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乡里请来了县医院的医生(求月票求追读求评论)
第二天,沈砚和王建国一起去乡政府找了王长书和孔军,把白鹤翔老医生的话说了。
他们两个听得一愣一愣的。
“你们把白老医生请来了?白老医生还要带一群医生来义诊?”
王建国说:“是砚哥请来的。”
王长书兴奋地说:“你们需要乡政府怎么配合你们?”
王建国说:“白老医生说,他们来一次不容易,希望多看几个病人。”
“那行,我待会就给各村发通知,再用高音喇叭宣传下。”
“谢谢书记。”
孔军觉得这事是他首先促成的,要不是他把老房子租给王建国,又让王建国把名字改成雪野乡卫生所,哪里会有这个好事,于是不免有些自得起来,看向王长书的眼神就带着点轻视。
但他没有表露出来,而是指示说:“到时我派民兵来维持秩序,你们有啥需要的,找我就行。”
“谢谢乡长。”
王长书挨个和沈砚与王建国握手:“我代表雪野乡的八千人民感谢你们两个。”
王建国被王长书的话说得激动了,连忙说:“我们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沈砚没怎么说话,这个事说到底是王建国的事,这些话应该让王建国自己说。
毕竟以后,都是要靠他自己来做这些事情的,沈砚只能扶着他走一段路。
孔军有点遗憾,他应该抢先说这句话的,这么好的一句话,竟然被王长书抢了去。
谁能代表雪野乡的八千人民,谁不就是雪野乡的一把手吗?
不过孔军很快就有了想法,要是他能把县里卫生系统的领导请来一两个的话,那自己可就长脸了。
兴许还真能把雪野乡卫生所从假变成真呢,这样也能为家乡父老做点实事。
孔军和王长书不一样,王长书是外地人,他来雪野乡当乡官员,是过渡,他的想法是不出事就行,熬够年头,就能回县里。
但孔军是本地人,他知道他朝廷无人,乡长这个位置就到顶了,想为家乡父老做点事情,所以他不怕折腾,也喜欢折腾。
这也是两个人不对付的原因,王长书觉得孔军瞎胡闹,孔军觉得王长书占着茅坑不拉屎。
但二人也有一些地方能达成合作,那就是王长书觉得这事做成了不会有啥负面效果,还能成为自己的政绩时,他就会让孔军放手做,不然,他就会阴悄悄地使个绊子。
当然,他们这种相互牵制的关系,也形成了一种权力制衡。
孔军冒进,王长书就按住,所以雪野乡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
王长书做事消极,孔军动力足,孔军就推着王长书,让雪野乡慢慢发生一些改变。
比如接下来的县医院的专家们来义诊,就是他们两个都觉得是好事的事情。
得到了乡官员和乡长共同支持的事情,自然就是雪野乡的头等大事了,很快就风风火火地宣传起来。
先是召开了乡委会议,把这事通知给了各个村村长,村长又在村里组织会议,把消息通知给了各生产队的队长,生产队队长又通知给了每个村民。
再加上高音喇叭每天都在宣传:经过乡政府努力争取,下月初五10点至下午16点,绥县人民医院将组织专家来雪野乡义诊,义诊地址是雪野乡老公社,希望各位村民积极参与,特别提醒,本次看病不花钱……
广播里没有提沈砚和王建国,会议通知时,也没有提沈砚和王建国,搞得这事完全是乡政府自己搞来的。
而这自然也是王长书和孔军的共识。
沈砚不在乎这个功劳最终归给谁,只要百姓们能看病,王建国的诊所能得到宣传,得到背书,沈砚无所谓这些专家是谁请来的。
王建国则是没想到这一层,也没有想过这一层。这几天他和牛爱云天天在收拾他们的诊所,让那个老房子焕然一新。
按照时间来算,义诊这天是在高中演讲之后,所以沈砚赶得上参加。
这个消息像是旋风一样,把雪野乡吹遍了。
香树湾生产队的沈亮亮是个热心的孩子,之前他帮过一个死去的阿婆去找过沈砚看病,现在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快速跑去了另一户人家。
“大爷,你不是说你头疼没钱看病吗?县里的医生要来给我们看病了。”
“啥?”大爷耳背。
沈亮亮附在大爷耳边吼:“县城里的医生要来给我们看病了。”
“啊?可我没钱啊。”
“喇叭里说了,不要钱。”
“不要钱?看病怎么会不要钱呢?”
沈亮亮听说:“说是什么义诊呢。”
“那你现在就带我去。”
“不是现在,还有几天呢。”
“还有几天?”
“到时我带你去。”
“乖孩子。”大爷从怀里掏出一个烧土豆,塞进沈亮亮手里。
沈亮亮接了,又去宣传去了。
生产队队长都没他宣传得勤。
上湾村村民王三爷,是个嘴碎的人,也是一个常年腰疼的人。
他在王建国那里拿过几副药,但一直没好,就天天咒骂王建国,说他只知道收钱不治病。
现在听到县城医院的医生要来看病,高兴得什么似的。
天天在村口用大嗓门在吼:“还以为全天下就你一个医生呢,现在县里的医生来了,你就靠边站去吧。”
他不知道,这县里的医生就是他骂的人喊来的。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整个雪野乡都沸腾了,都打算那天去让县医院的医生看看病。
在他们眼里,县里的医生肯定就要比乡里的医生厉害,市里的医生肯定就要比县里的医生厉害。
有些本来正病着的人也不去看医生了,而是在家疼着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就算是雪野乡旁边的牛家集乡,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打算去看看。
但有些村民担心,自己不是雪野乡的人,那些医生会不会给自己看呢。
不过很快他们就逻辑自洽了。
我们虽然不是雪野乡的人,但是是绥县的人啊。那些县医院的医生是县里的医生,那只要是县里的人,那都要管。
这么一说,道理就通了,于是牛家集乡的人也等着那一天。
这几天,王长书和孔军的心情都相当好,因为他们听到了百姓们对他们的赞扬。
说他们给雪野乡里做了一件大好事。
其实他们也做过别的大好事,比如去镇里给雪野乡争取种烤烟的指标,孔军这个蛮汉,就争得比旁边的牛家集乡多。
不过这个事情没人夸他,而是骂他,说他把这个指标都分给了他家的人。
当然,这也是空穴来风,不是孔军这么大公无私,而是孔军这人脾气爆,和他的兄弟都处不来,他当然不可能给他兄弟多分指标。
但只要有利益纠纷,那就不可能有好话,没得到利益的人不管怎么样都会骂你。
但义诊这事,就没有利益纠纷,所以大家都歌功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