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逆天改命朱雄英

第2章 查

  皇城武英殿。

  毛骧身着玄色麒麟服,快步走进殿内,抱拳行礼道:

  “陛下,微臣有事禀报,”

  高坐龙椅的老朱,皱眉看向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少给咱整这些虚的!说!”

  “陛下,昨日钟山地动....”

  “说人话!”老朱插嘴打断。

  他最烦故弄玄虚,天象异动,史书里哪朝哪代没有?难道还要他下罪己诏不成?

  毛骧心中猛地一紧,咽了咽唾沫,犹豫了一下:

  “回陛下,是微臣属下在探查秦淮河下游时,发现了……棺椁的碎片,还有……”

  赶忙从怀中掏出一个叠得整齐的布包,双手高举过头,恭敬呈上。

  “这个。”

  老朱的目光落在布包上,眼神锐利,伸手接过,动作却比平日略显迟缓。

  他一言不发,指尖有些僵硬地解开布包。

  一个绣工精致的红色肚兜展露眼前。

  布料虽已有些破损,鲜红的布料上沾染着难以辨认的污渍,但上面的金线依然清晰闪亮。

  “朱雄英”

  三个字,像是三根针,狠狠扎在老朱心上。

  这针脚,他认得,这时妹子亲手绣的。

  雄英刚出生时,熬了几个通宵,眼睛都熬红了。

  “啪!”

  老朱猛地拍案而起,力道之大,震得案几上的奏折散落一地。

  他的手指紧紧攥着那肚兜。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坐回龙椅,那一下,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身形也佝偻了几分,动作仿佛苍老了十岁。

  手指轻轻抚摸着肚兜上的名字,一下又一下,力道轻柔,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那早已远去的幼小脸庞,此刻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笑着,闹着,喊着“皇爷爷”。

  前几日,是他一生中最悲痛欲绝的日子之一。

  他最疼爱的皇长孙朱雄英,那个他寄予厚望的孩子,突然薨逝。

  太医们跪了一地,个个面如死灰,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雄英薨逝,老朱三日不曾上朝,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魂。

  太子朱标更是深受打击,整日沉浸在悲痛之中,几乎要随雄英一同去了。

  而如今,这个肚兜的出现,又重新勾起了他内心深处那份不愿相信,却又无法抑制的怀疑与痛楚。

  毛骧见老朱陷入沉思,额头汗珠滚落,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陛下,还有一事有些蹊跷,属下探查到,有人在地动第二日,于秦淮河下游河边救起一个小孩,那孩子的年岁...约莫八九岁。”

  老朱闻言,如同被冰水浇头,瞬间回过神来。

  他眼睛眯起,瞳孔中闪过一丝骇人的精光,死死盯住毛骧,目光的带着审视,一字一句地问:

  “还——活——着?”

  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心底却是警惕。

  这天下,想在他眼皮子底下玩花样的人,太多了。

  “是,陛下。”

  毛骧垂首答道。

  “毛骧,此事,还有谁知道?”

  老朱目光如炬,仿佛要将毛骧看穿。

  “只有发现的两个锦衣卫和臣知晓,臣已严令他们,若泄露半字,株连九族。”

  毛骧连忙答道,语气没有丝毫迟疑。

  “做得好。”

  老朱缓缓站起身,在御案后来回踱步,最终停在窗前,望着远处巍峨的钟山。

  那是皇陵所在之处,也是他为自己选定的长眠之地。

  “毛骧,你跟随朕多少年了?”

  他的声音平静,听不出喜怒。

  “臣蒙陛下不弃,擢为亲兵,至今已有二十三年。”

  毛骧恭敬答道,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

  老朱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利剑般射向毛骧,道:

  “咱问你,若这肚兜当真是雄英的,那意味着什么?”

  毛骧额头瞬间渗出更多冷汗,后背的衣衫几乎被冷汗浸湿。

  这个问题,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刀。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问题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臣……臣愚钝,不敢妄言。”

  “说!”

