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姐姐开国皇后马秀英

第41章 巴林银矿 线膛枪

  待吴海等人把地图摊开,朱元璋迫不及待的开口:“小弟快说银矿在哪?”

  马达脱下鞋子踩在超大版的大明地图上寻找。

  ‘前世’在报纸上看过的赤峰市巴林左旗‘双尖子山银矿’的报道。

  对于现在那边有没有巴林这个地名马达不关心,反正位置是那个位置就行。

  双尖子山超大型银矿,后世国内发现的大型银矿,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北部,名为巴林的北部。

  装模作样的找了一会,马达蹲在伸手点在巴林左旗这一片。

  “姐夫银矿大致在巴林这一片。”

  朱元璋看到是在蒙人的地盘上,顿了顿:“小弟,咱知道了!”

  见朱元璋没动力,马达添了一把火。

  “嗯,姐夫你自己看着办,此地有银三万万斤,还有其他伴生矿。”

  “三万万斤?不是两?”刚刚还兴趣缺缺的朱元璋大惊。

  马达笑呵呵的看着惊讶中的朱元璋,“对,三万万斤,不是两!”

  “果真?”

  “姐夫,我有骗过你吗?与其你打钱庄金库的主意还不如去找银矿!”

  马达顿了顿站起身警告道:“此事乃你千万不能去问我师傅,至于原因姐夫你懂的。”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呵呵...小弟,姐夫懂!此事绝密。”

  “姐夫,我有一计能让北元之人帮忙寻找,你尽坐享其成。”

  “嗷?你小子快说。”

  马达看了看朱元璋、朱标父子,“就是派人把这个‘秘密’透露给北元那些人。”

  “等他们找到银矿所在,甚至开挖,届时姐夫你再让徐达、常遇春捡便宜。”

  一旁的朱标伸手比了个大拇指,“舅舅你真聪明!”

  朱元璋点了点头:“嗯!你小子这个办法不错,此事咱会安排。”

  “姐夫矿脉难寻!最好能把消息传到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的耳朵里。”

  朱标在一旁附和:“爹,舅舅说得对,一般蒙人对金银的态度还不如牛羊。”

  “标儿你有所长进,爹自有算计。”朱元璋伸手拍了拍朱标肩膀。

  因现在没有勘探仪器,同朱元璋细细商议好一会,马达去偏殿叫上李诗雅和朱标全去春和宫休息。

  春和宫寝殿,马达只是把自己‘宝箱’搬走,其余东西都没动,每日朱标还让人清理。

  ......

  明洪武三年正月十八,巳时二刻,兵仗局(兵器作坊)。

  高炉预留地上,马达手握两把红、白小旗站在场中木制小高台上对下面的人指挥。

  抬手对左边向上挥红旗。

  “李管事(兵部管事)你们那边的人再用力拉一拉。”

  随后又对右边向下挥动白旗。

  “王管事(管事太监)你们这边的人别太用力,斜啦~放一放。”

  “好好~就这样!麻绳都拉直咯!”

  双手挥旗,“老陶赶紧带人把水车支座给固定好。”

  场外的陶成道见旗语带着一群扛着木料、石料的匠人冲到左右前后被麻绳拉直的巨大水车下。

  水车约一丈半高,马达将其作为原始版输送机使用,既可送料入高炉,又可运送铁水。

  大高炉每次预计可出两吨铁水的大号土高炉,没有输送机,单靠人力工作效率低还危险。

  “叮叮咚咚...”

  响了近两刻钟,马达才挥动手中的小旗帜让拉水车的众人放手。

  见状又对着张正常等道人挥动小旗。

  远处等待中的张正常等掌教看见到旗语,带人推着独轮车向这边而来。

  还算宽敞的场地,一下子就挤满了人,测试水车的测水车,砌筑高炉的砌高炉。

  “徒儿,为师也要在科技研究院建如此规模的高炉来炼玻璃。”

  马达回头看到不知什么时候来到这小高台的张邋遢,苦笑道:

  “师傅炼玻璃用不着那么大的高炉,吹的时候也不好吹。”

  张邋遢点了点头,“也是!为师忘记玻璃还可吹成形,还是小炉好使。”

  旋即再次开口:“徒儿,你再为为师一些炼金配方可好?”

