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扫元

第47章 要什么信义

扫元 江湖野人 2404 2025-05-19 04:13

  “第二,梁仲毅驻屯宿州多年,知道一些灵璧县的具体情况,末将想带走他,攻城时兴许用得上,若能轻取灵璧,再打虹县也能少费周章。”

  造反杀官天经地义,何况梁仲毅这厮顽抗造成了红巾军这么多死伤,彭、赵二人原本的计划是抓到后公开处决,以震慑胆敢对抗红巾军的鞑子。

  但石山的提议也很有诱惑力,偏师东征本就是为了吸引官军注意力,以缓解本部的压力,自然是攻城越快,拔寨越多,越好。

  彭二郎没有再跟赵均用交流,直接拍板道:

  “梁仲毅可以给你,但这厮守宿州这么多天,知道不少城中事务,得先交给咱们,审完了才能给你。”

  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石山自不会坚持。

  “全凭彭将军做主。”

  “好。那第三件事是啥?”

  “末将手下的站丁不少,俺当初承诺过要保他们家人周全,此战深入淮安路,吉凶难料,恳请两位将军准许楮兰愿意随军的站户前往虹县。”

  彭二郎与赵均用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不屑。

  造反是提着脑袋搏命的买卖,除了少数心腹,裹挟而来的手下兵卒都是随时可以消耗的炮灰,怕伤着兵卒还要照护他们的家人,你咋不开善堂呢?

  啥都不愿放,啥都想顾着,那还造个毬的反!

  但话又说回来,有软肋总比没底线要好,多个拿捏小狐狸的筹码,岂不美哉?

  “好,咱答应你。”

  彭二郎答应得很是爽快,石山却在心里犯嘀咕了。

  乱世之中,人口资源既是沉重的给养包袱,也是宝贵的战争潜力。

  徐州人口密度远非江南可比,红巾军无论是继续对外扩张,还是防备大元官军即将到来的反扑,都需要大量人口,未必愿意放这些人走。

  其实,石山真正的目标也不是站丁家属,而是能快速机动的骑兵队和辎重营,田昌才那个缺编步营的重要性都要靠后。

  至于人数众多还拖累行军速度的妇孺老幼,石山倒不至于狠心将之抛弃,但也没想过真能把这些人全须全尾都带到淮安路。

  毕竟,他都还是颗任人摆布的棋子,造反又是掉脑袋的买卖,自己指不定啥时候就死在某场战斗或意外中,哪有资格打包票护住这么多妇孺老幼的周全?

  但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做不做又是一回事,能做却不做,肯定会让手下人寒心。

  要知道,乱世之中,忠信仁义最是难得,却又最廉价,石山连自己的底线都信不过,如何能信彭二郎空口白牙的承诺?

  “千多人穿州过县几百里的转移不是小事,如今又兵荒马乱,为防途中出现意外,还请将军下一道调遣军令给末将。”

  “啊——哈哈哈,石千户啊,石兄弟,你——哈哈哈——”

  石山是个在徐州路没甚根基的外乡人,再带上没有啥后顾之忧的站丁深入淮安路,搞不好就会让这厮真拉着队伍投降官军了。

  因而,彭二郎嘴上虽然说的痛快,心里其实还是有些小九九,没想到石山当面讨要军令,顿时有些尴尬,一个哈哈打了半天硬是没接上下文。

  赵均用原本冷着脸,见彭二郎犹豫,怕石山反悔,赶紧接过话茬道:

  “石兄弟信守承诺,不负士卒,此战定能成功!本将这就行文用印,给你军令。”

  攻入淮安路的任务既然已经定下,彭、赵二人忙着处理整军抚民要务,还要提审梁仲毅,每时每刻都很宝贵,薛显、石山知趣告退。

  离门更近的石山自觉落后半步,让薛显先走,此举顿时让这个满脸虬髯的萧县猛汉好感大增,出了官衙,薛显转身拉着石山的胳膊,道:

  “石兄弟,俺性子粗嘴巴直,就不跟你客套了。灵璧和虹县两城也不知好不好打,咱们手里就这点兵,你可得多帮衬帮衬老哥哥啊。”

  石山可不敢相信能得赵均用信任的人会如外表一般粗鲁,但花花轿子人抬人,薛大总管都放低姿态拉拢自己了,他自是乐得与之结好关系。

  “总管何须说这种话,正好末将这几日也打探到了一些灵璧的情报,想要说于总管听。这样吧,等末将先安顿好了手下儿郎,再到总管营中请示此行方略,如何?”

  薛显注意到远处,石山亲兵牵的马上的颇多财货,心知他应该在城中还有其他要事,摆手道:

  “石兄弟快去快回,俺这就回营安排酒食等你!”

  和薛显分开后,石山带着陈大眼和龚午,径自前往李喜喜所在营地,寻其处理傅友德调动的手尾。

  李喜喜虽然为人谦和,却也忍不了石山公然扣押自己部下的行为,但彭将军已经应下此事,他也只能无奈接受现实。

  更何况石千户亲自登门解释缘由,还送上良驹、财货,给足了面子。

  李百户很是知趣,只字不提傅友德之事,只接过石山的话头,交流练兵打仗心得。

  不想,二人竟然颇有共同语言,一时相谈甚欢,彼此都很欣赏对方的独到见解,只恨时间有限不能深谈,临行时彼此约定,待有闲暇,定然温酒再叙。

  ……

  注:忽必烈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重新厘定了全国路府州县等二千三十八,在最基础的县级行政划分上,使用了两套标准:

  至元三年(1266年),厘定长江以北的原蒙古国部分行政区,六千户以上为上县,两千户以上为中县,不足两千户为下县。

  至元二十年(1283年),厘定长江以南原南宋行政区,三万户以上为上县,一万户以上中县,一万户以下为下县。

  南北行政编制差异如此之大,除了中原历经百余年战乱人口锐减,远不如相对安定富庶的江南外,也与金、蒙两国简单粗糙的行政体系下的大量隐户有很大关系。

  另外,遍及大元的站户、匠户、军户等实际上的官奴,也不入地方赋税籍册。

  经八十多载繁衍生息,灵璧县虽然仍列下县,丁口实际早就过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