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有龙气

第58章 官途

大明有龙气 蜀心 2688 2025-05-19 17:05

  陈子龙和顾枢离开的这几个月,松江合作社诸事都是夏副社一手操办。

  松江合作社的总部在年后经历了一次翻修,此事是陈子龙,顾枢,夏允彝一致同意的。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各个部门都忙的不可开交,隔三岔五就找秘书处要人。

  秘书长赵峰和举办了数次招聘,高昂的工资和良好的声誉吸引了众多童生甚至秀才前来。

  萧规曹随,合作社的架子已经被搭起,在夏允彝的认真操持下,诸事都维持得很好。

  尤其是织造坊和浦江镇。

  棉布商战已经持续了大半年,织造坊获得了摧枯拉朽的胜利。

  陈子龙惊喜地发现,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随着纺线速度大大提升,棉线多而织布速度相对缓慢。

  经过几个纺织女工的冥思苦想,一款提升织布速度的新机器已经被共同发明出来。

  按照陈子龙定下的松江合作社的章程,经由织造坊和匠作司的统一认证。

  给那些纺织女工一人奖励了三十两白银。

  在源源不断的物美价廉的棉布的冲击下,江南的其他友商纷纷拱手投降。

  松江合作社的棉布畅销江南乃至更远的市场。

  有的小作坊甚至偷偷将织造坊的棉布批发来,印上自己的商标售卖。

  陈子龙坐船驶过黄浦江,路过浦江镇。

  这个原先荒凉的小镇子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

  虽然暂时无法与佛山镇,景德镇这样的大镇相比,但在松江也属于独一份的存在。

  除了海贸司和乡勇队设立在奉贤营田所附近外,司银司,匠作司,秘书处,织造坊,执法队,墨韵报社这六大机构在总部旁边一字排开。

  所有政务杂事都可以在这条街办理,效率奇高。

  被浦江镇的百姓称之为“一街通百事”。

  而与“百事街”一墙之隔的是“百戏街”。

  合作社内的水晶坊,绸缎庄,棉布店都设在此处,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商贩。

  集中了浦江镇的风花雪月和繁花似锦。

  松江官场没有太大的变化,上海县令李永年依然鼎力支持松江合作社,毕竟其在天启六年缴纳的税银已经逼近三万两。

  没有人会不喜欢这样一颗能让自己年年考评上等的摇钱树。

  “大人,先去总部还是先回家?”

  众人下船,陈子龙改乘马车。

  陈所一边赶着马车一边问道。

  “先回家。”

  陈子龙决定这几天先推掉这些政务,数月不见家人,总是要阖家团圆的。

  “哥!”

  陈家的两扇大门齐齐敞开,陈淑大老远就看到陈子龙的马车,站在家门口一边挥手一边呼唤。

  “妹子,哥回来了!”

  “我们家阿淑长成大姑娘了。”

  十三四岁的女娃正是拔高个子的年纪。

  此行几个月,陈子龙明显感觉陈淑长高了许多,也成熟了不少。

  陈子龙几个月没有写《聊斋》的续集,夏允彝又忙着社内的事情,整日都忙得不可开交。

  墨韵报社几乎就交给了孙维和陈淑两人。

  孙维老成持重,负责审核时政要闻,格物致知等内容。

  陈淑则一手负责起了诗词歌赋和奇闻轶事的版块。

  陈家的马车每天在上海县和华亭县往返,陈淑也乐此不疲。

  “爹,姨娘,我回来了!”

  陈子龙和陈淑携手跨进家门。

  陈所闻和抱着小妹的唐姨娘迎接。

  “终于回家了,你这孩子天天在外头打拼,孩子他爹你看,都饿瘦了。”

  唐姨娘把小妹交给绿珠,握了握陈子龙的胳膊。

  军旅之中,伙食肯定不如家里。

  陈子龙心中如此想,却没有和家里人说。

  “外头的饭菜,怎么吃都没有家里的香。”

  “好,姨娘知道你忙,再忙还不能让陈所载你回来吃顿饭嘛!”

  “是啊,此番回来,且在家中好好休养。”

  “你不在松江时,那个合作社我可是去看了好几次。”

  看着陈子龙的事业一天天壮大,陈所闻打心眼里高兴。

  “我儿干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连我这个当老子的脸上都有光。”

  “大锅!好!好大郭”

  绿珠怀中抱着的小妹已经开始牙牙学语。

  家中众人发出会心的欢笑。

  ……

  夜深时分,泡上一壶浓茶之后,陈家父子的夜谈似乎已经成了惯例。

  “儿啊,你也长大了,创办合作社,开拓商路皆是实干之事。”

  陈所闻毕竟当过好几年的工部主事,敏锐的政治嗅觉让他隐隐担忧。

  “只是为父还是要多提醒一句,若是没有圣贤之道铺路,一旦朝廷追查下来,恐有僭越之嫌啊。”

  陈子龙猛地一惊,开始认真思考起陈所闻的话。

  如果说创办营田所是为了救助流民逃户,那松江合作社的不断发展无疑使越来越多人步入温饱甚至小康生活。

  大明天子治下,尚有饿死之饥民,流亡之逃户。

  你弄出一个松江合作社,消除逃户,让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你居心何在啊?

  如今是阉党,齐党,楚党等自身难保,东林党又与陈子龙同气连枝,才没有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但倘若局势有变,出现一个既空的出手,又与东林不对付的势力。

  想要抓住陈子龙的把柄,松江合作社一抓一个准。

  自己在私人势力上发展得如火如荼,却没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官方身份,确实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所以说,你还得尽快准备今年南直隶的乡试。”

  陈所闻开始为陈子龙规划进步路线。

  “考取举人出身,便可正式出仕为官,一般可补缺为一县县丞或主簿。”

  “当然,以我儿大才,不必拘泥于此!”

  “只要你肯下苦功,等到明年春闱,你便可进京赶考,你爹我就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

  陈所闻说起从前的辉煌往事,脸上还带了几分自得之色。

  “到时候,进可入翰林院,退也可任六部主事或一县县令,方打开为官之路。”

  “到时候,你若任这松江的一县县令,再大办松江合作社之事,岂不是顺理成章,事半功倍?”

  陈子龙聚精会神地听着陈所闻的肺腑之言,心中大为认同。

  他确实应该谋划官途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