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1979:我的完美人生

第70章 再见姜漓(求追读!!)

1979:我的完美人生 两只柿子 2808 2025-01-12 11:09

  “稍微等会儿师傅。”

  “快着点啊,这马上天该黑了,我们还得回城呢。”

  陈子安比划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跟路过的老乡问了问路,找到一间民房。

  四千多斤的油渣饼,就算不愁卖,单靠他自己在街边吆喝也得卖几个小时。

  一天没吃东西,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而且待会还得继续赶路,没时间耽搁。

  所以他直接找到生产队长,准备打包出售。

  开门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哥,手里拿着烟袋锅,脸上皱纹沟壑纵横。

  陈子安从怀里掏出一张工作证,说道:“我是辽城南十街道办的员工。”

  “刚运过来两车油渣饼,大概四千两百斤,你们生产队要不要?”

  证是真的,姜漓刚办下来的工作证,李主任让他顺手给带过去。

  这不,就派上了用场。

  一听陈子安是城里街道办的干部,而且还带来两车油渣,大哥十分热情,拉着他就要往家走。

  “要啊,有这好玩意儿还能不要?小兄弟,来,外头忒冷,咱们上屋里说。”

  陈子安按住他的手:“别麻烦了,我待会还有事,要的话现在就跟我过去验验货。”

  “行行,那咱们现在就走。”

  今年庄稼收成不好,交完提留款个人手里剩不下多少,自己吃都还嫌不够,更遑论喂猪。

  天气越来越冷,猪草也越来越不好采,给猪饿的都快成皮包骨了。

  眼瞅着马上就要过年,全家老小都等着这顿油荤,如今听见有油渣卖,哪能不激动。

  大哥连帽子都顾不上戴,跟着陈子安便走。

  两人还没到地方,远远的就瞧见驴车周围聚集了不少人。

  只见赶车的师傅抬手指了指,一群人瞬间围了过来。

  “小兄弟,这些油渣是你的,卖不卖?”

  没等陈子安开口,大哥就先急眼了:

  “不卖不卖,都该干啥干啥去。”

  他们这个生产队,总共有一百多户人家。

  四千两百斤的油渣看似多,实际分到每户手里没剩多少。

  自己都还不够用呢,哪能匀给别人。

  “老刘,有你什么事儿啊,我们问小兄弟呢!”

  “怎么没我的事,我已经跟小兄弟说好了,这些油渣我们队包圆!”

  “赶紧的,都散了吧!”

  “刘哥,你这有点不地道吧,四千多斤呢,吃独食?”

  “你要这么干,我可要去镇里告状了啊!”

  看着大哥挽起袖子舌战群儒,陈子安人都懵了。

  油渣的受欢迎程度出乎了他的意料。

  何止不愁卖啊,根本就是抢着要!

  局面有些控制不住,已经到了“你瞅啥”、“瞅你咋地”的阶段,眼看下一秒就要开干。

  陈子安连忙站了出来,大声道:

  “大伙都别急,回去之后我想想办法,争取这个月再运点过来!”

  哄了好一阵,才把人都哄走。

  大哥拿起几块油渣饼看了看,又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笑的嘴都快要合不拢了。

  搓着手,挺不好意思的凑过来问:

  “那个,小兄弟,刚才忘了问,你这油渣卖多少钱一斤啊?”

  “五分钱一斤,能接受不?”

  “五分?没问题没问题,那就说定了!”

  “小兄弟你稍微等一会儿,我这就去叫人过来!”

  大哥满脸喜色,撒开腿就往街里跑。

  ......

  “三十二斤,一块六毛!”

  “四十七斤,两块三毛五!”

  “五十六斤,两块八!”

  赶车的师傅已经撤了,油渣饼像小山似的堆放在道边。

  陈子安一边幺秤,一边收钱,忙的不亦乐乎。

  不到半小时,四千两百斤的油渣销售一空,总共入账206元。

  “又发财了,扣除车费还能纯赚200块,这趟没白来!”

  陈子安美滋滋的在心底念叨了一句。

  当然,这算是一笔意外横财,能赚这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油渣没花钱。

  感谢张哥,人民的好干部。

  如果按照3分钱每斤的成本价算,他这趟只能收入84,扣除运输费后还剩78。

  利润确实不高,但账不能这么算。

  因为油渣实在太畅销,按照今天这个架势,别说是四千斤,就算是四万斤,也得被抢购一空!

  刚才来的那个生产队,总共一百四十多户,平均下来每户分到20多斤。

  按照猪的食量,根本就是洒洒水,所以很多人都想多买点,奈何货不够。

  石滩镇是大镇,将近三千多户人家,四万斤完全能吃得下。

  而如果按四万斤算......刨除运输费,一趟还能赚七百多块!

  稍微计算了一下收益,陈子安暗自咂舌。

  虽说依照现在的榨油技术和产能,日产万斤有些困难。

  但大几千斤总归是有的,况且他也不是天天都下乡,攒个几天的量一次性拉走,岂不是美的很?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粮油厂谈采购!”

  油渣饼卖完之后,陈子安接受队长大哥的邀请,去他家吃了碗面条。

  从大哥家出来,又去菜市场买了两只刚处理好的大公鸡和小半扇五花肥膘。

  原本还想再买点米面油,但考虑到天快黑了,走山路不好拿,便暂且作罢。

  把东西捆好,打听清楚屯石村的方位,再次踏上了征程。

  ......

  晚上八点。

  姜漓背着一人多高的一捆木柴,从山里出来。

  趁着雪刚开始下,得多捡些木柴回来备着。

  不然等雪封住了山,木柴不仅不好找,而且还会被打湿,烧起来全是黑烟。

  她父亲的咳嗽还没好,遭不住这些。

  所以这一整天她都没闲着,从早上开始,便在山里和村里往复。

  山路不好走,再加上力气小,一天下来总共才捡回来四百多斤。

  这让她有些担忧。

  她家是土胚房,虽然比泥草房坚固,但保温性不行。

  父亲的病受不得寒,炕得一直烧着。

  四百斤柴,最多也就能维持十天。

  雪还不清楚要下多久,只有十天的量显然不太稳妥。

  正当她准备把柴送回家,再去跑几趟时。

  忽然远远的看到自己家院里多了个男人。

  背影高高大大的,身上穿着件眼熟的军大衣......

  手里拿着一捆塑料布,正在往她家窗户上面糊。

  姜漓清澈透亮的眸子睁的老大,轻轻把木柴放到地上。

  小心翼翼的走过来喊了声:“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