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完工
李建国来到人群最前方,听着众人议论纷纷的声音,沉默不语。
这时,刚被中年男搜身的瘦弱男,第一时间注意到了李建国,嘴里不禁磨了磨牙,不甘心地说道:“没想到,我老刀,这次竟然栽在你这个毛都没长多少的家伙手里。”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道理,瘦弱男很清楚不过。
要不是李建国那一声,他已经成功脱身过上了有酒有荤菜的美好日子。
不过没关系,孑然一人的他。
过十几天,从那个地方出来后,又是一个好汉。
李建国也没想到,制服瘦弱男的中年男,就是他之前喊来帮忙看自行车的人。
中年男对李建国对视一眼,脸上有点惊讶道:“同志,是你啊!”
打了声招呼后,接着又说:“这些钱,是你的吗?”
李建国看了看中年男手上那几叠将近七八十块的钱,走上前拿了一叠属于他的零钱道:“这些是我的,其他的应该是其他同志的。”
刹那间,围观的群众纷纷自查,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说道:“我的钱不见了?右兜被划了一个洞。”
上一个人,说完没几秒,又有人接到:“我的钱也不见了?布包也被划了一个洞。”
出声的大致,有三四人。
李建国闻言,不由得多看了几眼瘦弱男,心想好家伙,不愧是做贼的。
瘦弱男察觉到李建国的打量的眼神,朝李建国吐了口唾沫,凶狠地说道:“小子,我记住你了!”
“记得不错,不过你最好下次小心点,别惹我!”李建国看了看裤腿上的唾沫,面色冷漠地回了一声。
看到那冷漠无情的眼神,瘦弱男先是愣怔了一会儿,随即嘀咕道:“刚刚,是我的错觉吗?”
刚才,他从李建国身上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压力,那种压力他只在一个不怕死的老家伙身上遇见过。
找回丢失钱的人们,毫不吝啬对着中年男夸赞着:
“同志,真是多亏了你啊,要不然我都不知道,钱掉了怎么办!”
“谢谢你,同志!”
“同志,你和雷锋同志一样,真是我学习的榜样!”
中年男听到那些话,脸上有点扭扭捏捏、怪有点不好意思的。
突然,他看向李建国,对群众们说道:“你们要感谢的话,感谢这位青年同志,要不是他,我也抓不住贼!”
说罢,特意低头看了看被他死死扣押的瘦弱男。
那些人闻言,转身看向李建国,开口夸赞着:
“感谢你,青年同志!”
“真是谢谢你,同志!”
李建国一听,脸上露出亲和的笑容温和地对众人说道:“不用了,大家下次小心一点!”
不久,门口的人群一哄而散。
只有李建国和中年男,站在门口附近,瘦弱男则被供销社的安保人员押送去了公安局。
“你在这里,那我外面的东西......”
中年男突然听到李建国那说到一半的话,不由得挑了下眉头,顿时想到了什么,连忙开口打断了他的思绪:“不好,袋子!”
之前,他听供销社里面吵吵闹闹的动静,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情,想过来看了看热闹,结果发现是在抓贼。
乐于助人之下,一时间把李建国交代他的事情给忘了。
呃......
李建国沉默了一下,叹了下气,随后急忙走出了供销社,第一时间朝自己自行车行李那边看去。
果不其然,后座上的化肥袋子被刮开了一道口子,露出了里面黑色的棉衣棉裤,显然是被人翻动了。
快速围绕行李观察完一番,李建国心中不由得有点庆幸,松了口气。
虽然袋子破损了,里面的衣服却并没有受损。
随后跟过来的中年男,见到这一幕,也不禁松了口气,心想:“幸好东西没坏,不然,他不知道如何跟李建国交代!”
