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去割谷子(求月票求追读求评论)
沈砚正在家洗衣服。
洗的是他新买的衣服。
沈墨回来看到了,不解问道:“新衣服洗啥啊?新衣服才是最干净的啊。”
沈砚一时语滞,一想农村的人还真这样,总觉得新的东西就是干净的。
“哥,新衣服不是最干净的啊,新衣服就是看着干净,你想想,一件衣服从布到衣服再到百货大楼,要经过多少道程序,要经过多少人的手,怎么可能干净嘛。”
沈墨没想过这个道理,经沈砚这么一说,反倒明了了。
“这么一想,的确脏,以后我也洗洗再穿。”
沈砚把他那件去年买的的确良衬衣找出来,给了沈墨。
“两件新的,我要在县里换着穿,就不给你了,这件旧的,你拿去。”
“这么好的衣服我怎么能要?”
“收着吧,我们家也不差这点钱了,你去哪里都穿你这身,这件正好换着穿。”
沈墨不好意思地笑笑,接了。
“你中午回来干啥?”
沈墨说:“现在生意淡,又是农忙时节,砖厂放假一周,大家各自回家收晚稻收包谷。”
沈砚久不做农活,对田土里的事情不熟悉,但抬眼看去,山里田里都是一片金黄,看来是到收庄稼的时候了。
现在生意淡,估计也是因为大家也忙着收庄稼,不修房了吧。
要让沈砚干别的活他还行,但让他干农活他还真吃不消。
这个大热天去山上的包谷地里摘包谷,然后又背着七八十斤上百斤的包谷下山来,想一下都累。
他前生就没有干过农活儿。
不过,他却想起什么似的,把衣服晾好,把两个小家伙带着,就去了许文和家。
他家也要收庄稼了。
虽然因为许文和有工作,梁桂珍没种多少庄稼,一个人也能收完,但沈砚总不能自己带孩子,让梁桂珍一个人收吧,许文和气喘,不能干这种重活。
沈砚到了许家庄,梁桂珍果然去田里收稻谷了。
许文和倒是在家。
看粮库这工作,很自由,许文和早上去逛一圈,中午回家吃饭休息,下午时再去逛一圈,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
许思友夫妻由于年纪大了,再加上有许文民出钱许文和出人出东西,所以他们倒是没种庄稼,算是农村少有的吃商品粮的老人,是被村里老人羡慕的对象。
他们自己做饭吃,没和许文和一锅吃饭,吃完饭后,两个老人就串门聊天去了,每天的日子悠哉得很。
沈砚就把孩子让许文和带着,自己背着背篓就去了田里。
沈砚老远就看到梁桂珍弯着腰在那里收割谷子。
其他田里,都是几个人一起割,梁桂珍家的田里就她一个,显得孤零零的。
旁边的邻居站起来歇一口气的时候就和梁桂珍拉话。
“桂珍二嫂,你今年收了,明年就不种了吧?”
“不种稻子,吃什么呢?”
“你女婿都大作家了,买粮吃呗。”
梁桂珍对这些带着酸味的话早就习以为常了,笑了笑说:“沈砚倒是不让我种田土,是我自己闲不住。”
“你和我二哥以后就享福了。”
“唉,也就那样。”梁桂珍因为大女儿的死,一直心情难受,后来因为沈砚这个女婿,心里稍微得到了一点安慰。
他并没有因为清芳的死就不和自家来往了,还是亲切地叫爸妈,成为了大作家后,还给他们又买衣服又买吃的还给钱,这样的女婿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这时另一丘田里的一家人在小声嘀咕:“哼,得意什么,沈砚成了大作家后,多少人巴着嫁给他啊,等他找了新的老婆,还会理你两个老家伙?”
“是啊,不然怎么会她一个人来收谷子!”
就在这些人发着酸气时,他们远远就看到一个高个的年轻男子走来了。
“大热天的,你来干嘛?”梁桂珍语气中透露着惊喜。
往年,沈砚会和许清芳一起来帮忙,今年,沈砚要带孩子,她就没有喊,而是一个人来收了。
没想到,沈砚竟然又来了,想到这里,梁桂珍的眼眶就泛红。
一是因为感动,二是因为沈砚联想到了许清芳。
去年的这个时候,一家人都齐全,多好啊。
沈砚说:“我来帮你收谷子啊。”
“那两个小的呢?”
“爸看着的。”
“你说你,都大作家了,还来干这个?”梁桂珍的声音大了起来。
沈砚笑着说:“妈,我再是大作家,不也是你的小的?”
沈砚知道梁桂珍的心思,于是也配合着说了一句。
梁桂珍心里乐开了花,眼泪又要滚出来了。
许清宁眼泪多就是遗传自梁桂珍。
刚才还在嘀咕梁桂珍的人,顿时不响动了。
那个和梁桂珍拉话的人说:“桂珍二嫂,你这女婿,真不错。”
梁桂珍说:“我们运气不好,没能生儿子,生了两个女儿,又死了一个,老天可怜,给才了我们这个好女婿。”
沈砚听得心情沉重。
默默割起了谷子来。
其实农村人,之所以想生儿子,一是要儿子养老,二是没儿子的话,容易被人欺负。
按理说,像是许文和和梁桂珍两夫妇,许文和吃国家饭,大哥许文民又是教育局副局长,大嫂又是以前县长的女儿,肯定不会被人欺负。
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人不敢明着欺负,但会暗地里欺负,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
后来他们有了女婿,情况好了点,现在大女儿死了,女婿也眼见着走远了,其他人那种笑你无恨你有那种心态又克制不住了。
总在言语之间,刺激你一两句,谁让你的生活比他们过得好呢。
所以,许文和夫妻想要撮合许清宁和沈砚的其中一个原因也在这里,沈砚这个女婿靠得住,能给他们撑腰,总比找一个靠不住的女婿强。
其实,许文和夫妻也担心,沈砚不同意和清宁一起过日子后,会不会就不认自己了。
这在农村很常见,女儿不在了,女婿就会慢慢疏远,等他再结了婚,那便是人家的女婿了。
但现在的情况看下来,沈砚一点这样的苗头都没有,而且比以前更孝顺更亲近。
最让他们高兴的是,他们两个看得出来,沈砚和清宁其实是相互有意思的,他们活了大半辈子,这点事情当然看得出来。
后来沈砚成为了大作家,好多人给他提亲说媒,他们又担心了一回,但沈砚都拒绝了,他们就明白了,沈砚的心思在清宁身上。
上次清宁回来,梁桂珍还去拐弯抹角地问过清宁,从清宁嗫嚅的语气以及绯红的脸色来说,梁桂珍就知道,自己这个小女儿的心思也在沈砚身上。
于是他们就彻底放心了。
他们不是看中了沈砚这个人成为了大作家有了钱,而是看中了沈砚这个人好,善良,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