  “师傅,我不是给你老人家数个配方了吗?你都没弄出来还要新配方?贪多嚼不烂。”

  “别墨迹!给不给?”

  “给给,回去再说。”

  张邋遢笑了笑:“这还差不多。”

  酉时三刻。

  人多力量大,大号土高炉及水车的控水水道、闸门等都建造(开挖)完成。

  马达和张邋遢爬上木制脚手架对高炉,炉基、炉身、炉喉、出铁口、出渣口等等一一检查。

  让两位管事封锁现场后,马达和张邋遢、张正常等一众道人离开。

  ......

  与此同时,紫禁城乾清宫。

  朱元璋看着匆匆忙忙赶来的朱标问道:“标儿,毛骧可有消息传回?”

  “父皇,毛骧那边还未传回消息,儿臣发现有一些禁书传入京城,父皇你看看。”

  朱标从怀里掏出几本话本放在御案上。

  朱元璋拿起一本书随意翻看了看“嘭!”把书砸在御案上,“这些白莲余孽!”

  龙凤十二年十二月,廖永忠奉命迎韩林儿,船行至瓜步时沉入江中,韩林儿溺亡,廖永忠没事。

  事后不少韩山童的旧部打着白莲小明王旗号趁机作乱,朱元璋力压一波后平静几年。

  现在又有冒头的迹象,还把小明王韩林儿身死之罪加在朱元璋身上,写成话本传播。

  “标儿此事爹会处理,你早些去休息。”

  “是,父皇。”朱标应声离开。

  待朱标离开,“啪啪~”朱元璋拍了拍双掌,一名身材魁梧的暗卫从侧门走了进来。

  “蒋瓛,毛骧现在不在京,此事由你去查!”

  “微臣遵旨。”

  蒋瓛接过朱元璋手里的书转身离开。

  ......

  戌时三刻,马府。

  内院客堂,张邋遢看着手里的新炼金配方,磕磕绊绊开口:

  “徒儿!叠氮化铅(不作详细描述)里面材料不知其名,过程太复杂,还易燃有毒。”

  马达见张邋遢囧样,轻笑道:“师傅,我都说了贪多嚼不烂,呵呵...”

  张邋遢见他这一副欠抽的模样,没好气回怼:

  “瞧你小子这嘴脸?你以为为师傻?你小子把为师当你口中所说的工具人。”

  “师傅!天地良心,徒儿何时把你当工具人,是你自己要新炼金配方,我又没逼你。”

  “哼~”张邋遢一时无言以对冷哼一声。

  马达见这‘老小孩’生气,笑问:“嘿嘿...老张,你还要不要其他配方?”

  “要!孽徒~赶紧拿出来。”

  马达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小叠纸,“老张,这是酒精提炼的配方,这是大蒜素配方......”

  张邋遢也不管会不会做,接过配方满意的点头,“嗯,不错!”

  见他开心模样,马达又又一次对张邋遢提醒:

  “老张,这些配方你要保密,制作时按工序要分开做!玻璃器皿也要贴上标识......”

  “徒儿你放心,为师最为谨慎!这些炼金之法定不会外传,否则会引发浩劫。”

  张邋遢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

  一刻钟后马府大门外。

  “徒儿为师回去了,别送!”

  “行,你老慢走。”

  张邋遢提着灯笼挥了挥手,同几名道童一起慢慢地消失在黑暗中。

  ......

  明洪武三年二月初八,巳时,兵仗局。

  马达带着一众学生来到高炉外围。

  几名赤膊上身的汉子用铁钩钩着一巨大坩埚顶部挂钩,挂在被架空的粗铁链上借‘运输机’的力引导去不远处泥范(模具)处。

  “停!”一声高喊,守在水车后的人立马关掉水闸。

  巨大坩埚停在泥范边,工匠们顶着高温用自制长勺舀出铁水往泥范里浇筑。

  模具:泥范、石范、陶范、铜范、铁范等。

  徐允恭见忙碌匠人们,出声询问:“马老师,今日我们课外活动是打铁吗?”