“同志,不好意思......”中年男脸上带着一丝歉意正想说什么,却被李建国开口打断了他的思绪:“没事,同志,多亏了你帮我收拾了小毛贼,我的钱才没掉!化肥袋子破了就破了,没什么事,只要里面的东西没破就行!”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李建国通过这件事情,深刻的自我反应了一番。
中年男闻言,看着李建国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后才一脸坚定地说道:“同志,你去买东西吧!这次,我站在这里一定帮你好好看住行李的。”
片刻后。
供销社内,之前去问化肥袋子的大妈,终于再次看到李建国的身影。
她不禁皱了皱眉头,一脸认真又严谨的神情,紧紧地盯着李建国问道:“同志,你刚刚去哪了?”
李建国没解释,反而面无表情跟她对视几眼反问一句:“同志,化肥袋子,问到了吗?”
“问到了,不过我们处长说了,化肥袋子不能白给,一个袋子需要一毛钱。”大妈解释道。
李建国点了点头,表示可以,然后说道:“我买的那些衣服,麻烦先帮我装进袋子里。”
“那些衣服裤子,暂时还不能帮你装进袋子里,我们还需要再次算一次钱!”大妈道。
“那你们慢慢算,我还要买点东西。”李建国当即回道。
又过了十几分钟。
李建国在售货员的帮助下,拖着两大袋行李走出了供销社。
这个两袋是他给家里人还有亲戚们买的新年穿的衣服、袜子和鞋子,花了将近一百块!
算是成功,把裤兜里的钱用得所剩无几。
中年男帮李建国绑好行李后,看着李建国说道:“同志,你的事情忙完了,那我走了!”
“同志,你等等!”
刚迈出一步距离的中年男,听到李建国的这句话,突然停了脚步,眼中闪过一抹疑惑,转头对着他说道:“同志,你还有什么事吗?”
“你要是没什么急事的话,我打算请你吃个饭!”李建国一脸真诚地说道。
“不了!不了!我等下回家吃!”中年男看了看李建国,认真地想了一下连忙回道。
说罢,迈着轻快的脚步,缓缓离开。
李建国望着那道身影,轻微地吸了口气,感慨一句:“还是现在的人,实诚!”
接着,李建国推着自行车离开了。
......
下午回到村里的时候,大舅哥以及二舅哥正在站在院子墙上用木板给木棚封斜顶,还有一部分舅嫂在周围递木料、清理场地等。
此外,院子里还有一群孩子们正在玩耍,大一点的男孩子正在一个圈里玩弹玻璃球,大一点的女孩子则在一小块画着数字的泥土区域玩跳房子游戏。
五岁及以下的孩子们则在用李建国曾经买给宝贝女儿李潇潇,没剩多少的蜡笔,在一张白纸上画画。
“铛铛铛!”
李建国刚来到院子附近,造成的动静不禁让正在用铁锤敲打扒钉的大舅哥,停了下手中的动作,朝他笑了笑大声喊道:“妹夫,回来了。”
(老物件,扒钉)
这一声呼喊造成的动静,不是一般的大,不过,比起前些天动不动出院迎接来说,要好很多。
至少,大家还在各自忙各自的事情!
迅速下车,推车一进院李建国的耳边陆续听到大家热情的呼喊声,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
当李建国来到院里,刚把自行车停稳在中心位置的时候,闲置的舅嫂和他的媳妇立即迎上前帮忙。
“咦,这两个袋子这么破了?”梁月月看到后座那个破烂的化肥袋子,忍不住有点惊讶地说道。
“那些口子那么整齐,应该是被刀片划的。”有点经验的三舅嫂,看了看那个整齐的划痕,皱了下眉头说道。
“这是贼干的!”李建国的母亲赵梅看了一眼,便敢断定那是贼做的。
话语刚落,几人的目光瞬间定格在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李建国身上。
李建国扫视了一下周围的目光,言简意赅、掐头去尾地把他在供销社遇见的事情跟大家大概说了说。
紧紧的,看着李建国的梁月月,皱着眉头,眼神里带着一些担忧地说道:“你以后遇见这些事情,小心点,能躲就躲不要逞能。”
李建国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随后,他跟众人一起把四袋物品搬回了他住的右侧房。
此时,房间里只有李建国,他的媳妇和他娘,他们三人正在陆续整理袋子里的东西。
“你说,你给我们还有亲戚们买这些东西,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啊!”
