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被祸及池鱼
别的不说,光是品牌优势那也是杠杠的,在恒生银行规模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研究资本市场,然后就制定了汇生指数系列。
这个恒生指数在全球的知名度要远远超过恒生银行本身。
但是,恒生指数、恒生指数成分股,都是恒生银行一开始就研究出来的。
几十年的历史还有另一个时空的发展说明,这一套指数体系制定的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而恒生指数成分股会定期更换。
1964年,恒生指数制定之初确定初基点是100点,1967年一度曾经跌到最低点58.61点。
可是,几十年之后,恒生指数却屡创新高,从500点、1000点、2000点、3000点、5000点、10000点、20000点、30000点。
所以,如果从64年开始就投资一揽子指数成分股,并且,紧跟着指数成分股修订也跟着调整自己的持仓,几十年下来将会得到数百倍的收益,绝对会远远跑赢房价和经济通胀。
恒生银行的历史颇为有趣。
香江恒生银行(Hang Seng Bank),是香江第二大上市银行。
香江恒生银行(港交所:0011,OTCBB:HSNGY,Hang Seng Bank Limited)于1933年3月3日,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伟、盛春霖及何添创立,总行位于香江岛中环德辅道中83号(而大厦前身为于1988年元旦清拆的中环消防局)。
1933年恒生银号创办时期,4位创办人中,其实何善衡出资最少,只有港币1,000元,但他却与恒生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恒生银号最初设于银号钱庄林立的上环永乐街70号一幢旧建筑物内,面积只有800平方呎。当时,银号董事长由林炳炎出任,经理和副经理则分别为何善衡及梁植伟,全银号职员仅11人,规模较小。
初期主要经营买卖黄金,汇兑及找换的业务。开业首年,获利10,389港元。恒生银号以香江为基地,其后业务扩张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1937年,东瀛发动侵华战争,内地富户纷纷南下,急于把银元兑成港币。由于恒生已在内地遍设业务网络,生意滔滔不绝。内地的ZF急需外汇以资军费,恒生更独家代理政府的兑换业务,从中抽佣,获利甚丰。
1941年,香江沦陷,恒生被迫停业。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带同资金及18位员工往澳门暂避。由于当时澳门已有由区荣谔创办了同名的恒生银号,他们遂改名“永华银号“继续经营。
1945年,香江光复后,他们返港,并把恒生银号搬往新址中环皇后大道中181号自置物业重新开业,新店规模较以前大。1946年,利国伟应邀加入,主理海外黄金买卖。
1949年10月,内地变天,新ZF于内地实行一连串严格的外汇管制。至韩战时期,联合国对内地实行经济封锁,这既打击了海外对内地的投资信心,也对原先拥有内地网络的银行业务不利。
此外,由于战后香江经济起飞,制造业及地产业崛起,借贷需求增加。在这两种因素下,香江的银行开始转型。
由于失去了内地的生意,恒生银行也开始了业务转型。
1952年12月5日,恒生银行注册为香江的私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港元,实收资本500万港元,并成立新的董事局。
当时,由于前董事长林炳炎已经去世,于是就由何善衡出任董事长,梁植伟任副董事长,何添任总经理。
1953年,恒生银行迁入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63至165号一幢5层高的自置物业,全面开展商业银行的业务。
当时,恒生银行主要客户是巿民大众及中小型企业。何善衡为职员订下了一系列服务守则,规定员工必须以诚待客,深得社会大众欢迎。
至于中小企客户,主要为粤省籍的制衣、玩具、电子、塑胶、五金的厂商。他们希望得到信贷,但却没有公司资产负债表及支持他们取得信贷的足够条件。由于恒生早已了解他们的背景,故不介意批出信贷。
这些小公司,后来也发展成大公司、大集团,并成为恒生的长期客户。
1959年10月,恒生将注册资本增至3,000万港元,实收资本1,500万港元。1960年2月7日,恒生改组成香江的公共有限公司,正式改名为“恒生银行“。
同年,在九龙油麻地及旺角成立两间分行,积极开拓港九的分行网络。1962年圣诞节,新总行大厦恒生大厦落成启用,楼高22层,是当时香江最高的建筑物,而恒生总行则于1991年迁至中区消防局旧址。
从1954年至1964年,恒生的资本帐户从630万港元增至5,250万港元,存款从2,100万港元增至7.2亿港元;总资产从3,200万港元增至7.61亿港元。在1965年香江股灾发生前,恒生在存款和资产方面是香江最大的华资银行,并在银行零售业务方面逐渐成为香江汇丰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
1965年1月,香江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型的银行危机。
事缘在1月23日,明德银号发出的约值700万港元的美元支票遭拒付。
消息传出后,许多存户纷纷拥至提取现金,由于银号一时间无法支付数额庞大的提款,最后1月27日,香江政府正式接管明德银号。
其后,挤提就逐渐蔓延至其他华资银行,如粤省信托银行、恒生银行、广安银行、道亨银行、永隆银行等等。
经香江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声明对香江的华资银行作出无限量支持,加上港府采取多项措施,至2月10日,风波暂告平息。但事件并未就此完结。直到3月,仍有部分报纸刊登了一些没有根据、中伤本地银行的流言,恒生是其中之一。期间,大客户悄悄地取消帐户;至4月初,挤提再次爆发,恒生银行更是首当其冲。
最先出事的是香江仔分行。当时大批客户涌至提取存款,身为总经理的何添劝告不要急于提款。个别二、三十万港元的大客户如警司韩森,要求何添签名担保才停止提款。在总行,提款的人潮更伸延至皇后像广场的香江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