  马达笑呵呵回答:“不错!今日老师带你们打铁,女孩子也要动手!技多不压身。”

  “......”常婉怡、徐妙云等女子频频对马达送上白眼。

  待工匠们把泥范灌满,剩下的铁水全被倒入另一边泥范凹槽里。

  随后水车再次转动,大号坩埚围着高炉转了一大圈回到原位(出料口)。

  再后工匠们把坩埚顶部挂钩挑离铁链,水车又一次转动,一桶桶铁料被力士们挂上铁链向入料口而去。

  待装料桶抵达入料口前方,被另一批力士取下来将铁料倒入高炉入料口。

  此刻,马达也在对一群学生解说高炉、水车、传送带等原理,两名管事也在一旁静静的听。

  大半个时辰后,一群学生在水池边的作坊里打铁。

  “叮叮当当...”

  马达背着双手看朱标、徐允恭等人捶打脱模后变形或不直的铁管。

  常婉怡、徐妙云等女子也在一旁观看,马达也就是说着玩,怎么可能让她们打铁。

  两名管事站在一名老匠人身边看着他打磨一根钢管。

  “老李能不能发奖金就看你的手艺啦!”

  “老李,咱家平日待你不薄,你可千万别失手。”

  “两位管事,你们放心,某定不负国舅爷与你们所望。”

  话毕,老匠人把钢管拿到眼前瞄了瞄又继续打磨内壁。

  午时初刻。

  马达拿着打磨好的枪管检查,“不错!厚度均匀,没有裂痕,内壁也打磨光滑。”

  “老李,你有没有办法在这管里刻成几条整齐、螺旋凸线?”

  “国舅爷,你细细说来。”

  马达把枪管膛线的要求给李姓老匠人说了一遍。

  李姓老匠人沉思好一会才出声:“国舅爷,小的可以试试,若是不成功望国舅爷息怒。”

  “呵呵...我还没那么小气,大胆干。”

  “是,国舅爷。”

  随即老匠人拿着枪管来到水池另一侧有数个小水车作坊内。

  跟过来的马达看见他借助水车的转力用工具插入钢管里发出“咔哧咔哧...”刺耳的声音。

  看了一会马达知道这种‘细活’短时间弄不完,走出作坊和朱标等人打铁玩。

  未时四刻,王管事(管事太监)笑呵呵的跑到马达身边。

  “国舅爷,你要求做的锥形弹丸(铅制)已脱模,与枪管大小完美契合。”

  “好!”马达对点了点头,“大伙都停下,我们去做新子弹包。”

  “是,马老师。”

  朱标、朱樉等人放下手中的铁锤跟随马达走出作坊。

  他们前脚刚走,后脚一群匠人走进作坊看到被‘祸祸’的好钢材哭笑不得。

  作坊里,马达又一次带朱标等人制造新子弹包。

  知道锥形弹头和枪管肯定有偏差,可现在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只能将就用。

  马达用定量勺舀一勺火药粉,突然想到火药还没颗粒化,拍了几下脑门。

  “完了~忘记一个大事,我就说忘了什么事!原来是这事。”

  一旁的朱标疑惑道:“舅舅你忘了什么事?”

  “我忘记把火药颗粒化啦!”

  “不懂!”

  “呵呵,你们继续。”马达笑了笑起身走出作坊。

  找到两名管事,把湿法造粒的方法给两人说了一遍,两管事当即去找人做。

  两管事虽满脑子都是疑问,但他们也不多问,‘打工仔没话语权’。

  马达准备回作坊,李姓老匠人拿着枪管走过来。

  “国舅爷,你看看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嗯。”

  马达接过枪管瞄着里面的膛线。

  里面膛线虽没机械加工的均匀有规律,但纯手工制造到这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李师傅你做的不错,要多加改进!以后枪管膛线全由你把关。”

  李姓老匠人激动的拱手行礼:“多谢国舅爷,小人定加倍努力。”

  马达伸手从内袋里掏出准备好的新样板枪(步枪)图纸递给他。

  “李师傅你按这张图纸制作这把行火枪。”

  “是,国舅爷。”

  老匠人接过图纸转身离去。

  图纸与之前的燧发枪大致相同,只是零件、部件缩小一些,枪身变细、变长。

  时间接近酉时,李姓老匠人和两管事拿着一把带膛线的燧发枪找到马达。

  马达拿着新枪、新子弹包同众人一起走向靶场。

  待木靶摆好,马达装填好弹药趴在沙袋上。

  “呯~!”

