张为民戴上眼镜看了过去,惊讶道:

  “这才几天啊,竟然又弄了这么多,你小子真有本事!”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沈秀兰女士和陈卫国同志只觉得儿子钱来的太容易,心里不踏实。

  可张为民却完全没这种想法。

  回收站收了这么多年牙膏皮,没人比他更清楚这玩意想凑成规模有多费劲。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有攒牙膏皮的习惯,有些人觉得麻烦,用完就直接丢了。

  其次就算有这种习惯,攒个一年半载也不过是一二十个。

  去年这个时候他们下街道收过一次。

  十几个员工集体出动,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跑,一天最多也就能收回来2000多个。

  陈子安可好,自己一个人,短短一周弄了七八千!

  这绝不是随便来个人埋头傻干就能办到的事情。

  陈子安没多解释,谦虚的说道:“运气好,街坊们手里都有点存货。”

  张为民摇摇头,推了推眼镜,招呼他进库房。

  “先上秤看看有多少斤,今天财务放假,也不知道我这儿钱够不够。”

  陈子安应了一声,搬着铝块走进仓库,放到秤上。

  “三十五斤二两,三百五十二块钱,我看看啊。”

  秤砣找平后,张为民打开抽屉开始点钱。

  “三百,三百一,三百二......”

  “嘿,你小子运气确实不错,钱刚好够。”

  “不过大部分都是毛票,你可能不太好拿啊!”

  “把兜子拿过来,试试看能放下不?”

  都是几分几毛的零钱,一摞一摞摆放在桌上看着颇为壮观。

  装在布兜里,满满登登的大半袋。

  陈子安拎起来掂了掂,好家伙,至少得有四五斤重。

  这钱赚的,太有成就感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