说着,赵梅先是看了看床上,那些从袋子里拿出来的一堆堆新衣服、新鞋子等物品,然后又一脸不舍的样子,扫视了一下李建国夫妻二人。
“娘,东西买都买了,也退不了。所以,你还是,把我买给你们那些新衣服收好,等过年的时候穿上。”
说到这,李建国顿了顿,把目光看向他媳妇说道:“媳妇,等下,你和娘先把嫂嫂和侄女们叫进来试一试新衣服,然后再把你哥哥他们叫进来试一试。”
“嗯,谢谢你,老公!”梁月月点了点头,一脸幸福和甜蜜地盯着李建国。
“你是我媳妇,说什么谢不谢的。”
李建国可不会忘记前世,岳父岳母还有大舅哥给予他家点点滴滴、柴米油盐的帮助。
当然,他的其它亲戚也帮了不少!
赵梅听完这些话,一脸慈祥,看了看儿子儿媳那温馨和睦的样子,心中颇为感慨。
“建国,你出去忙吧,这里交给我和我儿媳妇!”
“好!”
说罢,李建国转身缓缓离开了房间。
出了屋,李建国来到了木棚这边。
此刻,木棚完成得差不多了,只要把顶部那最后一半还没封好的地方,用扒钉封好就行了。
木棚建筑工程小队,并没有因为李建国的加入,而加快建造速度,反而他显得可有可无。
在干活的众人一心一意地干活,很少聊天开小差。
又是将近两个小时的折腾。
终于在下午五点半左右的时候,这个简易版,耗资一百二十多块的小木棚完工了。
由于天色不早了。
收拾好工具的大舅哥他们,并没有在李建国家逗留多久,而是稍微休息了一会儿,便高高兴兴地拿起那装有新衣服、新鞋子的袋子在李建国他们的相送下渐行渐远。
小院门口。
站在原地的李建国,收回目光对身边默默抱着女儿的媳妇,还有爹娘他们说道:“回了!”
回了院,梁月月、赵梅、李月溪三人开始准备今天的晚饭,李建国则坐在院子看着那个完工的木棚感慨道:“明天,可以教大舅哥他们学习了。”
在他的计划里,除了带妻子和女儿需要带出去外,还需要培养出一个亲戚,一起带出去。
毕竟到时候有些事情交给别人办,他不放心,大舅哥他们则不同是知根知底的一家人。
晚上六点五十几,李建国家这边十分平静,另一边他岳父岳母家则是一副欢天喜地的景象。
李建国的岳母看着大舅哥背回来的新衣服,脸上涌现出灿烂的笑容道:“我们一家的好日子要来了。”
“是啊!”李建国的岳父梁木材也看了那一堆新东西,若有所思地附和道。
说真的,他的女儿梁月月十六岁嫁给李建国的这些年,便没享受过什么福,倒是吃了不少苦。
要知道在没有嫁人之前,梁月月可是一家人的宝儿,三个哥哥都宠着他,很少让他干活。
导致把梁月月养得堪比地主家的姑娘。
白嫩的皮肤、温柔体贴的秉性,不俗的谈吐,那是十里八乡的美人。
那些年,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都快踏破门槛了。
要不是青年时期热血上涌,跟李建国的爹李大奔结拜过,订了娃娃亲。
后来,又见李建国长得踏实,看上去是个可以过日子的老实人,他才不愿意把宝贝闺女嫁过去。
但是自从嫁给李建国之后,懂事的梁月月为了尽到一个儿媳妇的责任,每天那是起早贪黑地忙,平日不曾干过的活也陆陆续续学得熟练了。
那时候,李建国虽然虽然比较疼自己闺女,可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没办法,当时农村的家庭的生活就是这样,让人看来很无奈。
再之后,梁木材也就没说什么,只不过时不时地去帮一帮自家闺女,希望她们无病无灾地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