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双向选择
翌日上午,大礼堂里已是济济一堂。选手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处,窃窃私语,脸上交织着几分按捺不住的焦躁与期待。
主席台上,科协领导春风满面,朗声宣布着比赛的最终战果。
“……获得本次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的选手有……”
每当一个名字被念到,台下便会适时地响起一阵掌声,或真心实意,或流于客套。
“……康洁中学,康明成……”
“……并大附中,孔……”
孔胖子一听,激动得有些颠三倒四,“噫!我中了!铜牌!我居然捞了个铜牌!西哥这绝对是托了你的福!我超长发挥了。”
林西看着这个当代“范进”,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算是替他道了句喜。
并大附中的队伍里爆发出一阵小小的欢呼,他们这次斩获一银一铜,对于常年在竞赛中扮演配角的晋省而言,已然是相当拿得出手的成绩了。
银牌的名单也很快宣读完毕。
“……并州三中,刘淼雯……”
即便女生的分数线划得略低些,这枚银牌也足以证明她过人的天赋和付出的汗水。
刘淼雯听到自己的名字,嘴角刚咧开一丝笑意,旋即又有些怅然若失。
林西昨天可是直接被交大招生办的主任给“请”走了,金牌对他来说,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自己却仅仅是个银牌……
林西瞧出了她的心思,开口道:“你才学了三个月,已经很有天赋了!”
此言一出,周围的人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心想这小子莫不是在吹牛皮?
随着银牌名单尘埃落定,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金牌得主的揭晓。
“……浙省,李明浩……”
“……浙省,王梓轩……”
……
“……苏省,陈思远……”
……
“……湖省,张子凡……”
……
“……粤省,赵粤明……”
一个个在圈内早已声名赫赫的名字被依次念出,各省强队的教练和队员们脸上纷纷绽放出笑容,掌声与欢呼声如同浪潮般此起彼伏。
浙省依旧保持着其在该领域的霸主地位,一口气将8枚金牌收入囊中。
苏省紧随其后,斩获5枚金牌。
湖省和粤省也分别有4枚和3枚金牌进账。
其他省份则如往年一般,大多只有一两枚金牌,有些省份就像过去的晋省一样颗粒无收,铩羽而归。
就在金牌名单即将宣读完毕之际,科协领导故意顿了顿,卖了个关子,而后用异常洪亮的嗓音宣布:
“下面,我要宣布的是在本次竞赛中,一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的选手!”
“他以满分的成绩,无可争议地获得了本次竞赛的最高分!”
“他就是——来自晋省并州三中,林西!”
“哗——”
整个大礼堂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炸弹,瞬间炸开了锅!
晋省的带队老师激动得直接从座位上蹦了起来,手里的保温杯“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也浑然不觉。
孔胖子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嗷嗷直叫,仿佛是他自己拿了奖一般。
刘淼雯也忍不住笑弯了眉眼,使劲地鼓着掌。
林西,果然是独占鳌头!晋省唯一的金牌!
而且,还是满分!
这在晋省信息学竞赛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彪炳功绩!
在如潮水般汹涌的掌声中,林西神色平静地走上了领奖台。
颁奖仪式落下帷幕,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双向选择。
往年的这个时候,场面虽然也算热闹,但大多是各个高校的招生老师和获奖选手之间多对多的“人才市场”式交流。
金牌选手会被几所顶尖大学争相抛出橄榄枝,银牌选手也有机会获得大幅降分录取的优待。
但今年,这场面也太邪乎了!
几乎所有高校的招生老师,在比赛结果宣布的那一刹那,就将目光死死地锁定在了林西身上。
也没辙,谁让这小子这么妖呢??
在高中阶段就能独立开发出全新的算法,这在竞赛史上,简直是闻所未闻!
这算法好好拾掇拾掇,立马就能发一篇分量十足的SCI论文!努努力上个顶刊都有可能。
更何况,这小子现场答题时展现出的代码功底,那叫一个扎实、漂亮!以后要是进了团队,绝对是个能干活儿的好苗子!
教授们可太喜欢这种“廉价劳动力”了。
一个刚进大学的人就能进行学术研究,这种人才,额……不,天才!谁不想要呢?
清华的邱教授第一个按捺不住,如同饿虎扑食般冲了上来,紧紧攥住林西的手,笑容和蔼得像个邻家卖保险的大叔:“林西同学,我们清华计算机系的姚班,了解一下?”
“邱教授,您这可就不地道了啊!”
南大的张教授不知何时也挤了过来,一把扒拉开邱教授的手,笑呵呵地对林西说:“林西同学,别听老邱瞎忽悠!”
“清华那地方,卷得跟麻花似的,压力多大啊!我们可以为你提供海外名校的交换生名额,直接去麻省理工或者斯坦福交流一年,开拓国际视野!”
复旦的陈主任也袅袅婷婷地走了过来,带着几分魔都特有的精致,“林西同学,我们复旦地处魔都,那可是国际化大都市,各种机会和资源,都是得天独厚。”
她顿了顿,继续抛出诱饵:“我们不仅可以提供直博名额,每年还有高额的创新创业奖学金,支持你在学术研究之余,搞点自己的小项目。而且,我们和海外多家顶尖实验室都有合作!”
浙大的王威教授也不甘示弱:“林西同学!我们浙大竺可桢学院了解一下?全校最顶尖的荣誉学院!”
“你进来就是重点培养对象!我们还可以为你配备专门的院士导师,提供独立的科研经费!”
一时间,林西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各大名校的招生老师们,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争先恐后地向他抛出橄榄枝,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诱人,从直博、奖学金,到海外交换、院士导师……
简直是把裤兜里能掏出来的优惠政策都亮了出来,就差没当场签买身契了。
这阵仗,别说是其他获奖选手了,就连那些见惯了大场面的带队老师们都看得目瞪口呆,心里直犯嘀咕:往年抢人大战虽然也有,但哪有这么夸张的?
这抢的到底是个人,还是大熊猫啊?
被冷落在一旁的其他金牌选手们,脸色渐渐有些挂不住了。
一个来自浙省,同样拿了金牌,身材高高瘦瘦的男生忍不住小声哔哔道:“搞什么名堂?都是金牌,凭什么就都围着他一个人转啊?我们也很优秀的好不好?”
另一个女生也酸溜溜地帮腔:“就是啊,不就是多考了几分而已嘛,大家不都是金牌。”
“安静一点!”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颇有几分官威的科协领导皱了皱眉头,出声维持秩序。
他扫了那几个嘀咕的选手一眼,冷哼一声:“你们要是也能捣鼓出个新算法来,我保准这些教授们也会这么上赶着抢你们。”
“什么!?”
毕竟在场的也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学生,一听“创新算法”这四个字,立马就明白了其中的分量,质疑的声音瞬间消失。
其实林西在选择保送这条路的时候,就已经选好了学校,眼前的待价而沽,都只是为了拿到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