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大白,成百上千的角蚁们就已经在地表完成了集结。
两只蔫蔫的绿蚁蚁后足足叫了一整个晚上还是没有消停下来,甚至没有任何进食。
它们的精神肉眼可见的萎靡,但羽却完全视而不见,只要还活着,只要还在叫,那就够了!
蚁群迎着朝阳又一次出发,一个小时后,它们轻而易举地捕获了又一只绿蚁蚁后,它那两只萎靡不振的前辈直接被兵蚁咬死拖回巢穴,成为了毒蚁幼虫们的口粮。
稍事休息之后,再次汇聚了一批兵蚁补足数量的角蚁大军再次出发,直接迎着察觉到角蚁入侵的大队绿蚁而去。
是的,这一次战斗之后,角蚁们并没有像往常那般完全退入“安全区”,而是就地集结,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密密麻麻明显来自不同巢穴的绿蚁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扇形直奔这些胆敢闯入自家势力范围的敌人而来,不知为何,这些绿蚁们会对角蚁有如此巨大的敌意,以至于平日颇多争端的它们也能在此刻联起手来。
然而,当响亮的蚁后惨叫声传遍战场之时,这些绿蚁们尽皆慌了神,还未接战便自乱阵脚,竟有许多已经调头原路返回,形成了一副混乱交错的绿色奇景!
飞蚁们这一次没有主动出击,因为对方的空中单位数量庞大,且地表之上没有同伴接应,贸然接敌要吃大亏。
随着面前绿蚁开始混乱,角蚁们也开始了它们的冲锋。
蚁后的嘶鸣不知在何处响个不停,搅得绿蚁们战得战,逃得逃。
借着这股混乱,角蚁们开始在正面战场之上大量杀伤敌军,于是随着时间推移,蚁后的惨叫越发凄厉,越来越多的绿蚁连同天上的飞虫一同开始后退。
羽倒也没有追击,只是清理了对方掉队落后的零星个体。
经过这场短暂但双方伤亡均不在少数的战斗,羽觉得分而击之才是上策。
………………
两天后的傍晚,在夕阳照过枝头洒在地表的余晖中,数以千计的角蚁铺天盖地地冲破了当面绿蚁的防线,羽故技重施,借助蚁后的“助攻”,带领着众多飞蚁们冲入绿蚁巢穴,将它们的蚁后扯出,宣告这场战斗至此进入尾声。
地表的毒蚁们趁着混乱屠杀着一只又一只绿蚁成虫,直到最后一个敌人在包围圈中倒下。
至此,挡在主巢穴群和湖畔巢穴群方向上的绿蚁全部被羽所消灭,数以万计的绿蚁被角蚁们拖回洞室之中喂给幼虫和储罐蚁,至少在这个方向上,再也不存在大规模的绿蚁拦路。
羽清理周围绿蚁的计划第一步算是圆满完成,接下来便是以此方向为缺口,不断向着两边清缴。
没有统一调度的绿蚁再也不是蚁巢毒蚁们的对手,它们会在之后的战争中如同秋风中的野草一般,成片成片的死亡。
在那种神秘“肉瘤”已经不对角蚁们构成致命威胁的当下,主巢穴群与湖畔的族群之间最后的阻碍,就只剩下了那种会导致蚁群失控的化学物质。
几十天过去了,那些艳丽的花从初春一直开到了盛夏,看样子还会一直开下去。
当然,以这种物质的特性,角蚁们可以从高空相互交流,但地表的兵蚁们便无法直接穿梭,除非羽能够在地下打通至少两百米的通道。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至少在蚁群如今的生产力之下是不可能的。
因此,羽决心在剿灭绿蚁之余,尝试去解决这种神秘物质的影响。
与上一次的仓促不同,这一次,羽很有规划地派出了十只兵蚁,让它们缓缓深入那片区域。
熟悉的感觉再次传来,又被羽轻易镇压。如今的祂也算是今非昔比,两处巢穴群的空前繁荣让羽精神增长非常迅速,此时的祂压住十只角蚁非常轻松。
当然,祂的目的是观察那种物质在角蚁体内的影响,看看它到底是通过怎样的形式去吸引它们,进而才能解决问题。
微观视角之中,羽观察着这几只兵蚁体内的物质流动。独特的能力赋予了它特别的天赋,精神力的强大也让羽能够看到更多。
所以这一次,祂很快就通过对比找到了那些神秘物质进入角蚁体内的“受体”!
它的气息触动了角蚁这种生物隐藏在基因深处的喜好,这才使得它们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
“很好!”
能够发现问题的根源就好,针对性解决就是了,至少羽现在可以肯定,这种东西在不久之后就不再会是蚁群的困扰了。
消灭了部分绿蚁,它们的地盘自然也就由角蚁们占据,早有准备的羽派出了新的蚁后,直接在地表之上建立新的巢穴,地面之下的通道也同步延伸,直接将其与主巢群体联系在一起。
这是顺理成章的扩张,而在湖畔巢穴区域,扩张也在同步进行,一只只角蚁们爬出地表,护送着蚁后向它们的新领地而去。
它们驱逐着周围任何可能威胁到蚁后安全的虫子,再一次将蚁群的势力范围扩大了一大圈。
这些天来,羽也曾大致勘探过这个湖泊,以蚁群如今占据的区域来看,至少已经有其周边十分之一的区域!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里的蚁群数量就增长到了上万只,而且还在疯狂扩张之中。
广阔的生存区域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资源,更加丰富的资源孵化了更多角蚁,而后角蚁们反过来占据更多区域,周而复始,良性循环。
而在主巢那边也是一样,突破了绿蚁的封锁之后,它们也在按照这个模式快速扩张,这片区域再没有什么能够限制它们的发展,其后的每一天,羽都感觉自己更加从容,祂知道,那是来自角蚁们对于自己精神的增幅。
日升月落之间,两个月的时间悄然而逝,初秋的凉风赶走了盛夏的炙热,也预告着冬天已然不远。
羽终于能够将自己的目光看向那几只作为实验体的抗冻角蚁,它们从绿蚁幼虫的身体内获得特殊的吸热结构,却也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整个夏天,它们都窝在洞穴之中,半步也无法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