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覆宋:从单挑水浒英雄开始

第64章 西路军指挥使,种师道

  “诸位兄弟,一路走好。”

  所有的梁山军士,都看着那一堆堆燃烧着的的火团,看着站在火堆不远处,默不作声的大头领宋江。

  没有人知道此时的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是为了这些躺在火堆里的兄弟惋惜,还是在思考回京之后,能凭借军功得到什么封赏?

  当初梁山啸聚山林,聚成一团烈火,可如今征方腊一战,这团火熄灭了大半。

  五日后,张叔夜大军开拔,班师回朝。

  军队自然是不能够开进皇城的,所以梁山众和其他宋军一样,只能在东京城外驻扎候着。

  能够进入皇城的,只有那些具备排得上号的官职人员。

  “陛下,如今江南道方腊叛贼已经伏诛,国内已定,依照和金人盟约,是该我朝举兵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宋廷,皇宫御花园内,宋徽宗赵佶沉浸于描摹院内的一块巨大太湖石,身边蔡京则是小心提醒道。

  闻听蔡京谏言,宋徽宗手中笔锋在画卷左侧,飞快提笔落下几字,这才停下手中动作。

  “北伐之事乃大宋之根本,且势在必得,然今国库空虚,若要北上伐辽,怕是难以支撑大军消耗!”

  宋徽宗一开口,蔡京就揣摩到了皇帝陛下的意思。

  仗是一定要打的,但是我现在的金库里面没有钱,该怎么办吧?

  蔡京和身侧的王黼暗下偷偷的交换了一个眼神,后者顿时心领神会。

  “陛下!”

  “燕云自古以来,隶属中原,乃中原大地抵抗北方蛮夷天然屏障,如今我大宋举正义之师,收复故土,此乃天下人共贺之举!

  既如此,何不从民间募集北上伐辽之资,让天下之民尽皆参与到此光宗耀祖之举?

  依臣之见,只要朝廷一纸文书下达,百姓定当踊跃捐赠,慷慨解囊!如此一来,既能使民享有复土之荣誉,朝廷也可解国库空虚之急!”

  宋徽宗坐在位上,听到王黼的提议,顿时眼前一亮。

  是啊,既然国库里没钱,那就从百姓手里‘借一点’嘛!

  国家没钱了,那就再苦一苦百姓!

  反正之前修建御花园,收集天下奇石异木珍花的时候,所谓的生辰纲、花石纲,不都是从百姓手里抠出来的吗?

  “此举甚妙!”

  “正如王爱卿所言,燕云乃中原故土,那么身为中原宋民,自然有责任参与到收复故土之壮举中!

  又不需要他们举身投军,只需略微捐出一些家资,就能助朝廷大军北上!届时燕云复宋,百姓者,岂不与有荣焉?”

  “陛下所言极是,臣深感佩服。”

  宋徽宗赵佶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自认为三言两语之间,就解决了宋军北上伐辽的军费紧张问题。

  “如此,拟诏告示天下,大宋不日北上伐辽,收复燕云!”

  “臣谨遵圣命!”

  待赵佶说完,蔡京立即恭维。

  片刻之后,宋徽宗似乎又想起了什么。

  “军费之事可解,但今童太尉故去已久,王爱卿作为接替童太尉之人,朕实不知王爱卿以为,当朝之中,谁人可为北伐领兵之人,何人可举之?”

  童贯此前一直都是宋徽宗赵佶用兵的第一人选,不然童老阴人也不会成为历史上军权最大的太监。

  现在童贯被赵权早早的就削了脑袋,伐辽之事,由王黼全权接任。

  所以宋徽宗又开始对于选谁来做北上伐辽的主将,又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毕竟现在主导伐辽的最高当权者是王黼,王黼是个文官,虽然能做个跟随队伍的监军,但当不了上阵的战将啊。

  蔡京听到宋徽宗的迟疑,心里略微思索一番,定下一人。

  “陛下,何不令应道军承宣使种老将军,任此次北上伐辽大将?”

  “老种经略相公?”

  蔡京嘴里吐出这么一个名字之后,宋徽宗这才想起来大宋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没错。”

  “种老将军经略西军已久,和西夏党项大小战争数十场,可谓战功赫赫,且此人熟悉北境军事,若是以种老将军为将,必然可胜任北伐之事!

  除此之外,还可将今日即将入城的张叔夜,调于任种老将军帐下任职,二者必能助王大人伐辽一臂之力!”

  “如此,倒是个好提议!”

  宋徽宗较为满意,种师道此人他知道的,只是疏于过问军事,所以一时间想不起来而已。

  种师道早年间曾拜大儒横渠先生张载为师,后来靠着祖上军功荫庇,从了官。后又自己考科举,当了个文官,最后一路靠着政绩,成了西路军指挥使,带领西军镇守大宋西北。

  “朕即日下诏,命老种经略相公速速回京述职,届时与张叔夜军一道,同王相北上伐辽!”

  王黼虽然身为宰相,属于文官。

  但北宋早就习惯性的让文官来带领军队了,可以说是大宋特色。

  问就是武将带兵太危险,朝廷这边不敢放任不管。

  所以北宋只要是大军出动,那必定是要让文官来当主帅的,就算实在不行,也会在主将头上,放一个文官监军,来监督军队。

  宋徽宗刚说完,身边大伴疾步上前,跪倒在地。

  “启禀陛下,海州知州兼江南道剿匪都统张叔夜,已于今日班师回朝,现领数位将士,正于宫外待诏!”

  “张叔夜回来了?摆驾,传张叔夜入宫!”

  不多时,等候在宫外候旨的张叔夜等人,便在领路太监的带领下,入了皇宫。

  “臣张叔夜,不负圣望,已诛江南道贼首方腊,平定杭州、秀州、信州等地之乱,特回朝复命!”

  张叔夜没有过多赘述,只是简单将自己这次平定叛乱的结果报了上去。

  宋徽宗闻言,心里很是高兴。

  整个江南掀起祸乱,大大的影响了朝廷的税收,弄得人心惶惶,国家动摇。

  现在叛贼都被剿灭了,他这个当皇上的肯定高兴。

  “张爱卿此番平叛,劳苦功高,朕心甚慰,不得不赏!”

  正要开口封赏,赵佶却见张叔夜原本跪在地上,刚立起来的半个身子,当即再次拜倒在地。

  “陛下,此次平叛,非是微臣一人之功,乃将士们上下一体,勠力同心,才得以剪除匪患,若要赏赐,望陛下垂怜。臣身后之人,俱是此一役中,立战功者!”

  “既如此,诸位爱卿平身,朕自当会论功行赏!”

  赵权自己都不知道,当初杀了童贯、高俅之后,到底还是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

  即便宋江等人在征方腊一战中,死伤巨大,但是终究没有让宋江等人的军功,被他人抢了过去。

  “臣,叩谢圣恩!”

  闻听皇帝圣谕,张叔夜和身后的宋江等人,立即叩恩言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