  老朱语气冰冷,不容拒绝。

  毛骧咬了咬牙,心一横,有些踌躇地说道:

  “回陛下,微臣斗胆猜测……怀疑,太孙殿下……可能……并不在皇陵之中,甚至……甚至可能……还活着。”

  最后几个字,声音细若蚊蚋,充满了不自信。

  老朱眯了眯眼,看向毛骧,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惊,有疑,有怒,也有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期盼。

  他沉默片刻,道:

  “毛骧,如果雄英当真活着,咱向你保证,你可以富贵善终。”

  毛骧闻言,心中巨浪翻腾,激动不已。

  他深知,自己知道了太多的皇室秘辛,史上能得善终者了了无几。

  老朱的这保证,在这皇权至上的时代,便是最坚实的保障,比任何丹书铁券都管用。

  “噗通”一声,他再次重重跪在地上,叩首道:

  “微臣,谢陛下隆恩!”

  “下去吧,继续查,务必水落石出。记住,此事若有半点风声走漏,咱不仅诛你九族,还要将你凌迟处死,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是,陛下,微臣告退。”

  毛骧缓缓起身,额头冷汗未干,正要躬身退下。

  “等等!”

  老朱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如同定身咒。

  毛骧刚抬起的脚戛然而止。

  他不敢抬头,保持着躬身的姿势。

  老朱背对毛骧,站在窗前,风从窗缝钻来,却带来一丝寒意。

  “当日雄英发病那夜……”

  老朱声音沙哑,却透着刺骨的寒意。

  “吃的的莲子羹,可是吕氏送来的?”

  毛骧瞳孔骤缩,心中猛地一跳。

  这个问题,直指东宫,直指太子妃。

  毛骧心中一叹,又是一道送命题。

  老朱家的活真难干啊。

  顾不上吐槽,连忙答道:

  “回陛下,根据微臣查阅东宫记录,戌时三刻,太子妃确实曾携食盒入东宫,送给太孙殿下。”

  “啪!”

  老朱突然一把抓住窗框,手掌用力。

  那日,吕氏跪在殿前,哭得梨花带雨,苦苦哀求探望皇长孙,说是给雄英送些吃的补身子。

  当时他心软了,以为只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关心儿子.....哪怕不是这个儿子不是亲生的,可毕竟也是喊她母妃的。

  现在想来……

  “查!”

  老朱从牙缝里迸出这个字,声音里充满了压抑的怒火。

  “给朕查清楚!彻查洪武七年至今,东宫所有的书信往来!”

  毛骧刚要应声,却见老朱突然捂住心口,身体踉跄半步,靠在了窗框上。

  “陛下!”

  毛骧想要上前查看。

  “出去!”

  老朱暴喝一声,声音中带着无尽的疲惫与愤怒,以及一种不愿被人看见脆弱的倔强。

  毛骧不敢多言。

  连忙退出殿外。

  老朱站在窗前,久久没有动弹,只有粗重的呼吸声打破了殿内的死寂。

  倏地,老朱像是想起了什么,快步走到龙案旁。

  他抓起案上的《皇明祖训》,快速翻找起来。

  片刻,有些无力地坐在龙椅上。

  大殿内,久久无言。

  “来喜。”

  老朱低沉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去查,查毛骧说的那个孩子,查清楚,他说的可是真的。”

  殿后阴影处,一个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

  “是,陛下。”

  来喜恭敬应道。

  他转身离去,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

  老朱看着来喜的背影,嘴中喃喃:

  “毛骧,你知道咱的性子,咱希望你……没在骗我。”

  老朱,这位历史上出身最为低微的皇帝,从贫困潦倒的放牛娃,到建立大明王朝,三十载的风雨历程,将多疑深深地刻入了他的骨子里,也融入了整个帝国里。

  早年的苦难,如同淬火的铁锤,一下又一下,反复锤炼着他对人性的认知,对权力的理解。

  亲军都尉府改组的锦衣卫,已然将猜忌与监视推向顶峰,成为他掌控天下的利刃。

  而此刻,毛骧带来的消息,又将他内心深处那份刻骨的猜忌与不安,彻底激发了出来,矛头指向东宫吕氏。

  这天下,还有谁是可以全然相信的?

  老朱坐在龙椅上,眼睛微微眯起,眼神锐利的盯着殿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