  三十丈命中,甲破。

  “呯~!”

  四十丈命中,甲破。

  “呯~!”

  五十丈命中,甲破。

  “呯~!”

  六十丈命中,甲破。

  “呯~!”

  七十丈命中,甲未破。

  能击中两百多米的目标,不管能不能破甲马达已经心满意足。

  朱标、朱樉等人则眼冒星星激动无比,连常婉怡、徐妙云等女子都一样。

  这可是七十丈距离!一般弓箭手都射不了那么远。

  且还是粉末火药的结果,换成颗粒火药效果更强,当然炸膛后果也加倍。

  待马达测试完,一脸兴奋的朱标迈步上前。

  “舅舅给我打几枪,给我打几枪。”

  “给给,注意安全。”

  “是,舅舅。”

  大约半个时辰后得到消息朱元璋带着一群武将风风火火赶来。

  此刻,常升正按步骤装填好子弹,趴在沙袋上准备开枪。

  “常家小子给咱住手!”

  常升闻声回头看见是朱元璋吓了一个激灵,“哦。”连忙把枪放下知趣的退后几步。

  朱元璋拿起沙袋上的改版线膛枪,瞄准四十丈外套有鱼鳞甲的木靶“呯!”射击。

  “给咱把靶子拿过来。”

  “是,陛下。”两管事带人向木靶跑去。

  少时,几人抬着木靶到朱元璋面前,看到鱼鳞甲上被对穿的洞。

  “好~好~!”喊了两声看向马达,“小弟此火枪给咱大量制造。”

  马达点了点头:“姐夫制造没问题,问题此乃神器一定要严加管制。”

  朱元璋有点懵逼,疑惑反问:“咱不是对火器都严加管制了吗?还要如何做?”

  已有准备的马达掏出一张纸递给他。

  “一,提高匠人薪俸,加强他们的保密意识教育。”

  “二,制作出来后每一把火枪都要编号,残次品要回炉重造不能带缺陷使用。”

  “三,制作子弹袋同枪同编号,每个子弹袋能装五十个子弹包、一壶引发药。”

  “四,子弹包要严管,每次训练一定要用完禁止将士私藏,违者重处!”

  “五,作战时要用三段射击方法,三段射击......”

  朱元璋看了一遍纸上内容都符合自己心意,点头道:

  “好!就按你说的办,咱会把这里再次扩建并加大管控。”

  “姐夫你自己决定就好。”

  马达没有给他扩建上的意见,随意回答。

  “小弟,陪咱去看看制造过程。”

  “行。”

  朱标见朱元璋手拿步枪要走,出声喊住:“父皇把火枪给儿臣。”

  “为何?”朱元璋像小孩护玩具一样把枪藏身后。

  朱标略带气恼解释:“舅舅说要测试枪管的耐久度,你不能拿走。”

  朱元璋笑骂一声:“小兔崽子给给,注意安全。”

  “是,父皇。”朱标笑吟吟的接过枪。

  朱元璋、马达迈步离开靶场,没有上手试抢的一群将领面露不甘跟在其后离开。

  天色渐暗,做出一系列安排的朱元璋最后带着吴海走出兵仗局。

  大门外等待的马达等人各自对他行礼告辞。

  见朱元璋手拿第一把线膛枪登上马车,出声疑问:“姐夫你把支枪带走作甚?”

  “咱拿回宫研究研究。”

  马达有些无语,调侃道:“那你可要放好咯,别再弄炸膛,又得用童子尿洗脸。”

  正在收马凳的吴海吓了一个激灵,这国舅爷什么都敢说。

  “呔~你小子是不是皮痒?闭上你的乌鸦嘴!回宫。”马车应声而动。

  少时,众马车都各自离去,马达等马车都远离又偷偷溜回兵仗局。

  时间不长,他再次出来时腰间变得鼓鼓囊囊,只要不瞎都看得出藏了东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